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中国科技网】迈向一流的接…
 中国新闻网丨探索AI前沿理念…
 权威部门话开局丨办好人民满…
 引领中国教育研究的成果之路
 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
 新闻联播长达10分钟播报:教…
 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
 视频直播、VR看房 “云租房”…
 《楼市风云》丨新闻报道:10…
 地产新闻联播丨港股内房股早…
 房地产企业谈未来如何发展:…
 昆明房地产媒体联盟纷纷报道…
 风起东方日日新——人文经济…
 英媒:美国党争点燃“政治暴…
 国资央企多措并举助力高校毕…
 外媒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为…
 港口运行保持良好态势(走进…
 莫斯科州一工厂发生爆炸 已致…
 昨夜今晨京津冀发生这些大事…
 11日傍晚降雨再来 伴有雷电大…
 午间重大事件汇总
 突发!这里刚刚发生60级地震
 美国通胀抬头 加息悬念再生
 经济观察:美挥“七伤拳”伤…
 主播说联播丨又搞“脱钩断链…
 美疾控中心:2022年美国自杀…
 美国一男子威胁要杀死拜登 被…
 中国中车:公司于2021年完成…
 2023年7月21日周五《新闻联播…
 2022高考|四川2022年高考作…
 2023年7月18日周二《新闻联播…
 关键时刻冲在前
 【微特稿·时事与军事】叙利…
 最新军事新闻纪实
 航行警告!渤海潍坊港相关海…
 航行警告!东海海域军事演习
 8月11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
 广州在主要全球城市评价排名…
 这份荣誉实至名归丨视立美公…
 云南城投:董事长孔薇然因未…
 今年6月以来全球重大天气气候…
 ST宋都因未及时披露公司重大…
 科技类美股点评:阿勒格尼技…
 2023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政…
 巨能股份拟变更首发募集资金…
 鄢陵县颁发首个科技类校外培…
 首批省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
 强化党建引领助力园区网络安…
 2023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中落…
 中消协:全国消协组织上半年…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中国科技网】迈向一流的接力攀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合肥办学50年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8/12 12:17:39 | 【字体:

  这里有一方安静的书桌,有一群耐得了寂寞的学者。50年来,她潜心立德树人,在全国首创少年班、研究生院,开“百分百”自主选专业之先河,创造了本科毕业生“千生一院士”的佳绩。

  从同步辐射到铁基超导,从“墨子”“悟空”卫星到“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50年来,她执着攻关创新,在世界科技前沿潜心钻研,创造了一项项世界瞩目的原始创新成果。

  今年,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从北京南迁合肥办学50年。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科大坚持育人为本,将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书写了一个个“科教报国”的动人篇章。她在合肥的创新创业史,就是一部“科教报国”的爱国史、与安徽合肥“同频共振”的奋斗史。

  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大成立大会暨开学典礼隆重举行。图为在大会上作题为《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的讲话。(资料图片)

  今年5月,被称为“海啸级后浪”的中国科大少年班校友曹原,因再次在《自然》杂志一次连发2篇论文而备受关注。2年前,22岁的曹原因在《自然》一天连发2篇有关石墨烯的文章而轰动学术界。2018年,《自然》发布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学人物中,曹原位居榜首。

  曹原14岁考取的中国科大少年班,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田”,更是中国科大50年深化改革、创新育人的一个缩影。

  1978年,中国科大创办少年班。图为少年班学生站在凳子上演算习题。(资料图片)

  50年来,中国科大潜心立德树人,坚持“精品办学、精英教育”,不拘一格选人才、因材施教育人才,不仅强调数理基础,探索英才教育之路,而且试行学分制,推广书院制教育模式,开启了自由“选专业”“选导师”等诸多教育改革创新探索,培养了侯建国、潘建伟、吴伟仁、张亚勤、杜江峰、庄小威、刘庆峰等一大批优秀领军人才。

  一组人才培养数据,令人叹为观止:中国科大培养的14万余名毕业生中,有84人当选两院院士,是同期毕业生中当选院士人数最多的高校,其中46位在合肥办学期间培养,而潘建伟、邓中翰等院士均是当年新晋院士中最年轻的一位。值得一提的是,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科大每1000名本科毕业生中就会产生1名两院院士,这一比例高居全国高校第一,赢得了“千生一院士”的美誉。

  “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是中国科大南迁合肥后凝练而成的校训。“红专并进”代表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尖端科技人才;“理实交融”代表学校坚持理论与实践、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不断探求真理的价值追求。在这一校训精神的熏陶下,一代代科大人走向全国各地,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中国科大英才辈出,与大师云集密不可分。1970年,中国科大南迁合肥时,仅有学部委员2人、教授9人。目前,已拥有两院院士63人、教授693人。这里“处处皆有大师,转身即可讨论”,各类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有473人,占固定教师总数的36%。其中,优秀青年人才已经超过高层次人才的“半壁江山”。

  中国科大英才辈出,与学科实力密不可分。50年来,中国科大先后启动高水平大学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建设高校,入选全国首批“211”“985”“双一流”高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国科大28个学科参评,最后获评7个A+学科、15个A类学科,是全国唯一“数理化天地生”6个理学基础学科全部获评A及以上的学校。在学科国际排名方面,14个学科进入国际前1%,其中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进入国际前1‰。

  在一个特定赛道上,“九章”200秒的“量子算力”,相当于目前“最强超算”6亿年的计算能力。12月4日,《科学》杂志公布中国科大潘建伟团队的重大突破,他们最新研发的76个光子的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实现了“量子计算优越性”的里程碑式突破,牢固确立了我国在国际量子计算研究领域的领先地位。

  从诞生之日起,“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就已成为中国科大的光荣使命,南迁合肥后,“科教报国、追求卓越”的初心历久而弥坚。

  “暗物质探测卫星发射升空”“‘墨子号’飞向太空”“量子计算机研制成功”,习主席在新年贺词中连续三年“点赞”科大创新成果。同步辐射发出神奇之光,铁基超导突破麦克米兰极限,“京沪干线年来,中国科大执着攻关创新,在量子信息、高温超导、热核聚变、单分子科学、人工智能、纳米材料等领域取得系列突破。2000年以来,中国科大共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4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研究成果先后入选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次,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19次,中国科学十大进展19次,入选次数均居全国高校首位。

  创新成果的“井喷”,源于独特的创新沃土。在这里,科学家可以自由探索科学问题,“板凳宁坐十年冷”,不用在定量考核的指挥棒下“戴着镣铐跳舞”。今年11月,中国科大教授陈秀雄、王兵“十年磨一剑”,在微分几何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证明了“”密尔顿-田”和“偏零阶估计”这两个国际数学界 20 多年悬而未决的核心猜想,论文从写作到发表历时 11 年。11载春秋终结硕果,离不开中国科大良好的创新环境,也生动地诠释了科学家“坐冷板凳”的坚持与韧劲。这种稀缺的专注和静气,这种宽容自由的环境令人景仰。

  创新成果的“井喷”,离不开“国之重器”的支撑。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让中国科大“底气”十足。50年来,中国科大建设了全国首个依托高校的大科学装置、首批国家研究中心、首批“率先行动“机构、首批协同创新中心,并全面参与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正在谋划建设合肥先进光源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

  校依城立,城因校兴;创新为魂,城校共生。在很多人看来,合肥与中国科大城校携手、共同发展,已成为全国城校并进的典范。

  今年9月,《自然》杂志发布“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0”,合肥跻身全球科研城市20强,在全国排名第六。“非一线城市,有着一流的科研。”《自然》曾如此评价合肥。这背后,中国科大贡献了重要力量。就在年初的全球主要科研机构自然指数排名中,中国科大首次跃居中国高校第1位,在全球高校中位居第4位。

  千里“姻缘”一线月,合肥确定为安徽省会城市,中国科大几乎同时在北京成立。谁也不曾想到,这相隔千里的一城一校,在1970年走到了一起,并开始了半个世纪的相伴相生。

  从江淮小镇到创新之都,合肥崛起的秘诀是什么?创新!中国科大南迁合肥,为合肥乃至安徽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从国家技术创新试点城市到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合肥发展的每一个关键节点,中国科大都以自己独特的创新优势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50年来,“校”与“城”相拥相依、共进共赢。50年来,中国科大扎根江淮大地,用创新的“杠杆”撬动未来,逐渐成为合肥乃至安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点、科技创新的策源地、创新人才的强磁场,不断刷新合肥创新指数、提升安徽创新气质,助力合肥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崛起之路,逐步“蝶变”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高地。

  科大讯飞智能语音技术全球领先,中国声谷今年营业收入将超过千亿元;“量子通信第一股”国盾量子正式上市,量子信息产业发展踏上新征程……50年来,中国科大既“顶天”又“立地”,服务合肥区域经济发展,众多前沿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智能语音、量子信息等已成长为全国独具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由中科院、安徽省、合肥市、中国科大四方共建的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成立8年来已先后孵化企业264家,其中51家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安徽作为科技大省,中国科技大学作为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的大学,这些年抓科技创新动作快、力度大、成效明显,值得肯定。”2016年4月,习在中国科大视察时指出,中国科技大学要勇于创新、敢于超越、力争一流,在人才培养和创新领域取得更加骄人的成绩,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牢记殷殷嘱托,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潜心立德树人,执着攻关创新,努力办出中国特色、科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为科技强国做出新的贡献。”中国科大校长包信和院士说。

  50年弦歌不辍,50年继往开来。科技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迈向一流的脚步愈加铿锵,新一代科大人将朝着心中梦想扬帆远航。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科技网】迈向一流的接力攀登——中国科… (08-12)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新闻网丨探索AI前沿理念 2023全球人工智能… (08-12)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类美股点评:阿勒格尼技术以203%的涨幅位… (08-11)
    普通科技新闻 2023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政治汇总(8月11日) (08-11)
    普通科技新闻 巨能股份拟变更首发募集资金用途研发中心项目… (08-11)
    普通科技新闻 鄢陵县颁发首个科技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审核同… (08-11)
    普通科技新闻 首批省级非遗旅游体验基地、2022年全省非遗保… (08-11)
    普通科技新闻 宁波君度赋能天龙系列火箭首飞 助力国家高精尖… (08-10)
    普通科技新闻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21年)发布 今… (08-10)
    普通科技新闻 2021年中国宇航发射任务有望突破40次 空间站进… (08-10)
    普通科技新闻 2021年航天领域十大事件 (08-10)
    普通科技新闻 2021 中国航天有看头 (08-10)
    普通科技新闻 “机器人天团”惊艳亮相何以炼成? (08-10)
    普通科技新闻 激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澎湃动力 (08-10)
    普通科技新闻 多措并举促“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 (08-10)
    普通科技新闻 “苏颂精神”助推厦门科技创新再腾飞 (08-10)
    普通科技新闻 向专精特新变阵发力产业数字化 科技创新引领卓… (08-10)
    普通科技新闻 一周科技·要闻动态 中国“人造太阳”创造新的… (08-09)
    普通科技新闻 2023世界物联网峰会聚焦“数字新经济发展”科… (08-09)
    普通科技新闻 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新闻发布会 (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