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家长退群”事件持续发酵,江西、辽宁等省纷纷出台文件,明确指出教师必须亲自批改作业,严禁家长、学生代劳。《法治日报》记者梳理发现,从2018年至今,已有辽宁、浙江、海南、河北、广东、山东、贵州、广西、山西和陕西等10多个省份的教育部门出台相关文件“叫停”家长批改学生作业的做法,有的地方还明确定期开展作业督查,甚至将作业管理纳入绩效考核。
脆弱的家校关系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以家长群为例,其本应扮演家校沟通的桥梁,促进家校共育,却在无形之中形成一种诡异的博弈,让家校双方倍感压力。《法治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家长和老师后发现,这些矛盾背后除了互相抱怨和不理解之外,更多的是对于孩子教育的焦虑。家长吐槽压力巨大,老师直言无可奈何。
“学校教育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怎样发挥合力,促进学生的发展等。有可能会以材料分析题的背景材料出现在311考试题目中。
2012年以来,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44所综合类和理工科为主的直属高校承担了44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定点扶贫任务,2019年根据工作需要又新增20所直属高校参与定点扶贫,加上其余的11所承担滇西专项扶贫任务的直属高校,75所直属高校尽锐出战,全面投入脱贫攻坚战,成为中央单位定点扶贫的一支重要力量,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扶贫路子。今年年底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明年将进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阶段。下一步,教育部将认真指导直属高校按照中央设立过渡期的决策部署,持续支持脱贫摘帽地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指导直属高校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做好高校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工作谋划,科学研究制定好过渡期内相关帮扶工作的目标任务,确保政策和工作平稳过渡。结合高校特色优势,发挥已组建成立的8个高校“扶贫联盟”作用,大胆探索实践,为下一步全面开展乡村振兴工作,提供鲜活的经验和可复制推广的路径模式。
为共同破解德育学段衔接难题,北京10位高三班主任与10位高校大一新生辅导员在首都师范大学面对面对话。当前高中学生总体心理状态如何?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班主任崔鹏说,高中生是满怀家国、能量满满的,也是辛苦迷茫的,希望他们进入大学校园以后,在保证学业的基础上,有更多时间来修身、来养德、来磨练心性、来做服务工作。而大学新生在适应阶段面临的困难,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辅导员卢敏认为,这主要源于环境变化了,而学生仍用高中思维方式构建大学生活。希望在中学时代,学生能获得更为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做好从高中到大学的心理转变。
“德育。德育一直是311考试的重点内容,聚焦德育体系的完善,关注德育的阶段衔接,构建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是新时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建立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德育衔接机制,将能有针对性地破解人才培养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形成既有学段特色,又有融合贯通的德育途径,让德育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践。
长期以来存在的“疏德”“偏智”“弱体”“抑美”“缺劳”,以及各育之间的“彼此分离”“相互割裂”“互不相关”等痼疾,导致“片面发展”“片面育人”,远离了“全面发展”“全面育人”这一教育宗旨。在根子上,传统育人方式的弊端就在于“五育没有并举”“五育不够融合”,因而“五育没有共生”。如何改变?
其一,突出“整体”。围绕“五育融合”与全面培养体系的关系进行整体设计、整体实施和整体评价。其二,突出“融合”。这里的融合,不是“五育融合”之“融合”,而是为了推动基于“五育融合”的全面培养体系之构建所需要的“融合”。其三,突出“过程”。“五育融合”能否成功撬动并促成全面培养体系的构建,达成高质量发展的目标,“融合过程的高质量”是重中之重。当高质量的发展目标确立之后,接下来的关注焦点将转移到“高质量的实施过程”和“高质量的融合过程”。其四,突出“治理”。“五育融合体系”“治理体系”与全面培养体系存在内在关联:“教育治理体系”是嫁接“融合体系”与全面培养体系的桥梁和中介。其五,突出“机制”。无论是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五育融合”,还是作为一种发展目标的全面培养体系,最终都要凭借“机制”来落地生根,尤其是基于五育的“融合机制”和“治理机制”。
“如何真正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素质教育等,可能会以名词解释或者材料分析题的形式出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全民戴口罩!”多地发布重要通告;与阳性人员擦肩而过时这样做,感染率几乎降为0
下一场战争?“欧洲火药桶”科索沃一触即发 塞尔维亚总理:已处于开战边缘
财联社12月12日电,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表示,欧盟今年新增了近50GW的可再生能源,今年冬天欧洲能源供应是安全的。但到2023年,仍可能面临高达30...
坠入个体与宇宙间的能量交换 James Jean“无尽之旋”首度在沪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