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球风云变幻,在这一年的终点和新一年的起点上,海图新媒体中心特别推出全球政治外交大事记,带领读者回顾这一年的全球重要新闻。首先回顾的是2022年上半年的动态。
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生效实施,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均是其成员,此外还有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东盟。生效后,RCEP超越欧盟成为全球覆盖人口最多、地域范围最大的自由贸易协议。
3日,中、俄、美、英、法五国共同发表了《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强调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强调维护和遵守他们的双、多边不扩散、裁军和军控协议和承诺的重要性。
本月,因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5日总统托卡耶夫批准总理马明与其内阁辞职,前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辞去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职务。6日,集体安全条约组织(CSTO)秘书处宣布,该组织的集体维和部队已抵达哈萨克斯坦,由俄军组成的先头部队已开始执行维和任务。11日,托卡耶夫宣布,在抗议基本平息后,任命斯马伊洛夫为新任总理。
15日,中国宣布启动与伊朗签署的全面合作计划落实工作,加强两国之间的经济和政治合作,为期25年。
4日,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中国北京开幕。北京成为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史上首个先后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和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11日,拜登政府公布针对印度洋-太平洋地区的新战略文件,该文件呼吁建立有利于美国及其盟友和伙伴的“影响力平衡”,并负责任地应对与中国的竞争。该文件表示,四国联盟之间的关系将得到加强,成为一个“重要的”地区组织。
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总统令,俄乌局势紧张态势加剧。24日,普京发表电视讲话表示,决定在乌克兰东部的顿巴斯地区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同日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表示,乌克兰全境将进入战时状态,俄乌两国即时断绝正式外交关系。
28日,根据联合国安理会日前表决通过的第2623号决议,第76届联合国大会就乌克兰局势举行了罕见的紧急特别会议。这是自联合国成立以来,联大召开的第11次紧急特别会议。
4日,巴基斯坦西北部开伯尔-普什图省首府白沙瓦市一座清真寺发生爆炸袭击事件,试图闯入这座清真寺并与负责安保的警察发生交火。交火后不久,清真寺内发生爆炸。爆炸造成至少63人死亡,196人受伤,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呼罗珊省”宣称对此负责。
9日,韩国举行总统选举,在野党、属于保守势力的国民力量党候选人尹锡悦,以微弱票数优势击败执政党共同候选人李在明。当选后,尹锡悦在20日宣布将总统办公室从青瓦台搬迁到国防部大楼。
24日,朝鲜试射其最新研制的“火星-17”弹道导弹,据称具有洲际导弹的射程能力,导弹最终落入日本北海道以西的专属经济区水域。25日,联合国安理会就朝鲜半岛局势举行紧急会议,就朝鲜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违背其在2018年宣布暂停此类性质发射的承诺及违反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一事进行讨论。
1日,已经暂停两年的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以线上形式恢复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同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会面。双方就中欧关系、全球经济贸易、乌克兰局势等问题交换了意见。
9日,巴基斯坦国民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总理伊姆兰·汗遭到罢免,是巴基斯坦首位被议会罢免的总理。罢免引发巴基斯坦国内多地抗议活动。11日,国民议会举行总理选举,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主席夏巴兹·谢里夫当选,就任巴基斯坦第23任总理。
由于丹麦极右、反穆斯林政党“强硬路线”在瑞典多地举行集会,并公开焚烧《古兰经》,瑞典多个城市在4月中旬爆发多日骚乱,共造成超过100人受伤。
25日,据法国内政部凌晨公布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统计结果,现任总统马克龙获得58.54%的有效选票,获得连任;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候选人玛丽娜·勒庞获得41.46%的有效选票。现年44岁的马克龙成为继前总统希拉克之后,又一位连任成功的法国总统。
26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相关决议,如果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的一个或多个在安理会使用否决权,联大将在10天内自动召开会议,所有联合国成员都可以对行使否决权的行动进行审查和评论。
9日,在严重的经济危机造成基本必需品供应短缺,引发政局动荡的背景下,斯里兰卡总理马欣达·拉贾帕克萨9日通过社交媒体宣布,由于他的支持者当天在首都与抗议者发生冲突,他已向总统戈塔巴雅·拉贾帕克萨递交辞呈。13日,拉尼尔·维克勒马辛哈接任总理。
9日,菲律宾前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之子小马科斯在总统大选中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超过3160万张选票,当选菲律宾第17任总统。与此同时,作为小马科斯竞选盟友的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之女莎拉·杜特尔特赢得了副总统选举。
21日,澳大利亚联邦大选举行,安东尼·阿尔巴尼斯带领的在野党工党获得议会多数席位,击败现任总理莫里森领导的联盟党政府,阿尔巴尼斯23日正式出任澳大利亚第31任总理。
20日,美国总统拜登开启其任内首次对亚洲国家的访问行程,先后访问韩国与日本。23日,拜登在日本宣布正式启动美方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IPEF),24日,美日印澳四方对话线下会议在日本东京举行。
19日,哥伦比亚第二轮总统选举投票举行。初步计票结果显示,左翼竞选联盟“哥伦比亚历史公约联盟”候选人、哥伦比亚前游击队员古斯塔沃·佩特罗赢得总统选举,成为该国史上首位左翼背景的总统。
24日,保守派背景官占多数的美国最高法院以5票赞成,4票反对的投票结果推翻了美国堕胎权问题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罗伊诉韦德案”,变相否定了此前联邦层面对女性堕胎权益的保护。该案推翻后,各州可以自行指定限制甚至禁止堕胎的法规。
26日,七国集团峰会在德国巴伐利亚州召开,除原有的七国集团成员外,阿根廷、塞内加尔、南非、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领导人也应邀参加了本次峰会。与会各国将就乌克兰局势、气候变化、环境保护、恢复经济和供应链改革、应对疫情等议题进行讨论。
30日,在总理贝内特主持的政府无法维持多数支持后,以色列国会当日投票决定解散国会,11月1日再次举行选举,外交部长拉皮德担任看守总理。这也是以色列在最近不到四年时间内,即将迎来的第五次国会选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