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经常拍风景和藏人的摄影师,在准备拍丁真的弟弟尼玛时,突然看到了丁真准备去村口买泡面,就随手拍了一个7秒的短视频放在抖音上,没想到一夜爆红,播放量达到270万。
随后,与丁真有关的多个话题也纷纷登上热门,最高的已经达到了16.8亿的阅读量,丁真迅速成为顶流网红。在此期间,丁线个热搜,阅读高达百亿。
除了抖音和微博外,B站也有1000多条丁真的视频,最高的播放量有330多万。微信公众号在11月的最后一周也出现了9041篇涉及到丁线w+。
有意思的是,在民间和地方形成丁真热潮后,不但《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外交部也先后发文介绍丁真,而且他还登上了日本热搜榜,日本最大的电视台之一朝日电视台也对丁真进行了专题报道,称赞丁真是“社交网络上人气爆棚的19岁少年”。
可以说,丁真完全是以一种令人意想不到的方式爆红。丁真还收获了网民为他专门打造的人设:“甜野男孩”。
丁真走红后,甘孜州理塘县国企也迅速行动,与丁真签约,并表现出了爱护和培养丁真的态度,受到了网民的称赞。负责人的回应,也上了微博热搜,坐拥9.7亿阅读。
趁着丁真的火热,当地也迅速打出一套旅游“组合拳”,不但推出了旅游宣传片《丁真的世界》向世界推介四川甘孜,而且当地还宣布,11月15日至明年2月1日,甘孜所有景区门票全部免费,酒店半价,机票一折,这让飞往甘孜的机票预订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9%。
丁真的同款耳环也在家乡走红,并登上热搜,阅读量高达2亿。丁真在视频中戴过的绿松石耳环和围巾也成为潮货,而且也卖的挺好。湖北日报甚至还借着丁真的热点为十堰绿松石打广告。
连电商平台也跟着沾光,光12月第一天就有70万人在某宝搜索丁真,甚至出现了不少很有趣的提问。
还有少数品牌借势进行营销,比如旺旺就是发了一张图片。最惨的是学而思,成为无辜中枪被黑对象,不过这也提升了学而思的知名度。
不过,目前来看,微博借势营销的商业品牌很少,毕竟丁真的野生少年感更适合旅游,不太符合商业调性,如果硬蹭热点,很容易遭到反噬。因此,这次借势营销主要发生在旅游圈。
如“以为丁真在西藏”的热搜就上了热搜,就让西藏白白蹭了流量。为了避免网民引起误解,四川不得不请丁真发了个照片,上面写有“家在四川”四个字以正视听。
谁知西藏不讲武德,直接P图,说丁真想去拉萨,这就直接引起了西藏和四川的网络“纷争”,四川干脆又让丁真写了一个“我的家真在四川”。
川藏借势营销,其他各省也没闲着,也纷纷借着丁真的流量进行营销,让旅游界在这次热门事件中成为最大赢家。
在借势营销中,一定要根据自己的品牌调性,选择适合自己的社会议题。这次爆火的丁真,背后就是城市打工人对纯真与野性的原生态自然生活的向往。不符合这个品牌调性的,就很难进行借势营销。如果强行营销,选的议题偏偏又不符合自己的品牌调性,那就反而会被网络舆论所吞噬,如宝马“打工人”事件就是如此。宝马在大众眼里一直属于高档车的代表,宝马蹭“打工人”的热点进行营销,就引起了网民反感,然后遭到网暴。
相比之下,惨遭中枪被动借势营销的学而思反而成为最大赢家,他们虽然是因为被黑才出圈,但确实会让学而思被更多的人知道。可以说,通过打造符合网民心理的人设,就可以让话题变得更有传播价值。
在借势营销中,也要主动创造新的社会话题,结合品牌自身的调性,在议题内容上下功夫,通过积极、有趣、搞笑的方式频频互动,将流量变成客流量,获得更多客户。这次很多文旅圈媒体就是蹭着丁真的热点,不断制造新议题,将此事变成文旅界的网络大狂欢,堪称年度旅游营销最佳案例。
1.除了签约“顶流”丁真,门票全免、酒店半价,当地的这一套“组合拳”也很漂亮 新京报 2020-11-30
2.丁真火到海外!华春莹“三连推”下网友这么说 新华社 2020-12-01
3.“顶流”丁真:带火家乡旅游正学习汉语,同款耳环围巾也卖爆 南方都市报 2020-1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