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国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在年头,《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对今年七条工作主线项重点任务做了阐述说明。随后,重要教育政策密集出台,且大多数政策都涉及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议。
各种教育的政策密集发布,如何解读、如何执行,也对学校和一线教师也提出了要求。
苏岚(化名)是上海一所普通小学的英语教师,同时也负责学校的部分日常教学管理。
从教10年来,苏岚坦言,在教学工作中,令她感触最深的是近年来教育政策的更迭。
“尤其是近5年,几乎每年不止一条新的重磅政策。而每一条政策的执行人是学校、是老师。新政不停地出,我们就要不停地变。”教师节前夕,她对澎湃新闻谈起了自己的感受,“作为一线老师,每一年都要根据不同的政策,自己做好解读,不能错,还要继续保证教育教学的质量。”
的确, 2018年开始,教育政策的下发密集起来。而作为“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今年更是频频下发。
例如,对于校外培训机构的管理,其实早在2018年,教育部就将“中小学社会培训机构规范”纳入年度工作要点。此后的三年多,陆续出台了《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关于禁止妨碍义务教育试试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义务教育六科超标超前培训负面清单(试行)》《中小学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等一系列规范治理的政策文件,并每年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大量的教育政策中,苏岚窥见到了教育改革的大致方向和脉络。近年来,许多政策具有鲜明的导向性,明确导向素质教育、导向规范办学、导向提高质量,通过系统性解决深层次问题突破症结所在。
苏岚提到,当代教师需要面对的是更复杂的教学环境,除了学科知识之外,还要额外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德育、体质以及视力问题。“这些问题在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比例很大,并且很多问题不是教育形成的,而是这个时代变了。孩子整天捧着手机,通过电子设备接触的庞杂信息多了,自然就和上几辈人想法不太一样。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问题,程度严重的到自杀,程度普遍的到抑郁症、狂躁症,几乎每个班级都有。”
对此,相关教育部门也予以重拳出击——在2021年上半年出台的30个重要文件中,有11个文件指向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提升教育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其中就包括:《关于加强中小学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中小学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五项管理文件相继出台,明确了规范学校教育教学行为的新要求和新举措。
新政强调,手机管理方面,明确规定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禁止带入课堂;睡眠管理方面,概括起来就是“强重视、保时间、防干扰、提质量”;作业管理方面,提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的“十条要求”;体质健康管理,提出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保证体育活动时间等八个方面的加强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工作的有关要求;而在学生视力保护方面,相继出台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5年)》等三个重要文件。
从上述文件中也可以看出“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主题和明确意志。
不过,真正到执行层面时,苏岚又感到这些政策的指向与现实的根本矛盾仍在于最终的升学考评形式是否还是落在学业成绩上。
8月24日,上海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中央“双减”工作部署。8月30日,为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明确小学一二年级不进行纸笔考试;初中年级从不同学科实际出发,可适当安排一次期中考试,学校期中期末考试实行等级评价。
根据新政落实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从事家务劳动,开展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合理使用电子产品和网络。新政之下,教师的负担加重了吗?苏岚直言,对于一线教师确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边要兼顾学生课业成绩,一边要想办法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要照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各方各面。
在苏岚看来,能否在“双减”的环境下卓有成效地落实新政,同时保持甚至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们的一大难题。这也是大多数教师正在面临的。比如,从其以往的经验来看,考试实行等级评价往往会为教育质量带来挑战。
她说,学生的压力也很大,如果最终目标的指向依然是考进什么高中、能不能上大学,那如今他们要承担的不仅是成绩方面的竞争,现在又多了“全面发展”的要求。
然而,苏岚认为,每一个时代的教师都会面临不同的困惑,当前的新时代,变化更快,教师就应该拥有更大的应变能力来积极应对。
“在应对的过程当中,肯定会有困惑。但聪明的老师会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她相信,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核心在于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修养品行以及打磨人格魅力。
我国教育改革正在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纵深推进。苏岚也盼望,不久的将来,在这一系列教育新政的步步引导下,中国的教育能够应用先进技术,整合优质资源,为社会和家庭减轻教育成本,回归公益属性,让孩子们更加健康又充实地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