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聚焦民生问题。经梳理发现,这些提案主要从坚持制造业当家、助力“双区”建设、推动《南沙方案》落地落实、支持港澳更好融入
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要突出制造业当家,高水平谋划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坚持抓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把制造业这份厚实家当做优做强,在新的高度挺起广东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广东省作为制造业大省,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塑的新形势下,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固链、稳链、强链至关重要。然而,广东省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和发展仍面临外部依赖性高、协作配套能力不足、高端产业低端建设等问题和困难。
为此,民盟广东省委会提交了《稳定和发展产业链供应链 支撑我省制造业做优做强》的大会发言和提案,民建广东省委会也提交了《关于坚持制造业当家不动摇,以更大力度促进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大会发言和提案,以期助力提升广东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两篇发言均被省政协选为政协大会的口头发言,既体现派对广东经济发展重点工作的十分重视,也显示出省政协对该项工作的高度重视。
“专精特新”企业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载体,也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坚实保障。近年来,广东省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77家,居全国第二;但企业发展还存在融资难、产业引导不足、发掘-筛选-服务的专业性有待提升等问题。
为此,民盟广东省委会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培育发展我省“专精特新”企业的建议》的大会书面发言和提案,民建广东省委会也提交了《关于广东省加快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高地的建议》集体提案,以期将“专精特新”企业打造成为做优做强广东省制造业的关键力量。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是习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广东的重大历史机遇,也是省委“1+1+9”工作部署的重要内容之一。
南都记者就留意到,在民建广东省委会的集体提案中,涉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就有5篇以上,比如《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建议》、《关于加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政务服务中心的建议》、《关于加快建设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推进《南沙方案》落地的建议》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部署,同时还提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发挥作用”。对此,民建广东省委会提交提案《关于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支持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建议》,建议推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碳排放权市场,为我国开展碳交易国际合作、促进碳排放权要素国内国际双循环当好窗口和出海口。
2022年6月,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为南沙发展擘画了新蓝图。发挥粤港澳互补优势、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重大举措,是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必由之路。为此,民建广东省委会提交提案《关于加快建设南沙(粤港澳)数据服务试验区,推进《南沙方案》落地的建议》,希望加强数据资源证券化的顶层规划,完善数据交易立法;加快大数据中台标准制定,促进要素资源有序流动;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保护个人信息护航数据安全。
民盟广东省委会负责人告诉南都记者,文化教育科技是民盟的主界别,也是民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的主阵地,今年就推进广东文化教育科技事业发展提交了5件相关提案。
深化产教融合对不断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进人才供给和产业需求精准对接,加强高素质产业人才培养,为广东省突出制造业当家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持具有重要意义。为助力解决目前深化产教融合存在的基础性问题,民盟广东省委会提交了《深化产教融合 为我省突出制造业当家提供基础性支撑》的大会书面发言和提案,在制度体系支撑、转化组织模式、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基础性工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目前广东省虽已建成全国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但从适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角度看,还存在不少问题。对此,民盟广东省委会围绕体系建设完整度、产业需求对接度、区域适应度、产教融合有效度四个方面,提出了《关于大力提升我省职业教育适应性与含金量的建议》。
同时,民建广东省委会关注到,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振兴乡村、建设农业强国,人才是关键。当下,广东省农业已进入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智能化时代,但农业人员知识素质能力滞后、农业技术人才紧缺,农科站、农业龙头企业招人难等问题仍制约着农业发展。为此,其提交了《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乡村振兴中作用的建议》,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与农村现代化发展的适应性,培养农村高质量发展所需的人才,服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就业是民生之本。《广东省促进就业“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加大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扩容提质就业岗位,稳步扩大第三产业吸纳就业比例。在此背景下,广东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就业新需求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民建广东省委会提交《关于加快发展我省数字经济培育多元化多层次就业新需求的建议》,积极促进重点人群多渠道就业,保障新业态劳动者合法权益。
广东是人口大省,急危重症发生率高,急救需求大,亟需推动建立由120和各医院急诊科为主导,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社会公众普遍参与院前急救的集急救技术、急救设备、急救培训、急救志愿者和信息联通为一体的“社会急救大平台”。为此民盟广东省委会提交了《关于加快我省“社会急救大平台”建设的建议》,呼吁成立广东省院前急救工作委员会、强化院前医疗队伍建设、加强社会急救科普和AED配置,切实推进“广东社会急救大平台”建设。
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民营企业投资增速下滑,存在“不敢投、不愿投、不能投”的现象。民盟广东省委会在提交的《推动民营企业“敢投”“愿投”“能投”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中,从稳定有关行业投资预期、全面改善营商环境、加强要素供给等方面提出了激发民营经济活力的相关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