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5 年是 “大洋一号” 入列 30 周年,它将迎来重大升级。会装备全新无人遥控潜水器等尖端设备,进行多项装备升级和船舶特检。“大洋一号” 功勋卓著,前身是前苏联科考船。此次升级是对其功勋的致敬,新装备投入后,它将在深海探索中发挥更大作用 。
2.春运以来,三峡-葛洲坝两坝枢纽承接东西往来船流客流周转不停。2025年1月,三峡枢纽通过量超1370万吨,同比增长3.56%,客运量近7800人次,同比增长274.8%,均创同期历史新高。其中,三峡船闸通过。。超1350万吨,同比增长6.13%,创历史同期之最。
3.NASA科学家经近20年数据分析揭示,农业等人类活动正推动全球水循环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影响生态系统与水资源管理。当前部分水资源管理假设或已不适用于某些地区,该研究能助力改进水资源评估和规划,推动地球系统模型发展,以适应水循环的“新常态”。
4.我国水利监测能力大幅提升,建成了15.4万处报汛站点、3.5万处地下水监测站和153万处取水计量设施。首颗水利遥感卫星“水利一号”成功发射,加上31颗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水利监测进入“天空地水工”一体化时代。水利部还推进数字孪生技术,打造了具有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功能的智能水利体系。北斗、人工智能等技术广泛应用,建成了三峡、丹江口等数字孪生工程和49处数字孪生灌区。到2025年,水利部将继续完善监测体系,深化南水北调等工程数字孪生应用,推动水利治理更智能、更精准。
5.2月3日消息,“蛟龙”号作为我国经略深海的“国之重器”,正进行升级改造。已完成关键部件换装,2月将完成水池试验,3月在南海开展应用海试。此次升级能提升其性能与作业能力,为深海科考提供支持 。
6.我国发布了首个“慧眼”植物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这一系统的应用,将有效提升植物病虫害的监测预警能力,为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提供有力支撑,标志着我国植保进入了数智化时代。
7.资中县发生一起因燃放鞭炮引发的沼气燃爆事件,导致8辆车受损,估损总额约28.5万元。官方澄清网络声明均为谣言,呼吁公众勿信谣传谣,目前车辆已进入保险理赔阶段。
8.近日,惠安县举办新春招商推介暨重大项目签约活动,县领导走访返乡企业家挖掘潜力。当天15个项目现场签约,春节期间共签约46个,总投资287亿元。会上还有多项活动,泉州市领导邀企业家来惠安,共推繁荣发展。
9.流感发病自救有“黄金48小时”,王晓慧提醒,流感发病的48小时被称为自救的“黄金48小时”。在起病48小时内用药,可以在早期清除病毒,减少重症几率,降低死亡风险。抗病毒药品的说明书上也会提示“在流感症状开始的48小时以内使用”。超过了48小时,抗病毒治疗仍然有用,它可以控制病毒复制、减少炎症反应、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家庭接触人员被感染的风险,但必须遵医嘱用药。尤其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比如老人、儿童、有慢性呼吸和心血管等基础疾病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孕妇、产妇等,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抗病毒治疗。
10.港珠澳大桥迎来车流高峰 2月1日,港珠澳大桥单日进出境车辆突破2.5万辆次,创下历史新高。自1月28日至2月1日,大桥口岸累计监管车辆超9.5万辆次,同比增长35.6%,其中港澳单牌车达6.9万辆次,同比增长4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