5.据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最新认证报告显示,由我国光伏企业自主研发的硅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达
1.21日,我国迄今水下考古发现的体量最大的木质沉船——长江口二号古船成功实施整体打捞。(人民日报)
2.福建发现大面积对板保存的恐龙足迹化石,代表了恐龙灭绝前最后阶段的活动遗迹。(人民日报)
3.2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专利、商标和外观设计的知识产权申请量创历史新高。其中,亚洲申请量超过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二。(经济日报)
4.21日,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在北京开幕,主题为“踔厉奋发,共向未来——变局下的经济发展与金融合作”,全球近400名嘉宾出席,聚焦高质量发展、赋能实体经济等议题,共商推动各方共享国际合作机遇,共同克服全球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新闻联播)
5.21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国际智能传播论坛在江苏无锡举行。本届论坛以“新起点 ‘智’未来”为主题,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促进全球媒体创新发展,期间还将举办智产业论坛等一系列主题活动。(新闻联播)
1.近日,正在中国空间站“出差”的航天员陈冬创造了一项纪录,成为我国首位在轨时间突破200天的航天员。(央视新闻)
2.国家航天局消息,当前,我国在轨稳定运行的空间基础设施卫星有300余颗,居世界第二位。我国天地一体化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央视新闻)
3.21日,“夸父一号”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载荷“硬X射线成像仪”(HXI)首张科学图像发布。(人民日报)
4.山西首次发现全景式反映北魏平城时期佛教风貌的石椁壁画墓。(人民日报)
5.中央宣传部授予陆军工程大学“星火”理论宣讲服务政治教员群体“时代楷模”称号。(人民日报)
1.近日,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教育部等七部门联合印发标准,明确提出残疾人中等职业学校教职工与在校生比例不低于1比5,其中每15名学生应配备1名相关辅助专业人员。(央视新闻)
2.23日,渤海首个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凝析气田Ⅰ期开发项目中,由我国自主设计安装的最高压力海底管线铺设完成,标志着我国海上高压气田开发工程能力获得重要突破。
3.生态环境部23日通报,今年1至10月全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6.3%。(新华社)
4.全球单机容量最大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在福建下线,标志着我国海上风电大容量机组在高端装备制造能力上实现重要突破。(新华社)
5.近日发布的《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显示,中国共有约2.6亿95后人口,劳动年龄的95后占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的22.7%。报告显示,中国最具95后人才吸引力城市50强中,京深沪居前。(经济日报)
1.2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继电保护系统在澜沧江中下游的小湾水电站正式投运,意味着被称为水电站“大脑”的核心控制系统全面实现国产化。(央视新闻)
2.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团队针对嫦娥五号表取月壤粉末中的硫化物颗粒开展原位微区分析,首次证实了月壤中存在撞击成因亚微米级磁铁矿的存在。(央视新闻)
3.24日,国内首列齿轨列车在四川资阳成功下线,这是国内首创、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制式车辆,填补了中国在齿轨列车领域的空白。(央视新闻)
4.中国“贡嘎”系统获“全球碳计划”认证,为国际碳收支评估提供中国系统与中国数据。(新华社)
5.日前,国药集团总工程师、首席科学家、中国生物董事长杨晓明团队宣布成功研发了三种针对猴痘的候选mRNA疫苗VGPox1-3。22日,科研团队在预印版网站上发表论文,论文中的研究结果显示,针对猴痘病毒不同抗原靶点开发的三种mRNA疫苗组完全保护小鼠免受致命剂量的病毒攻击,并有效清除肺部的病毒。(科技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