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太聪明了,中学跳了几级,14岁上大学。凡是我布置的任务,他一定会在完成的基础上再推进一步,这就是他远超寻常人的地方。”
2018年3月,22岁的曹原于一日之内连发两篇《Nature》论文,解决了困扰科学界107年的石墨烯超导问题,震惊了全世界。
与此同时,美国向其抛去橄榄枝,予以丰厚的报酬与优待。然而,这位天才少年竟果断拒绝,坚定道:“我是中国人,我得回中国!”
彼时,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正处于科技高速发展的阶段,基本完成了工业化进程,在电子科技领域遥遥领先。
“他小时候特别皮,别人玩玩具,他拆玩具,有时拆完还会复原。”曹原父亲回道。
相反,曹原却能一边吃着奶嘴,一边安静地鼓捣着玩具,小手来回转动,十分灵活。
没一会功夫,精美的火车玩具被“解剖”地七零八碎,根本看不出它原来的模样。
一般来说,面对熊孩子如此顽皮的举动,普通父母会恼火地制止,再进行批评教育。
然而,曹原的父母却格外包容,并鼓励曹原将拆卸的玩具重新拼装,无形中锻炼了他的动手能力。
渐渐地,曹原的拆卸手法越来越娴熟,甚至不满足于普通玩具,开始将目光转移到中小型电器,诸如电视、冰箱等。
曹原一家住在华强北电子市场附近,此地聚集了全国密度最高的电子商铺,主要生产数码相机、DVD、MP3等热门电子产品,堪称“中国电子第一街”。
每逢周末,曹原总是缠着父母带他去电子市场,浏览琳琅满目的电子产品,沉醉在其中不可自拔。
上小学后,曹原在各个学科上展现了惊人的才能,连老师都特地上门,嘱咐曹原父母:“你家孩子很灵,一点就透,是个可造之材,一定要好好培养啊!”
果不其然,上五年级时,曹原本身所具备的知识储备远超该学段,在学校已成为赫赫有名的“小天才”。
从2004年成立至今,该校每年考进全国前10名的名校概率为100%。换句话说,该校非天才不可入,若进了,孩子的智商与能力一定远超常人,前途更是一片光明。
“他才刚来几天,就把桌椅板凳给拆了,后来还嫌不够,把投影仪都拆了,玩得可欢了。”班主任又爱又恨道。
因此,曹原成了全校师生重点监督对象。大家都有意无意盯着他,以防他再“破坏”学校设施。
一次学校自主实验,恰好缺了“硝酸银”。曹原灵机一动,先买了硝酸,后又拿了母亲的银手镯,溶解进硝酸,最终形成硝酸银。
一日,母亲急切地在家翻箱倒柜找东西,看到曹原,问了句:“儿子,见到我的镯子了吗?”
母亲的火气瞬间窜到头顶,但一想到儿子只是过于沉迷科学,并非有心之失,便只是教育、沟通了一番。
某次物理课上,老师黄佳堂在课上强调:当温度降低时,金属的电阻率也会随之下降,当下降至零时,就会出现一种“超导”状态。
此外,深深刻在曹原心头的还有一句:“将来,谁要是在常温下找到这种材料,世界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校3年,曹原争分夺秒,集中精力,在短时间内迅速学完中小学13年课程,各科成绩均达到优秀以上。
2010年,曹原14岁,当同龄人还坐在初中教室奋笔疾书时,他已经遥遥领先,参加了全国高考统考,并取得了669分的优异成绩。
最终,曹原被录取至中科大少年班,并进入严济慈物理英才班,成为班里年纪最小的成员。
由于年纪过小,自理能力相对薄弱,母亲特地前往合肥陪读,日常照顾曹原的饮食起居。
中科大少年班,堪称全国科技天才的训练营。凡是被深造过的学生,定能成为全国数一数二的科研人才。
教授露出了一丝耐人寻味的微笑,道:“别的人都避开我走,你倒自己送上门了。”
据悉,曾长淦教授经验丰富,教龄长,做事认真负责,故对学生要求严格。再加上物理理论知识本就晦涩难懂,因而很少人能得到他的超标准要求,自然只能敬而远之。
相反,曹原心里眼里只装着科研,更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股执着与热情劲儿令曾长淦教授眼前一亮,破例收他为徒。
不过,曾教授不曾想到,这位年仅15岁的少年竟能顶得住压力,表现远超常人。
“我布置的课题难度都比较大,所以只要合格就可以,可曹原总能做到良好或优秀,5分的任务,他总能拿到七分或八分,这就是他比其他人厉害的地方,也是他成功的秘诀。”曾教授赞叹道。
2014年,曹原获得了“郭沫若奖学金”,这是中科大本科生所能触及的最高奖项,名额只有三个,能入选的都是天才中的天才。
与此同时,18岁的曹原本科顺利毕业,并被保送至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帕布洛·贾里洛-赫雷罗。
不难看出,曹原此前的人生几乎被光环笼罩着 ,时刻处于高光时刻,一帆风顺,没有任何挫折。
读博期间,曹原的心头总是盘旋着黄佳堂的那句话,故以此为目标,进行科学实验。
早在1911年,曾获诺贝尔物理学家的末林·昂内斯便在无意中发现了某种“超导材料”,能让电力传输的损耗降低为零。
此后,无数科学家在这个项目上半途而废或功亏一篑,耗费半生心血,依然没有一点儿起色。
然而,科研之路艰辛且痛苦。曹原夜以继日地做着研究,历经了数不胜数的失败。
曹原感受到深深的挫败感,心情十分低落。正当所有人以为曹原会因此一蹶不振时,他又立刻收拾好心情,整装待发投入到实验之中。
“当事情失败时,不要过分责怪自己,因为这就是生活。”曹原曾对导师如此说道。
“把两层石墨烯平行放置,保持一个角度,材料就会出现超导体性能。所以石墨烯的排列结构里面具备了非规超导电性的因子,很有可能成为超导材料。”曹原激动道。
然而,研究结果一经公布,就有人发出质疑的声音:科学家一百多年没发现的东西,你一个小毛孩怎么可能解决了?
在外人看来,曹原的行为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身处异国他乡,曹原处处遭受讽刺与排挤。
然而,曹原并未试图去争辩,而是更加卖力地投入到研究,以获得一个更为准确的结论。
就这样,曹原又耗费了数月时间 ,仔细专研石墨烯的微属性与周边属性,将当初的发现更加细致化与具体化。
2018年3月5日,《Nature》杂志编辑收到一篇有关于“石墨烯”的论文,署名正是曹原。
自此,一道困扰了物理学界107年的问题,竟然在一个年仅22岁的天才面前,迎刃而解了!
众所周知,《Nature》杂志的拒稿率高达90%以上,能被刊登发布的论文当属精品,足以见曹原研究成果之高。
不少国内学者表示,若将曹原的研究成果落到实处,将会彻底改变整个能源行业,从而为电力能源界节省几千亿资金,这无疑是巨大的贡献。
值得称赞的是,年纪轻轻获得如此殊荣,曹原没有一丝自负心理,反而花更多精力做进一步的创新研究。
2020年5月,曹原又在《Nature》上发布了两篇与石墨烯超导相关的论文。
不少内行人表示,若是将其用于手机电池上,最起码能将充电时间缩短十几分钟。
2018年,华为公司出品了一款Mate20手机,这是全国第一个使用石墨烯散热系统的机型,引发了业界重大的变革。
几次科学研究,令曹原声名远扬,各国科研机构争先恐后地邀请曹原。其中,美国更是承诺高薪与绿卡。
然而,曹原丝毫没有动摇,铿锵有力地说:“我是一名中国人,我要回国效力!”
少年强则国强,如果能有更多像曹原这般专注研究、满怀爱国热情的少年天才,国家何愁不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