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16日至10月22日,中国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习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二十大作报告。党的二十大代表、中共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现场聆听报告。区四套班子领导、全区各级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驻区部队官兵、各界群众第一时间收看收听党的二十大开幕实况。10月25日,普陀区举行党员负责干部会议,传达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市党员负责干部会议精神,立足普陀实际,全力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落地,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普陀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实际成效。11月10日,普陀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市委宣讲团报告会暨第1期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同时,启动“十全十学十大行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贯彻,确保学出新高度、干出新业绩。
2022年3月以来,上海面对空前严峻复杂的新一波疫情。关键时刻,党中央发出了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的动员令,25个省份的5万余名医务人员以及军队医疗队员驰援,全市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打赢了大上海保卫战。“以快制快”是阻断疫情快速传播最关键的一招,普陀区委、区政府不折不扣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刻不容缓的紧迫感、以决战冲锋的执行力,动用全部资源、倾尽全部力量、穷尽全部手段,发扬苦战实干、连续作战的精神,坚持“点、线、面”相结合,拧紧疫情传播的“水龙头”,率先成为全市首个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的中心城区。在此基础上,区委、区政府坚持降新增和防反弹两手抓、两手硬,持续攻坚,不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果。
2022年6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法学研究所法治指数创新工程项目组在京发布《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报告(2021)》(后简称《报告》)。《报告》围绕决策公开、管理服务公开、执行和结果公开、政务公开平台建设、依申请公开等方面,对48家国务院部门、31家省级政府、49家较大的市政府、120家县(市、区)政府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2021年上海市普陀区政府透明度指数在县(市、区)政府序列中排名第一。政府的“透明度”直接关联着公众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普陀区始终坚持“以四到四办换四心”,秉持“人靠谱(普),事办妥(陀)”的理念和公开透明的作风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受到了社会和群众的广泛好评。近年来,普陀区线上、线下“双腿齐跑”,将各类政务信息公开直接“送”到企业、群众的“心坎上”。据悉,近年来普陀区在政务公开考核中表现优异,连续七年在上海市政务公开考核评估中名列第一;自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发布的中国政府透明度指数评估增加了对县级政府的评估起,普陀区连续五年均位居全国前三。
在全力奔跑抗击疫情的同时,普陀区委、区政府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两手赢,切实把疫情防控中取得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的胜势。推出 “普陀区助企纾困十二条”,为企业送去“及时雨”。2022年5月28日,普陀区2022年第二次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举行,28个重点项目通过“云签约”集中落户普陀,彰显了逆势之下普陀经济运行发展的强大韧性,同时也按下了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快进键”。6月12日,“全力以‘复’ 靠‘普’前行”普陀区复工服务月启动仪式在中以(上海)创新园举行,标志着普陀正式开启疫情常态化阶段的“全面助企发展的加速度”,“靠普十条”政策集中发布。2022年1至5月,普陀区新引进税收重点项目70个,其中,亿元级项目8个,项目落地速度超过年度时间进度12个百分点;区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和实际到位金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数据逆势而上,四大重点产业实现较快增长,占区级税收比重持续提高。
2022年1月10日,普陀区2022年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仪式分主会场和7个分会场同时举行。2022年普陀区共安排重点项目65个,总投资额约1550亿元。此次集中开工项目25个,总投资额逾329亿元,涵盖商办楼宇类、公共服务类、民生保障类、市政基础类、住宅类及旧住房改造类等多个领域,为普陀实现新一年的“开门红”注入新动能,并为普陀实现更高层级、更可持续的发展,夯实基础、筑牢根基。当天,位于谈家渡路78号的上海报业集团苏河坊项目、位于上海西站北侧的线地块商住办综合体新建项目、位于桃浦智创城052-02、04地块的桃浦科技智慧城佰山养老院项目以及备受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等一批涉及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惠及群众文化生活的民生实事工程也同时开工。
普陀桃浦,曾经是上海赫赫有名的老工业区。2012年10月17日,在上海市政府的专题会议上,确定了桃浦地区转型调整的大政方针,提出了将它建设成为“上海市西北中心城区的新地标、产城融合发展的新亮点、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的示范区”。十年来,桃浦地区探索产业结构、城区面貌、生态环境、配套服务的产城融合实践不断取得新进展:完成清退腾地,开发智创TOP产城综合体项目,集聚多家税收亿元级、千万级的总部型企业;带领企业转型升级,成为普陀区生命健康产业的中坚力量;中以(上海)创新园开园,“中以联合研发计划”亮相首个项目“创新骨科植入物”,将成为一款拥有自主产权的全球首创产品;建成市中心最大的开放式绿地桃浦中央绿地,同步推进住宅、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配套重点项目……如今,这里已建、新建、在建楼宇逐步连点成线,桃浦美好的明天就在眼前。
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位于上海市普陀区,是“十三五”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之一,也是上海市快速路系统规划“一横三环+十字九射”布局形态中的“一射”,是西部中心城区向外延伸的一条重要射线京沪高速公路入城段的一条内外交通转换的重要快速通道。2022年12月9日,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迎来重要里程碑,主线时通车。武宁路地道的建成通车,意味着武宁路快速化改建工程迈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预计2023年6月底,将完成地面道路建设,实现全线通车,进一步完善上海中心城西北部快速路网体系,提升武宁路道路容量,促进沿线区域城市品质提升与发展。
普陀苏州河畔再添一处少儿“阅读新空间”,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长风馆)开馆
2022年7月19日,位于普陀苏州河畔的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以下简称长风馆)正式开馆迎客,这一“阅读新空间”将为沪上少年儿童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十四五”期间,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被提上议程,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发展也面临全新挑战,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具体指导下,长风馆于2018年12月18日启动建设,总投资3.48亿元。长风馆坐落在普陀区光复西路大渡河路路口,北邻长风公园,南望苏州河畔,占地6381.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942.7平方米,拥有四个楼层,现设有12个服务空间和3个展示空间,753个阅览坐席。目前,长风馆已完成储备文献总量近53万册,这也使得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南西馆+长风馆)成为国内体量最大的省级少儿图书馆,同时成为全国收集少儿出版物语种最多的省级少儿图书馆。
历时近一年的准备,2022年9月17日在上海旅游节开幕亮相的苏州河游船,经过约3个月的调试,于12月15日起对市民开放,它的试运行带给了市民观赏上海母亲河——苏州河的全新视角,苏州河赏景人也变成了苏州河“风景线”。据了解,目前苏州河共开通四个码头,分别是长风公园、昌化路、四行仓库、外滩源码头。以普陀区昌化路码头为中间枢纽,航向分为往长风公园的西线元。苏州河游船一共有两种款式,一种是“上海印象”,外形采用开放式敞篷设计,载客量11位;另一种“时空之梭”游船更大一些,载客量20位。相比 “上海印象”,“时空之梭”配置更齐全,包括全景天窗、卫生间和播报显示屏全部配齐。
2022年7月28日上午10点,在大渡河路1912号干式气柜1号气柜拆除一周之后,2号气柜的最后一块壁板也完成拆除,标志着这两座曾被誉为亚洲规模最大的干式气柜,主体结构拆除已全部完成。历时7个月,大渡河路“煤气包”拆除工程经历重重考验,最终超预期完成。未来,两座煤气包的原址地将成为上海普陀真如的城市副中心区域所在地。围绕上海建设“全球著名体育城市”的总体目标,通过体育场馆功能升级和品质环境打造,该地块将建设成为 “西上海体育赛事集聚中心+全动健身集聚中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