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论坛“两会”全媒体报道组:在经历了波澜壮阔的全民战疫之后,因故延期的2020年全国两会终于向我们走来。今年是中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需要我们振奋精神、砥砺意志的一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展望2020全国两会,社会各界都对之充满期待。其中,教育现代化与高质量发展成为今年全国两会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此次疫情对教育事业产生了较大冲击,也催生出我国教育现代化的诸多变革,为更好地回应公众关注与期待,同时为教育事业建言献策,人民论坛网近期推出【两会国是厅|代表委员谈“教育现代化”】系列文章,集中探讨这一主题。本文为第一篇,欢迎读者积极参与互动。
全国人大代表、联想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元庆: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有着基础性和持久性的作用。我们可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国家“新基建”重点,着眼教育事业长远发展,继续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强化教育信息化的大规模供给能力,消除贫困及边远地区信息化“最后一公里”瓶颈。
我们还应进一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保障贫困学生拥有基本信息化学习工具,“让孩子不管在哪里,都能享受到科技的福利,获得优质教学资源,看到更远的世界。”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庆恒村党支部书记吉克石乌:以前是干部、老师追着上门,让老乡把孩子送去读书,现在老乡看到读书的好处,国家也给了那么好的政策,家家户户都争着把孩子往学校送。孩子是大凉山的未来,希望在提升民族地区办学条件的同时,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如设立贫困地区教师荣誉制度等,提高教师岗位的吸引力,破解优秀教师引不进、留不住难题。
我们要让民族地区孩子上好学,通过知识走出大山,实现“一人读书就业,全家脱贫”,撑起大凉山的未来。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花坪小学副校长刘发英:随着教育扶贫政策的落实落地,我们将及时调整方向,把助学扶贫对象锁定为贫困家庭的高中生、大学生,将之作为教育扶贫政策体系的一种有效补充。
教育扶贫还有很大的空间,助学我肯定会一直做下去。有很多的事,只要你想做,总能做好。我们不会忘记助学的“初心”,也不会放弃对助学的“执拗”。
全国政协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上海市副市长、民盟上海市委主委陈群:未来的趋势应该是线下线上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这已经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对于未来应该怎么做,现在还处在见仁见智的讨论阶段。
疫情期间采取的线上教育这一形式,让我有很多的体会,尽管这是非常时期的非常举措,无法替代线下教育,但是无形中推动了中国线上教育的发展,而且大家也看到了线上教育所具有的独特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河南省委专职副主委花亚伟:起于防疫初衷的网络教学,由于其便捷高效的特点而被迅速广泛应用。但从高校开展的网络教学实践看,还存在不少问题,网络教学优势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许多教师尚未完全适应从面对面到线上教学方式的变革,往往还停留在初级的录播、点播阶段,导致学生线上学习的专注度和接受度受到影响,还有就是“在线”和“教育”的融合度不高。
教育部门应加强对高校网络教学的科学统筹和规划,为不同类型的高校提供系统的、可操作性强的指导性文件和方案,并结合网络教学的特点,指导高校就教学阶段性目标、实现手段、教师职责等制定科学规范可行的实施方案,实现对各阶段教学质量的全流程控制,并对教育教学效果予以线上和线下科学的监管和评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