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天盛科学技术音像出版社出品,联合湖南金鹰纪实卫视、北京广电新视点电视节目制作信息中心历时三年,共同制作的《科技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科技档案》系列纪录片,将于5月1日至3日每晚22点35分在湖南金鹰纪实卫视播出。纪录片以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科技档案所记录的科技发展脉络为线索,从真实人物故事切入,以小见大,讲述几代科技工作者锐意创新、勇攀科技高峰的创新故事,展示科技进步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智慧对世界科技发展做出的贡献。
本套纪录片聚焦8个现代科技创新前沿领域:新一代通信与网络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先进能源技术、生物医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新材料技术、现代农业技术、资源环境技术,从不同的科技领域梳理中国科技发展脉络,见证科技发展的中国成就。
摄制组历时3年,辗转数十个城市,联合近百家科研院所、创新企业,邀请30余位院士,百余位科技领域战略专家与科研人员,共同讲述中国科技创新的故事,生动呈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创造科学奇迹的共同记忆。
回顾新中国70年来的科技发展历程,党和国家总是站在时代的前沿提出一系列重大的科技战略计划方针。从《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国家重大科技战略规划的发布,到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863)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重大科技计划的先后启动实施,国家战略部署始终指引着中国科技发展的方向。
本套纪录片充分梳理挖掘国家科技计划影视数据库的影像资料,首度将其中珍藏的历史照片、历史视频素材进行修复与公开,生动再现新中国科技发展史中一个个重大的历史时刻,带领观众目睹老一辈科技工作者攻克科研难关的卓越风采。
“最使我感到骄傲和自豪的,是在过去的近20年来,青蒿素和它的衍生物走向国际抗疟临床,并成为全球抗疟的一线药物,挽救了众多疟疾患者的生命。”——共和国勋章、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哟哟谈青蒿素在国际上的成功使用。
“我们是比较激动的!这就像同志在诗词里面说的,那天能够感觉到上九天和下五洋的这种交互。”——“蛟龙号”深海载人潜水器首席潜航员叶聪谈蛟龙与神九的“海天对话”。
“曙光一号当时设计出来之后,它是一个能用的机器,而且时间那么短,花的钱那么少,它的价值不亚于卫星上天,它可以带动高技术的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谈我国自行研制的高性能计算机“曙光一号”的诞生。
“核聚变领域终于被国际承认,某些方面我们还处在前列,得到全世界聚变界的赞扬。中国正在迅速的发展过程中,处在这样一个好的机会中,任何一个都是倍感高兴的,倍感自豪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元熙谈中国加入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
“能从青藏高原最古老的冰川中成功钻出最深的冰芯,源于每个人对于冰川科考事业发自内心的热爱。科考队十几次赴青藏高原钻取冰芯,就是为了找到揭开全球气候变化之谜的钥匙。”——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谈青藏高原科考中成功从古里雅冰川钻取冰芯。
时光荏苒,记忆不灭,每一个科技创新的闪光点都值得被世人铭记。《科技的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70年档案》踏着时光的穿梭列车,带您见证70年来难以忘怀的创新之路。
70年的科技发展之路,是一部由科研人员主笔书写的奋斗故事集,伟大的科学精神贯穿始终,长存在历史的星河。
在纪录片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夜以继日视科研为生命的追求。他们坚持不懈从青丝到白发,攻艰克难积跬步行千里;他们胸怀祖国、无私奉献;他们勇攀高峰、追求真理;他们实事求是、严谨治学;他们开拓进取、淡泊名利……
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们,有的已经远走天边,化作空中闪亮的星辰,有的仍旧老骥伏枥,奋战在科研一线,更有风华正茂的后起之辈,已然成为堪当重任的栋梁。在科学精神的引领下,他们都将创新、求实、奉献、育人的足迹镌刻在祖国大地上,铸就起中国科技创新的丰碑。
乾坤日月当依旧,昨夜今朝各不同,跟随《科技的力量》的镜头,看新中国科技在废墟中起步,在追赶中壮大,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如今科技已成为中国腾飞的强劲翅膀,深刻改变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中国科技工作者走上了世界科技舞台,为人类的发展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