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春我们举办了“一起向未来”京师大学堂全国名家名师新春空中论坛;
这一年,我们举办了“科技助推双减,校长引领未来”大湾区未来教育校长论坛,联合国家级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成功举办了第三届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和全国工商联共同举办首届中国教育品牌峰会;
这一年,我们深耕传统文化,筹备成立了中国贵州百里杜鹃管理区文学艺术学会,开展“大湾区杯”广东省中小学教师书法大展暨书法教育论文评比活动;
这一年,我们不遗余力地践行教育公益活动,赞助贵州百里杜鹃教育局8000件校服书包全部到位,支持赞助贵州少数民族“火把节”活动,支持赞助首届佛山高校“京师杯”书法篆刻作品大赛等活动;
这一年,我们痛失了两位顾问专家,中国教育学会监事长杨春茂同志、中国教育战略学会执行会长孙霄兵同志,斯人已逝,封标永存。
在兔年到来之际,大湾区教育研究院和京师时代教科院联合推出《2022年十大教育热词》,湾区人以独特的视角,一如既往地梳理2022年教育界发生的热点事件,缅怀过往,以启未来。
在二十大报告中,把把对教育的论述放到了第五条,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单独成章,而在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放在报告的第七条,“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在十九大报告中,关于教育的论述放在报告的第八条,“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这是党中央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大战略一体规划,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高度重视,进一步理顺了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内在联系。
这两年我们经常听到一些声音,建议取消“英语主科的学习地位”,甚至不会再考英语。新课标的出现,确定了未来十年英语依旧健在。课时的占比为6~8%。与道德法治并列,在所有学科中排名倒数第三。英语学科在公校内的定位确实远不如从前。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今年4月份颁布。新课标的正式发布,表明第三个十年课改正式启动!上一次课标更新是在2011年,每一次更新,都决定了未来十年中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新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和课程的育人功能,凝练了学生学习各门课程需要培养的核心素养,回答了各门课程的独特育人价值。新课标明确了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语文等16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并于2022年9月起正式开始实施。
教材是课程的载体,也是教育的核心抓手,是涉及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关键
是“别有用心”还是“文化侵略”?今年5月,人教社数学教材不当插图引发公众对中小学教材的批评和高度关注。于是乎各种教辅、少儿读物的不当插图,均被公众查了个遍,甚至出现市场管理局、检察院全员查教材的局面。教材无小事!教材是课程的载体,也是教育的核心抓手,是涉及到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关键。这次事件,以教育部调查追责27人而告终,创下历史纪录,警示意味浓厚。
“一家独大”的知识数据查询的局面将被打破,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有望迎来公平、公开、有序竞争
事件起因在今年上半年,九旬教授赵德馨状告知网维权获赔70余万元;中科院因“续订费用近千万”宣布停用知网的舆情不断发酵……引发公众关注、争议不断的知网付费事件在12月26日暂告一段落,因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垄断,知网被罚8760万元。如今随着反垄断处罚落地,知网“一家独大”的局面将被打破,学术文献网络数据库服务市场有望迎来公平、公开、有序竞争。
保护学生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参与安全管理、实施或者指导实施教育惩戒、指导依法治理有了专人
5月1日,《中小学法治副校长聘任与管理办法》正式施行,要求每所中小学校将至少配备1名法治副校长。《办法》规定,法治副校长是指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部门推荐或者委派,经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聘任,在学校兼任副校长职务,协助开展有关工作的人员。《办法》进一步明确法治副校长还需协助开展的保护学生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参与安全管理、实施或者指导实施教育惩戒、指导依法治理等职责。
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打造永远在线的网上课堂,为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缩小数字鸿沟提供有效支撑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是教育部长怀进鹏倡导的教育新基建的代表作。疫情期间,也为线上教学立下汗马功劳。
今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开通。作为国家教育公共服务的一个综合集成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包括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及国家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自上线以来,各类优质数字资源供给不断扩大,浏览量持续增加。“通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打造永远在线的网上课堂,为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缩小数字鸿沟提供有效支撑。”
今年7月,因为明星考编事件,“小镇做题家”话题又被引爆网络。小镇做题家这个词的源头从何而来,说法比较多,但无论从哪里来,都包含了两个核心含义:第一,表面意思是指那些只顾闷头刷题,紧盯中、高考的孩子。第二,背后则已经深入到阶层,意指这些孩子大多是小地方的人,或者是寒门子弟,缺乏见识和资源,全面发展有所欠缺,发展有限。中、高考是我们这个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通道,对小镇做题家的“正名”背后,透着大家对公平的渴望与追求。小镇做题家背后更是自强不息精神的体现,不应被嘲笑。
“水货博士”“水货文凭”的泛滥,说明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更适合让市场发挥筛选机制,教育行政管理只需要执行强制性的、规范性的最低要求即可。
今年七月,从北大国发院教授陈春花因过度炒作自身“华为军师”这一自封称号而被华为公开“割席”与怒怼事件,引发了对于陈春花教授博士学历真实性的质疑。风波延烧多日,最后以陈主动辞职落幕。与此同时,一则邵阳学院“1800多万引进23名菲律宾水博士”的新闻冲上热搜并引发争议。邵阳学院为了提升自己学校的博士率,内部选拔一批硕士学位的老师,前往菲律宾亚当森大学留学,从而获得博士学位,再以人才引进的方式,斥资返聘回学院。事实上,国内类似水博士不止这一所高校,也不只是菲律宾的亚当森大学,还涉及马来西亚、韩国等高校滥发文凭。原因显然是“性价比”。一个是时间短,一个是价格低廉,更重要的是,有“保过”的保障。
19岁的中美混血儿谷爱凌为中国队夺得了北京冬奥会的第三块金牌,引发了媒体的广泛报道和热议,媒体的关注度甚至超过了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不少网友直呼“这才是真正应该追的星”。其中,运动员谷爱凌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有人称之为“谷爱凌现象”。12月,谷爱凌在网上晒出本年度获得的多个成就,包括“在斯坦福第一学期获得所有的课程全部满分的成绩”,再引热议。冬奥会两枚金牌,一枚银牌,还有“神一样”的斯坦福大学的加持…毫无疑问,谷爱凌的优秀是全方位的。谈到谷爱凌的成功、优秀,谷爱凌的母亲谷燕也火了,谷爱凌的成功与被喜爱说明了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在孩子的成长上,父母是多么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最后的成功,需要个人努力,但一个自律自觉、勤奋努力的孩子,是怎么成就的?首先是父母,是家教,是家风的熏陶。
“职业教育”这不是个新词,但在今年教育部的文件中出现之多,堪称热词,“普职分流”也同样牵引着广大家长的心。
2022年5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正式施行,首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并通过推进普职融通等顶层设计,真正实现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的提高。12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把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服务学生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奠定坚实基础。《意见》提出了“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打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战略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