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十天传回八篇报道详实记录首…
 国务院新闻办就2023年前三季…
 马斯克与加拿大歌手前女友互…
 收评:创业板指创逾三年新低…
 E周见问界M7大定破4万油价预…
 热点资讯:​今年天猫双…
 无人机网本周行业看点(2023…
 一等奖!吉大这项技术发明应…
 剧透来了!他们将在南昌上空…
 中国海军第44批护航编队结束…
 已离港!美国向地中海东部部…
 巴以冲突最坏的局面还是发生…
 制造新闻游戏在线来袭 虚拟世…
 弗拉泰西:英格兰个人实力更…
 2023年8月3日周四《新闻联播…
 罗体:追踪涉赌事件的另一条…
 海底捞顾客遭遇蛋糕被分走事…
 新亚运·回眸丨③新科技:一…
 新华社评出2021年br国内十大…
 A股:太明显了主力的意图已无…
 京津翼抗洪救灾爱心捐赠——…
 数字经济产业有哪些最新科技…
 杭州买房摇号政策(最新消息…
 “二把手”被控制!多名高管…
 美国黑人小伙喜中3000万3年后…
 巴菲特投资房地美的最大启示
 “隐退”东京湾的王石给许家…
 奋斗在天山脚下的这几位长宁…
 培养造就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发布2023版…
 喜报!无锡羿飞教育入选中国…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教师入…
 游客降九成 外国人为什么不来…
 中秋国庆后“错峰潮”开启节…
 一中国旅游大巴在俄罗斯境内…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第七届景区…
 探寻中国旅游的五大精华城市…
 阿富汗西北部又发生6级以上地…
 警方回应“陕西西咸新区发生…
 近一个半月内发生第三次重大…
 世界气象组织报告称全球水文…
 未拴绳犬只引发交通事故
 2021时事政治热点50条
 2021年5月1日时事政治常识
 10月16日 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发…
 早财经 “一带一路”白皮书重…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
 走“晋”乡村看振兴丨火红高…
 金色田野奏响丰收进行曲
 近期全国疫情继续保持平稳态…
专题栏目
湖南视觉网络"模板城"--汇集CMS、EShop、BBS、BLOG等系统模板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国际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十天传回八篇报道详实记录首届全国政协会议和开国大典细节——新华日报百岁报人季音忆开国大典盛况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17 1:49:26 | 【字体:

  “首都一百五十万人民正热切地仰望着祖国新国旗第一次升起在首都的上空。”1949年,26岁的新华日报特派记者季音,记录下开国大典上新国旗首次升起的历史性时刻。74年后的国庆节,鲜艳的五星红旗扮靓大街小巷,记忆中的场景顿时涌上百岁季老的心头:“我是个幸福的老宝贝,我报道过开国大典,又陪同新中国度过了74个华诞。”

  这位百岁老报人有着一生。他16岁开启新闻工作生涯,曾在上饶集中营被关押近3年,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魔爪。1949年,他作为新华社三野八兵团分社战地记者,跟随大军打过长江,参与了新华日报在南京复刊工作,并以新华日报特派记者身份赴北京报道开国大典。他在担任新华日报社副总编辑后,于1953年调入人民日报,曾任人民日报社原农村部主任。

  国庆前夕,记者拜访了一些与季老相识的老报人,他们“回放”了季老人生的“高光”片段——

  99岁的新华日报老报人武乾说:“我们这一代新华报人有两大名记者,一个是新华日报社原副刊主编、江苏省文联原副主席艾煊,另一个就是季音。”

  人民日报原农村部记者吴长生说:“改革开放号角吹响,他顶着压力,带领大家为‘联产承包’、为乡镇企业、为农村改革的一切新生事物,奔走呼号。”

  在92岁的新华日报老报人邵树文的记忆里,季音是个热心肠。1985年,邵树文去北京办事没有地方住,季音二话没说答应帮忙。

  但季音心心念念的人生经历还是要数报道开国大典,“在我的记者生涯中,难以忘怀的是作为新华日报特派记者,报道新中国诞生的历史盛会。”

  从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到10月1日开国大典,这是中国翻天覆地的10天。作为历史的参与者和记录者,在全国人民欢庆的情感氛围中,季音不舍昼夜地采访、写稿、发稿,以欢乐、坚定、响亮的笔触,记录这彪炳千秋的新中国第一页。

  “本报特派记者季音报道”“本报北京卅日急电”……10天里,季音从北京传回南京8篇报道,详细生动记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和开国大典细节,记录《共同纲领》和国歌、国旗、国徽等的协商过程,与所有在第一线战斗、工作、生产的解放军战士、工人、农民分享胜利的喜悦。

  今年8月22日,在季老家中举行的小型百岁寿辰活动上,看着新华日报特派记者专门带来的刊有开国大典报道的老报纸塑封复印件,他说:“时间虽过去很久了,但有些感受我至今也没忘记:这是人民的胜利,是无数战友和先烈们的胜利!我是代表他们见证这一历史时刻的。”

  季音回忆起当年,仍心潮澎湃:“夜战至高度亢奋,不知疲倦!”1949年9月21日中午,作为新华日报特派记者,季音乘火车硬座经两天两夜抵达北京,换了套整洁的衣服,晚上便赶到新闻现场。此后,他忘我地记录着,连夜写稿。稿件传回去时,天已蒙蒙亮,次日的采访又开始了。

  季音以一名优秀记者的眼力和笔力,写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时的细节。会议开幕前,会场外下起滂沱大雨,一时间雷声隆隆、电光闪烁、暴雨如注,雷雨声和礼炮声交响成一片,组成庆贺新中国诞生的交响曲。9月21日晚7时整,毛主席站上主席台。神奇的是,到宣读开幕词时,云收雨停、满天星斗,天地间顿时无比清爽。毛主席庄严地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全场响起一阵又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后来回想起当时的天气转变,季老认为,这一个自然的巧合在伟大的历史时刻有着特殊的寓意——在历史的暴风雨后,晴朗的新中国诞生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陈毅在开国大典前说:“能参加这一历史盛举,真是‘不虚此生’。”“新华日报特派记者季音在开国大典新闻现场”,寥寥19个字,是荣幸之至,也实属不易。当时,我国大西南和华南等地还没有解放,不少地方出报都艰难,更别提派记者赴京报道。而《新华日报》于南京解放第八天复刊,比中共南京市委成立还早一天,因此有机会特派季音报道开国大典,既刊载滚烫的新闻,又留下珍贵的史料。

  南京解放前夕,季音是新华社三野八兵团分社特派前线名记者之一,任务是采访华东野战军第八兵团第二十军在扬中县的渡江尖兵突击团。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中共中央24日电复华东局,作出将上海党报命名为《解放日报》、南京党报命名为《新华日报》的重要指示。

  23日夜间至24日凌晨,季音跟着第二十军进入南京,此时距离先头部队解放南京刚过去几个小时。

  季音成为南京解放后第一批入城的新闻记者,目睹了解放军入城情景。“出乎我的意料,南京城里几乎没有战争的迹象。春风拂面,明亮的路灯照耀着沉睡的城市,周围显得异常宁静。”季音说,“部队行进声惊动了附近的居民,一些市民走出来观看,他们脸上毫无惊慌之色,而是微笑着向我们招手示意。”

  27日,参与《新华日报》1937年创刊工作的石西民身着军装,代表南京市军管会,接管位于中山路39号的原中央日报社,以此为社址筹办南京《新华日报》。筹备复刊的人员中就有新华社三野八兵团分社编辑部主任季音、记者金雨困和摄影记者邹健东等。

  以现在的眼光看,新华日报社老记者季音是妥妥的全媒体记者,不仅能采写,还会摄影。1949年5月19日,南京《新华日报》出版到第20期,6版刊登季音拍摄的新闻图片,图注为:“解放军胜利地进入被奴役了廿二年的南京城,解放了的市民夹道欢呼。的统治从此宣告灭亡。”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在南京《新华日报》工作,那时编辑部充满紧张热烈的气氛。”季老晚年在散文《编辑部的灯光》中叙说当年情景:“记者们上午蹬着自行车出去采访,下午回来,晚上就赶写报道,办公室里经常灯火通明,一些时间性强的稿件,当晚送夜班编辑室,次日就见报。许多同志抓紧时间紧张工作的情景,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国庆前夕,季老新著《我把真相告诉世界》出版,人民日报出版社第二编辑中心主任林薇介绍,出版该书的想法萌发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时,耗时两年多完成,集结季老采写的战地新闻和报道开国大典的感悟,是对当时大事件的真实记录。读完全书,中国记协主席何平感慨,从这些饱蘸血与火的文字中,一幅改天换地的历史画面扑面而来。对记者来说,能够亲身见证并记录这历史的一幕是一种幸运。

  书籍出版过程中,季老对林薇说:“我的这本书如果有可取之处的话,那就是一个‘真’字,即真实。”林薇告诉记者,在编书时她不仅感受到真实,还感受到真情和真诚。

  奔走在硝烟中,季音用新闻告诉世界关于解放战争的真相。“眼看如皋正从敌伪军深重的残害中慢慢地站起来,但反动派的大炮终于在城外轰响了,炸弹和机枪在城内炸开了,如皋老百姓预感到已面临灾难的边缘……”从《第一枪》《黄泛区冤魂的控蒋书》《从一个连队看人民必胜》等报道中,读者看到,反动政府和专制制度是怎样残酷剥削人民群众;人民解放军是如何英勇卓绝、艰苦奋战,为百姓争取和平生活而深得人心。

  改革开放前后,季音多次抓住农村发展要害问题进行报道,突破思想禁区,鼓励经济发展。他在报上组织关于雇工是否等于剥削的讨论,鼓励农村个体商贩正当经营,用市场调节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

  在75岁的吴长生心里,季音是他的新闻写作引路人。季老引导吴长生撰写的评论《鼓励农民放手勤劳致富》一路遇“绿灯”,登上《人民日报》1983年12月9日头版,也打消了农民的顾虑。

  人民日报原记者祝华新说,像季老这样的老一辈记者,从战争年代的枪林弹雨中走过来,接地气,察民情,敢为人民说话,敢为真相发声和担责。

  人生走过百岁,很多事情季老已记不真切。唯独解放战争、开国大典和农村报道仿佛还是昨日,只需要开个头,季老就会用温热的手拉着那人说上两句:“开国大典,历历在目……”

国际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国际新闻:

  • 下一个国际新闻: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国际新闻 十天传回八篇报道详实记录首届全国政协会议和… (10-17)
    普通国际新闻 国务院新闻办就2023年前三季度进出口情况举行… (10-17)
    普通国际新闻 2021时事政治热点50条 (10-16)
    普通国际新闻 2021年5月1日时事政治常识 (10-16)
    普通国际新闻 10月16日 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发生过这些大事 (10-16)
    普通国际新闻 早财经 “一带一路”白皮书重磅发布;二十届中… (10-16)
    普通国际新闻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沿着高质量发展方向不断… (10-16)
    普通国际新闻 昨夜今晨大事: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公报公… (10-16)
    普通国际新闻 昨夜今晨京津冀发生这些大事(2023年10月11日… (10-16)
    普通国际新闻 同心呵护童心 以爱浇灌未来 (10-16)
    普通国际新闻 2023最近国内国际新闻大事件汇总 最近的新闻大… (10-16)
    普通国际新闻 注意!四川连续三天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10-16)
    普通国际新闻 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大使在安理会表决向海地派… (10-15)
    普通国际新闻 中国代表强调对海地黑帮采取武器禁运的重要性 (10-15)
    普通国际新闻 【金融街发布】证监会就《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 (10-15)
    普通国际新闻 传媒观察|价值、解释与操作:数字时代新闻理… (10-15)
    普通国际新闻 中国代表就涉苏丹制裁问题阐述中方立场 (10-15)
    普通国际新闻 会议新闻写作浅议 (10-14)
    普通国际新闻 一点资讯总编吴晨光: 自媒体人的名与利 (10-14)
    普通国际新闻 通知!北京图书市集秋季场周六开市时间推迟到… (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