讴歌身边好人,传递道德力量。市文明办在全市组织开展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3年第一季度“邯郸好人”推选活动,广泛发动群众举荐身边的好人好事。经各地各单位推荐、评审会评议,共推选出2022年第四季度、2023年第一季度“邯郸好人”各50名。
这些榜样的主人公中有远赴土耳其,开展国际抗震救灾的志愿者张昆;有义务救助流浪聋哑老人十余载,学雷锋做好事的爱心村民王运岭;有开展农技推广,助力乡村振兴的专家张德荣......虽职业各不相同,但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高尚品德,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发扬好人精神,争做好人好事,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邯郸好人”是千万群众身边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榜样,是引领社会风气的中坚力量。各级各单位要大力宣传“邯郸好人”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深入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向上向善氛围。
李殿波是永年区卫健局科员。作为一名普通干部,在平凡的岗位上却做出了不平凡的举动。作为一名普通青年,却总是心系公益事业。李殿波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积极上进,扎实肯干,尊敬领导,团结同志,热心公益,爱戴老人,受到了局领导和同志们的一致好评。2011年被永年区民政局评为先进个人,2019年获得共青团永年区新时代的活雷锋荣誉称号,2019年获得邯郸青年风尚人物荣誉称号。
2016年7月19日,我区遭受了特大暴雨洪涝灾害,灾害发生后,李殿波第一时间参与民政局组织的救灾抢险工作。在抢险救灾中,他冒着雨不顾全身淋透,踏着污水深入一线抢险,甚至穿的凉鞋掉进污泥里一只都没有歇一歇。在灾后工作中,他每天尽力尽责、早出晚归,冒着酷暑的太阳,闻着淤泥中的一阵阵恶臭,天天奋战在灾后重建一线,圆满的完成了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并且,本人主动慷慨解囊向灾区群众个人捐赠200件矿泉水等物资。面对源源不断运来的救灾物资,他利用微信朋友圈等现代网络通讯方式,号召和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向受灾群众捐款捐物。在搬运救灾物资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带领社会爱心人士积极加入搬运救灾物资工作中,为全区救灾工作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受到了社会人士的广泛好评,纷纷称赞他是个不可多得的热心小伙儿。
近几年来,面对我们生活的环境日益美好同时,李殿波同志始终关注的是背后默默辛苦付出的环卫工人,“他们不辞辛劳工作是我们尊敬的榜样,我们应该为他们做点什么”李殿波带着这样的想法,萌生出来年终为敬爱的环卫工人送红包的念头,他这样一干就是五年,2016年除夕夜至2022年除夕夜,他为了向环卫工人送去新年祝福,呼吁广大市民爱护身边环境,拿出仅有1000多元的工资向除夕夜正在街上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发放现金红包。7年累计发放现金红包达7000余元,2019年至2022年连续4年端午节给环卫工人发粽子,连续3年每月去儿童福利院理发,在防控疫情中捐款400元,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好评。并被腾讯新闻邯郸头条、燕赵晚报《燕赵热点》、今日头条等各大新闻网站和媒体给予肯定报道。
他还经常关注老人,是一个敬老爱老的典范。民政局光荣院里住着很多为国为民的优抚对象,他们都是60以上的老功臣,有的参加过抗美援朝、有的参加过对越反击战,为了向他们老一辈人致敬,弘扬和继承老一辈的革命传统。李殿波同志从2016年至2022年连续7年的“八一”建军节期间,自己出资请电影放映队,到永年区光荣院为革命退伍老军人放映电影《上甘岭》《英雄儿女》等老一辈革命影片,让老军人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并向革命老军人学习光荣传统,了解他们目前的困难,积极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受到老军人们的赞许。
李殿波同志在新时期下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社会公益事业,以实际行动给新时期青年起到了引领作用。
我区贝德福实验学校董事长郭想霞,无偿献血志愿者赵永民、郝姣娥夫妇入选2023年第一季度“邯郸好人”名单。
郭想霞是永年区贝德福实验学校董事长,她从一个打零工起家的女性到教育集团负责人,从一个孩子的母亲到5700多名孩子的妈妈,是一个很有大爱、无私奉献的一个人。自办学以来,每年给予130多名初中贫困生减免学费,每年都到养老院和孤儿院,慰问孤寡老人和残疾儿童,每到过年过节,她都代表学校慰问特困户,在学校每遇到有困难交不起学费的学生,她也是帮助学生家长垫资交学费,得知员工的父亲有病,带领自己的员工为其捐款来帮助这位老师。2015年夏天,一场洪水淹没了好几个村庄,她听到消息后,立即购买了食物和日用品,走到龙泉、西河庄等村庄,为村民发放饮用和吃的物品。疫情防控时期,她爱心接力不停歇,为新型冠状病毒防空专项基金进行筹款,为武汉慈善基金会捐款目前累计38999元,其中个人捐款8000元,在永年区新联会捐款3000元,还为邯郸市民办教育协会众筹捐款3000元,多次慰问海城国际小区等卡点工作人员。
郭想霞与邻里和睦相处,热心助人,事迹有口皆碑;孝敬公婆,尽善尽孝,对待家人无微不至,有目共睹。“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郭想霞在新时代长征路上,不忘初心,不负使命,奋力谱写更美的乐章!
赵永民、郝姣娥夫妇是红十字会志愿者,他们坚持19年义务献血不停步,累计献血175次,献血总量近70000毫升,捐献的血液足以让175余人得到救治。其中赵永民共献血132次,捐献全血10次,血小板122次,献血总量53000毫升;郝娇娥共献血43次,其中全血7次,血小板36次,献血总量17000毫升,他们俩志愿服务工时超过10000小时。在他们的感召下,儿子赵博洋也多次参加志愿服务,并在18周岁生日当天捐献300毫升的热血,是永年区志愿服务队伍中最年轻的无偿献血志愿者。赵永民获得国家级荣誉7项,省级荣誉2项,市级荣誉9项。郝姣娥获得国家级荣誉5项,省级荣誉2项,市级荣誉7项。二人均获得“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银、铜奖”、“全国无偿献血终身荣誉奖”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