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3月22日讯(宋佚 罗凤妮)3月19日,成都市武顺街小学2018-2019学年度下期“创新1113校本教研,多元合作研课提质”的系列校本研修活动拉开了序幕。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学校传统课型‘1113’为新老师提供了教与研的平台,有助于教师团队专业发展。”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1113”课型中“3”指教龄在5年以下的教师一课三上,“111”指教龄5年以上教师进行同课异构。
学校刘承芳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三月桃花水》,在反复朗读中品文章的美,在批注中用文字记录下心中三月美景。在体育馆进行的《轻物投掷》一次又一次用有梯度的活动将学生学习氛围推向高潮,段享辉老师让学生在玩中高效达成教学目标。严超老师执教的《认识角》,概念教学充分结合生活实际,挖掘概念内涵,丰富外延,为小组研修提供了一节研究课例。
武顺街小学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将从第5周持续到第13周,每周二和周四上午进行,涉及全学科共36节课。紧紧围绕本学期校本研修主题“深度研究教材,让教学目标设置准确、具体;重难点有效突破促进目标高效达成;作业分层布置讲考结合”,以课为靶进行校本研修,解决课堂教学疑惑,提升教师研究能力,促进课堂效率,有利质量提升。
专家听诊环节,武侯区教科院语文教研员杨硕仁在校长叶晓燕和老师郗旗的陪同下,听了两节五年级语文随堂课。课后,杨硕仁就小学语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学科发展趋势做了全面的讲解,结合两节随堂课对培养学生思维品质中的思维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周密性和创造性进行了有效指导。四五年级全体语文老师参加了本次指导活动。
杨硕仁肯定了两位上课教师具有培养学生核心能力的意识,并建议四、五年级后期教学抓紧读写两条线,通过对比阅读,利用群文阅读等,着力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将学生关键能力落实。
武侯区教科院教研员廖馨梅走进学校四年级语文课堂进行了随堂听课,对两位年轻老师的课堂进行现场指导,鼓励老师要加强业务学习尽快进入成熟型优秀老师行列。课后,廖馨梅对四年级全体老师就四年级应达到的阅读目标进行了解读,对听、说、读、写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做了深入指导。
据介绍,“学本课堂”创始人之一韩立福教授3月到武顺街小学,深入课堂,了解学校“学本课堂”开展情况,在交流会上,韩教授就“学本课堂”的本质和具体操作做了介绍,并鼓励学校继续深入开展“学本课堂”。
叶晓燕表示,相信老师们在一次次诊断、指导和鼓励下能更有信心地梳理问题,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将建议落地,让自已成长,让质量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