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储能整理了2022年储能产业十大热点事件,希望能助力于看清行业发展得失,也为企业接下来战略的调整制定提供一定的外部参考。
在2022年12月中旬的2022高工储能年会上,众多业界人士均称,2022年是储能元年。
无疑,储能行业在2022年发生了真真切切的变化。敲钟、扩产、跨界、安全事故……一件又一件大事组成了2022年的储能世界。
有的令人失望,比如毛利率持续下降,导致企业“增收不增利”频频上演;有的令人兴奋,比如多家企业上市进程加速,华宝新能顺利敲钟。
在各行各业加速拥抱“双碳时代”之时,储能作为新能源宇宙重要一翼,也伴随这艘时代巨轮,正迎来发展高潮。
比亚迪全球储能负责人尹小强说,“谈论储能让我感到兴奋,而且我认为这是一件比电动汽车更令人兴奋的事。”
行业领袖们相继对此赛道发出极大的“看好”声。2022年的储能行业,确实变成了诸多不确定事情中具有强确定性的事情之一。
以下为高工储能整理的2022年储能产业十大热点事件,希望能助力于看清行业发展得失,也为企业接下来战略的调整制定提供一定的外部参考:
该实施方案指出新型储能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型储能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电化学储能技术性能进一步提升,系统成本降低30%以上。到2030年,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实施方案》是推动“十四五”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展的总体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发展目标和细化重点任务,提升规划落实的可操作性,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任务。
据不完全统计,宁德时代、海辰储能、远景动力、中创新航国轩高科鹏辉能源、瑞浦兰钧、欣旺达珠海冠宇、楚能新能源等20余家电池企业相继加码储能赛道,开启密集扩产模式。
据高工储能不完全统计,2022年以来,已有中国石油、小米、明阳智能、三峡集团、美的、格力等30余家企业以收购储能企业,或以成立公司等方式跨界储能,进击储能万亿市场。
电子科技、家电、食品、环保等不同领域企业“跨界”储能,以核心技术、资源或“原领域”优势展开差异化市场竞争。
6-7月,众多储能企业半年报出炉,但大部分储能毛利率均不如人意,爆发了储能行业过高锂价不好传导等发展隐忧。
业界分析,储能毛利率下降,其一在于居高不下的锂价;其二则在于,国内储能盈利模式还不够完善;其三在于,一些企业为打入市场,以低价扰乱市场,在低价竞争的市场秩序下,导致企业毛利率进一步压缩。
8月盛夏,多家上市公司陆续发布限电公告,“限电”自去年9月后再一次成为了当下的社会关注点。 从限电情况来看,江苏省市部分企业开始轮流停产但不拉闸,另一边的四川形势显然更加严重。
8月16日,宁德时代公告,其四川宜宾工厂已因限电停产,限电停产时间从8月15日至8月20日。 而市场给出的反馈多半充斥着疑惑与焦虑,大部分人问题聚焦在“去年已经限电过,为何今年还要继续”,“限电时间是否具备延续性与长期性”。
日渐频繁的限电潮也让储能行业思考储能的发展机遇,尤其带来了巨大的工商业储能的商机。
据高工储能不完全统计,宁德时代比亚迪天合光能、海辰储能、古瑞瓦特、固德威、兴储世纪、双一力储能、瑞浦兰钧、科陆电子晶澳科技、三晶电气、亿纬储能等超70家中国光储领域企业亮相于美国国际太阳能展。
储能产品“产在国内,销在国外”趋势越发明显,海外市场已成为国产品牌提升营收毛利和品牌价值必争之地。
以户用储能赛道为例,全球巨头集中“厮杀”,“红海”趋势明显。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派能科技等国内储能锂电池龙头企业与LG新能源特斯拉、三星SDI等海外巨头同台竞技。
8月,通过技术创新,海辰储能推出的首款300Ah电力储能专用电池,实现前三年“零”衰减(每天满充满放一次计),循环寿命可达12000次,能量效率达95%。在对300Ah电芯追求上,体现了海辰储能孜孜不倦的技术追求。
不久后,亿纬储能也对外发布了新产品“LF560K方形电池”,具备560Ah超大容量、1.792kWh能量、12000+循环寿命等优秀性能。
此外,国轩高科、远景动力、瑞浦兰钧等均向300Ah及以上电芯进发,储能电池容量向上成为行业趋势。
11月2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应急管理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化学储能电站安全管理的通知》。通知显示,2022年10月22日16时27分,启东市海洪路启东沃太新能源有限公司厂房内储能电箱发生火灾,过火面积约120平方米。
而此事故的2天前(即10月20日),海南天能电力莺歌海盐场100MW平价光伏项目储能电站中1个正处于调试中的电池舱储能电池发生起火,未发生人员伤亡。 另一个锂电池生产大国——韩国,也于近期出现大型火灾事故。
10月15日,韩国重要数据中心因锂电池起火断电,导致韩国两大互联网巨头Naver和Kakao中断服务,韩国金融交通运输等几乎所有部门受到严重影响。历经八个小时,这场火灾才被扑灭,事故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消息显示所有的电池都在这场大火中被烧毁。
据不完全统计,2017-2022年间,全球发生超70起储能安全事故。频繁发生的储能安全事故,已经成为影响行业的“不定时炸弹”。
在锂价居高不下的情况下,钠离子电池作为有望成锂离子电池重要补充,在2022开启了一阵产业“龙卷风”。
据不完全统计,已经有宁德时代、中科海钠、鹏辉能源等40余家企业钠电池产业布局加速。据GGII预测,按照当前的企业布局估算,钠离子企业将在2024~2025年加速发力,预计在2026年将占10%市场份额。
钒矿材料用于发电的过程中,不会出现锂电易自燃、易爆炸的安全问题,这是其最受业界欢迎的一点。
不过液流电池目前仍受前期较高建设成本制约,延缓了产业化推广进程。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目前全钒液流电池是最成熟的液流电池,全钒液流电池已经具备商业化大规模开发条件。
国内首个GWh级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在新疆察布查尔县开工;中核汇能首个GWh级别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系统集采;湖南红坪100MW/400MWh长时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亮相……GGII认为,在此发展趋势下,液流电池将在2030年约占6%市场份额。
风险提示:雪球里任何用户或者嘉宾的发言,都有其特定立场,投资决策需要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