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辽宁高院2023年度司法研究重点课题结项验收评审会召开,对全省法院2023年度司法研究10个重点课题成果进行“面对面”评审验收,共评出4个优秀课题成果。
课题涵盖多式联运法律问题、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执行异议之诉中的“以房抵债”问题、物业合同纠纷等方面内容。评审流程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由审判专家和学者组成评审组,现场打分,现场公布结果。
“课题调研报告行文逻辑清楚,引证规范,达到了学术界的共性要求,成果转化比较好,判例被国外期刊所援引……”
“课题组很好地把宏观问题与辽宁司法审判实务难题相结合,既有理论支撑,又对实务有所解决,观点明确,有一定创新性……”
听取课题组成员汇报后,评审专家从问题发掘、观点创新、引文规范、成果转化等方面对参评课题作出点评,为进一步修改完善,逐一提出针对性指导意见。
各课题均顺利通过评审验收。评审组一致认为,10个课题成果完成质量较高,调研工作扎实深入,问题分析全面透彻,对策措施科学可行,深刻回答了当前司法理论和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很多新观点、新思路,对推动全省审判工作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为积极推动辽宁法院司法研究工作创新发展,切实加强司法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2023年10月,辽宁高院面向全省法院、省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公开招标年度司法研究重点课题,共有47个课题组申报。经过严格审查和综合评审,最终有10个课题组中标,开展立项研究。
“我觉得能参加这个会特别难得,高院提供的平台让我们静下心来实地做调研,特别有利于以后进一步深入开展审判工作。”大连中院刑一庭副庭长裴宇表示,“省、市法院都特别重视调研成果转化形成的规则和指引,课题所提炼出的指导规则有利于法官在审判实践中达成共识。”
“让法官从事司法研究课题,有助于提高法官在审判案件中的能力和拓宽视野。法官要习惯于跳出个案看司法,站在大局看司法。通过司法类案研究、司法数据研究可以更好地去把握司法规律,更好地去提升服务大局、服务社会的能力。”评审组成员、辽宁大学法学院院长闫海表示。
评审组成员普遍认为,辽宁高院以院领导“一人一课题”“一部门一课题”为抓手,以司法研究重点课题为突破点,创新调研形式,构建 “大调研”工作格局,有助于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培育一批精品案例,获得一批高端学术论坛奖项,发表一批精品学术文章,培养一批有影响力的调研人才,为推动辽宁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会议要求,要坚持政治统领,确保调研工作正确方向。做好司法调研工作,要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根本要求,把习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调研工作全过程、各方面。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升调研工作质量。把解决问题作为调研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实事求是,从辽宁法院各项工作实际入手,以真实数据和现象切入,如实记录、客观分析、准确研判,做到在掌握实际情况及内在规律基础上形成有价值的调研成果。要坚持研以致用,推动调研成果高效转化。坚持做好调研工作“后半篇文章”,切实把研究成果转化为促进全省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生产力,真正发挥理论研究服务司法审判实践的重要作用,更好为辽宁审判理论研究繁荣和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贡献智慧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