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其实新闻就是新闻
 2016考研新闻学之新闻概念
 2022年时政热点: 国内外时事…
 邹佩华MBA面试时政题双循环的…
 星空分享2021年未来科技十大…
 科技部:2021年我国国家创新…
 5G时代来临很多科技产品会被…
 全国科普统计数据:2021年全…
 科技广东
 半价买房成焦点!东莞“三限…
 焦点日报 金融部门针对地产再…
 神秘浙商63亿元拿下三亚凤凰…
 焦点日报|官方重申房地产支…
 “新规”已发布:离婚后不管…
 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_国家中…
 [大学霸也爱看书]七月读书…
 高考作文]5分钟构思读(观)…
 隆化县满族小学新教育营造书…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印发《…
 优跃城大地幼儿园大一班疫情…
 少儿新闻播报:2020年五一劳…
 中班小朋友第一次做新闻播报…
 Word手抄报大全:校园手抄报…
 记者小报怎么画简单又漂亮_关…
 众志成城 抗击疫情——张家口…
 新闻式手抄报新闻手抄报模板
 新闻小报
 今日头条下载安装app
 今日头条 - 中国日报网
 今日头条最新资讯-快科技--科…
 今日头条APP
 今日头条2021官方最新版下载…
 央视3平台直播4场CBACCTV5直…
 央视2021端午节晚会视频现场…
 天宫第三课堂中央广播电视总…
 《国家宝藏》第三季
 2021中央三台重阳节晚会直播…
 美军方声称中国正集结备战呼…
 今天全世界都在看的新闻 202…
 国际新闻_最新军事消息
 世界军事网
 国际军事-解读最新国际军事动…
 “互联网+”的准确定义?请抢…
 时政知识点整理—常见时政名…
 新闻小知识:新闻的定义和特…
 2020天津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知…
 国内时事政治
 2022年中国会展行业十大新闻…
 2022年国内十大财经新闻
 人民法院报评出2022年度人民…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其实新闻就是新闻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29 11:15:00 | 【字体:

  随着几年前以“南京零距离”为代表的民生新闻的快速窜红,民生新闻似乎已经成了社会新闻的代名词,甚至是对社会新闻的革新,衍生为比社会新闻更现代、更贴近、更纯粹的一种新闻理念。这再次引发人们思考,到底什么是民生新闻,新闻怎样做才能既大气又贴近?既有品质又有收视?既传播信息又以观众为本位?这些看似两难的命题,只要理清两个概念就会迎刃而解,这就是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是什么。

  一直以来,无论是学界还是业界,对民生新闻的概念始终认识不一。有人认为民生新闻是新概念新闻,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出发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民主价值和人文关怀理念;有人认为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关注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有人认为它是一种新闻表现形式,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有人认为民生新闻是以城市居民为传播对象,以频道主要覆盖城市为报道范围,以与市民日常经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新闻事件为主要题材的一种电视新闻体裁;也有人认为民生新闻属于社会新闻的一部分,但在内容上更关注普通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与生存空间。

  严格来说,“民生新闻”不是一个有关新闻体裁样式的科学概念,传统新闻学领域对于新闻体裁样式的划分都是遵循着单一的标准,而民生新闻是一个由多种标准共同作用的划分结果。正是由于划分标准的不单一,民生新闻又被认为应该叫国民新闻、大众新闻或者公共新闻。尽管民生新闻的概念和称谓存在歧异,但它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质,也正是因为这个特质大受欢迎。

  具体来说,民生新闻之所以受欢迎,不是因为叫民生新闻,而是因为它回归了新闻的本质,新闻就是新闻,这种对新闻真实性、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的新闻价值的判断以及趣味性、知识性、服务性等新闻价值的辅助性因素的运用,实际上是新闻本质的一种回归,民生新闻无外乎在新闻报道中更多地体现了民生的态度和民生的情怀,报道了最关系广大民众切身利益的事情,采取了较低的报道视角,所以把“民生”看作新闻采访报道所采取的一种方法和态度,似乎更科学。

  其实,社会新闻也需要重新解读。在新闻学教科书中,新闻按题材分类被分为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社会新闻四大类,其中对社会新闻是这样定义的:社会新闻是以报道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社会风气和珍闻趣事为题材,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为主旨,具有社会教育意义的新闻。但长期以来,社会新闻一直强调个人品德行为、社会伦理,以及跟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那部分社会活动和社会热点,甚至成了公检法新闻和突发事件的代名词。后来随着民生新闻的广受关注,社会新闻被误读成民生新闻,成为民生新闻的代名词。

  社会新闻所涉及的内容应属于社会学和伦理学的研究范畴,《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社会”的:泛指由于共同物质条件而互相联系起来的人群。社会一词是 Society的英文译语,源于拉丁语,表示人类的共同体,后来用于解释人与人结合的存在关系。社会学是这样认识“社会”的:第一,社会是由有意识的个体组成的,是人们共同生活的结合体,是人的社会;第二,社会是有意识的个体通过互动而形成的,是一个互动的体系,共同的兴趣和结合在一起带来的利益是人们结成社会的深层原因;第三,社会是由相关的社会关系积累连结而成的,是社会关系的体系,这些社会关系是在具体情况下人们共同活动的规范。而社会关系具体的承载者是人,是人的各种行为及其后果。

  从这种认识出发,会发现社会新闻可以有更广阔的天地和内容,社会新闻是“人”的新闻,一切与人有关、对人产生影响的新闻皆可以看作是社会新闻。相对于传统的社会新闻概念,姑且把拓展了内涵的社会新闻称之为“泛社会新闻”,它既可以包括对民众生活产生影响的时政新闻、经济新闻、文教新闻,也包括突发事件、政法新闻,以及反映民众生活状态的社会现象、市井新闻和珍闻趣事。从表面看,泛社会新闻加大了社会新闻的报道范畴,实质上这不仅是内涵上的拓展,更是新闻理念上的一种变革,它让新闻更具有接近性,更具有人文精神和普遍性,也更易于为受众接受。

  社会新闻的切入点、着眼点和报道重点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带给人、带给社会的影响。同样是有关政策调整的报道,时政新闻重在报道政策出台、公布和实施,而社会新闻则侧重于这一政策的实施给民众及其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可能产生的影响,实际上就是要做到以受众为本位。同样是水价上调的消息,会出现两种不同的作法。一种是严格按照“五W”的作法,交代水价上涨的时间、涨幅、原因、意义,类似公文;另一种则在交代水价上涨的时间、涨幅后,马上跟进市民对涨价的反映,在点出涨价原因后,一定要交代水价上涨对相关行业的影响是否会波及百姓生活,即洗浴业、饮料业等会不会因为水成本提高而相继涨价,这才是新闻的重点。因为水价上调是经过批准的政府令,是既成事实,而它对日后生活的纵向影响还不明了,这才是市民最关心的。新闻抓住受众的兴趣点大做文章,自然会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引发受众的收视兴趣。

  再以突发事件为例,突发事件是社会新闻最常见的一种,而过去对突发事件的报道大多关注事件本身,报道一个车祸,现场的情况是一定会详尽描述的,而对于车祸中人的状况往往简单提及,但如果按照新的有关社会新闻的理念制作新闻,则不仅要涉及现场情况,更要对伤者及事故责任人施以浓墨重彩,如果伤者已被送往医院,还要追至医院,把伤员的伤情以及对其所施行的救治作详尽报道,唯有如此,方能显示车祸的危害,让受众明白这是一般事故还是严重事故;另一个必须关注的对象是事故的责任人,有可能是司机也可能是行人或是骑车人,责任人本身的情况,包括是否酒后驾车、是否违章在先等,对于受众判断这一突发事件的性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报道突发事件不仅是让观众知道发生了什么,更重要的是告之突发事件的性质、原因、后果,以避免类似伤害性事件的突发,所以关注事件中的人,比关注事件本身所起的警示作用要大得多。

  从新闻的生产环节看,新闻关注“人”及新闻事件对人所产生的影响,是因为人是社会的核心,是新闻的“眼”,是受众最关心的要素。反向思考一下,新闻的消费环节——受众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呢?也就是受众看新闻的目的是什么:一是获取重要信息,二是观看真实的故事,三是对自己有所启迪。一句话:新闻,对受众要有用。

  从对受众有用这个角度看,“泛社会新闻”概念也颇有实用价值,它倡导新闻的切入点、着眼点和报道重点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带给人、带给社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是针对新闻当事人的,也是针对新闻受众的,因为受众并不是新闻的局外人,有可能是新闻事件的参与者、新闻信息的受用者,或是受到新闻内容辐射的人,即便与新闻没有那么直接的关联,新闻内容也应该是可以成为一种谈资的。从这个角度讲,社会新闻不仅是一个概念,它还提供了新闻制作的一种方法、一种角度,也就是一再提到的“对一切与人有关、对人产生影响的新闻的报道,切入点、着眼点和报道重点并非事件本身而是事件带给人、带给社会的影响”。

  从这个角度说,社会新闻提供了报道新闻的方法,由此,也可以印证前面提到的一个观点,即民生新闻更确切地说也是制作新闻的一种态度和方法,并非新概念新闻或新的报道形式,只是把社会新闻这个大的方法更加具体化了。

  通过对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概念和内涵的剖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新闻被冠以什么样的称谓,其是否有报道价值以及如何报道才能引发受众最大的收视兴趣,必须考虑如何显现新闻对受众的有用性,即这个消息能给人带来影响吗?而这影响对现实生活是具体的?还是抽象的、精神观念上的影响?经过反诘,如能得出肯定答案,就可以从受众最关注的这个角度去制作新闻了。按照这个方法实践,可以把时政新闻做得很民生,把一般新闻做得很典型、很生动,从而解决困扰很多从业者的问题,大家也不用再为民生新闻与社会新闻谁是源谁是流及其概念本身而争论了。

时事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时事新闻:

  • 下一个时事新闻: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时事新闻 其实新闻就是新闻 (01-29)
    普通时事新闻 2016考研新闻学之新闻概念 (01-29)
    普通时事新闻 2022年时政热点: 国内外时事政治汇总(1月24… (01-29)
    普通时事新闻 邹佩华MBA面试时政题双循环的含义及意义之一 … (01-29)
    普通时事新闻 “互联网+”的准确定义?请抢答! 资讯 (01-28)
    普通时事新闻 时政知识点整理—常见时政名词 (01-28)
    普通时事新闻 新闻小知识:新闻的定义和特征 (01-28)
    普通时事新闻 2020天津事业单位考试政治知识:时政新闻蕴含… (01-28)
    普通时事新闻 国内时事政治 (01-28)
    普通时事新闻 新闻事实的本体结构与新闻客观性——基于批判… (01-28)
    普通时事新闻 新传考研要点解析06 新闻真实性 (01-28)
    普通时事新闻 首席展望|武超则:信创发展到了一个“天时地… (01-28)
    普通时事新闻 新闻要用事实说话 (01-28)
    普通时事新闻 2022年教育界的10件大事!你可以不知道但不可… (01-28)
    普通时事新闻 湖南青少年天文科学大赛:32名选手同台竞答主… (01-27)
    普通时事新闻 小学生 抗击新冠病毒 三分钟演讲 资讯 (01-27)
    普通时事新闻 “台湾如果丢掉中国将永无宁日!”郑强爱国演… (01-27)
    普通时事新闻 全国两会首次“远程”举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集… (01-27)
    普通时事新闻 美研究:假新闻比真相传得快 只因满足大众猎奇… (01-27)
    普通时事新闻 社科快讯 2022年中国科研诚信十大事件揭晓 (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