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CTV-13新闻直播间】播放宜君彭镇高村水稻丰收场景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8 17:33:01 | 【字体:小 大】 |
金秋十月,稻谷飘香。宜君县彭镇高村的水稻刚刚成熟,还没收割完毕,就已经通过预售卖到了上海等大城市,今年的销售情况一如既往地火爆。
在高村水稻脱贫示范基地,金灿灿的稻田在群山环抱中格外醒目,秋风拂过,沉甸甸的稻穗迎风摇曳,阵阵稻香扑鼻而来,田间地头,随处可见忙碌的人们。
高村党支部副书记陈家齐说:“我们的稻田用山泉水灌溉,用的全是农家肥,严格实行绿色种植,水稻生长周期长,一年只收一季,口感好”。正是因为这些优势,高村的大米走向市场也是供不应求,每年在预售阶段就被抢购一空。
据了解,高村村民大多来自四川、湖北、安徽,有种植水稻的经验。同时,高村的自然气候条件也适宜水稻生长。为了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高村决定调整产业发展,借助菜单式扶贫政策,以专业合作社为主体,紧紧围绕“依托产业抓扶贫,依托扶贫强产业”的思路,大力发展水稻种植。
目前,高村600亩水稻脱贫示范基地年产值可达300余万元,带动贫困户户均年收益0.6万元。
“依托水稻种植,我们成立了五个合作社,带动全村183户748口人,其中贫困户30户106人,贫困户除了每年固定的分红外,长期在稻田务工,光务工每年每户户均收入3000块钱左右。”陈家齐说。
高村脱贫户罗小斌一边忙着收割水稻,一边说道:“我将15亩地流转给了村里种水稻,因为以前有种植水稻的经验,村上雇我在这打工,一天200元,利用土地流转和自己打工的收入,我在自家院子里修建了民宿,以后的日子我是越过越有盼头。”
近年来,高村党支部对稻田实施精细化管理,因地制宜开发稻鱼、稻虾共作,田埂套种苜蓿、莲藕,苜蓿养鱼养鸭的多元化生态循环模式。而北方的水稻田在当地也成为了独特的风景,每到夏季,许多游客慕名而来,乡村旅游也成为高村群众脱贫增收的另一把“金钥匙”。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