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七届苏格拉底杯时事分析挑战大赛决赛以线上的方式成功举办,共有200余名师生参与活动。该比赛由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广东省基层治理决策咨询研究中心、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监督所—华南师范大学研究基地、华南师范大学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亚太区域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地方政府治理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国家审计与公共治理研究中心、广州市家庭与妇女儿童事业研究基地主办,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社承办。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许益锋致辞。学院副院长、教授万晓宏,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系主任、副教授阮思余,学院副教授周潭、副教授刘志鹏,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讲师彭杰博士担任本次决赛评委,并作点评与总结。
许益锋认为,该校政治学团队不断深耕政治学前沿问题研究,具有鲜明的政治学学科特色,同时以学生社团为抓手,向全校本科生提供一个开放学习交流的平台,尤其是专门为本科生开设相关平台、举办赛事、促进交流。他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交流与学习能够基于专业视角立志修身,培养同学们的学术兴趣,提升政治学理论涵养。
随后,各队伍就各自根据赛前抽到的材料和题目展开缜密分析,用政治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对时事热点问题作了充分阐释。相关选题涉及领域宽广。诸如俄乌战争分析、如何对待如今的“精神内耗”和“苦难”、疫情防控背景下城中村改造问题等。
参赛队伍直击当下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问题,利用自身专业优势,针对详实生动的时事热点问题进行了严谨、立体化、多种视角的分析,让与会嘉宾和师生共同体验了一场唇枪舌剑、激荡思想的学术盛会。
在赛后点评环节中,万晓宏就俄乌关系阐述了自身的观点。他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把握好其中带来的机遇和风险,要正确理性分析世界局势,以及其对于中国的影响。
周潭肯定了苏格拉底杯决赛的题目,认为其抓住了青年人和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答题人也展现青年学生的“四个自信”意识,希望在接下来学生的案例分析之中要训练一种方法,表达一种关怀,锻炼一种能力。
刘志鹏认为,苏格拉底杯的举办顺应了国家对政治学的号召,鼓励青年人多对时事、对现实发问,提升了青年人的主人翁意识,是一项有情怀的比赛。
彭杰指出,问题分析需要着重关注个体视角、家庭视角。如在二舅的精神内耗中和女性主义中,同学们更多关注宏观的国家视角,还需要再落到个人或者主体私人的感受之中。
阮思余提出,时事分析需要具备五种意识:一是政治和政策意识;二是政治判断意识;三是科学思维意识;四是比较分析意识;五是中国关怀意识。除此以外时事分析也要遵循学术分析的基本思路,这就是要紧扣所要分析的问题展开讨论。
阮思余还提出,同学们要运用专业理论与方法,不能用官方报道代替学理分析,论证资料要更具说服力,要得出有吸引力的结论。
据介绍,“苏格拉底杯”时事分析挑战大赛,是华南师范大学政治学社的品牌活动之一,也是一场校级的专业学术竞赛活动。自从2016年首届苏格拉底杯时事分析挑战大赛举办以来,至今已经举办7届。
本届赛事的初赛阶段共有44支队伍参与,经过知识竞赛现场抢答计算总得分,共决出10支决赛队伍,参与给定时事材料的分析。该大赛鼓励青年大学生积极关注时政热点问题,以客观理性的态度,以专业的视角研讨时政热点问题,努力做到时政关注与学术分析相结合。(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