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新闻网报道,会上,有记者就一名中国公民近日在阿富汗遇袭身亡一事提问。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中方对袭击事件深感震惊,予以强烈谴责,对遇难者表示哀悼。事件发生后,中方紧急向阿方提出严正交涉,要求阿方彻底调查、严惩凶手。我们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呼吁对“伊斯兰国”“”等联合国安理会列名的恐怖组织予以坚决有力打击,绝不姑息纵容。中方将继续密切关注阿富汗安全局势,继续支持阿方打击一切形式的暴力活动,维护国家的安全稳定。
一名中国公民在塔哈尔省遭枪击遇难。发阿富汗塔哈尔省警方言人表示,这位中国公民在乘车前往塔哈尔省达什特堡地区途中被不明身份的枪手杀害。事件原因尚不清楚,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中国驻阿富汗大使馆发布提醒说,近期阿富汗安全形势恶化,持枪抢劫事件频发,在阿中国公民、企业和机构应提高防范意识,保持高度警惕,加强应急准备,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
据上观新闻报道,印度外交秘书、前驻华大使唐勇胜访问北京,讨论促进印中关系的措施。这对亚洲邻国正在恢复自2020年在两国边境地区发生致命军事冲突以来的紧张关系。去年10月,中印领导人在俄罗斯喀山出席金砖峰会期间举行会见后,双方就降低边境紧张局势达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协议,并已开始采取恢复两国关系的行动。
印度目前是什么态度呢?从苏杰生的表态来看,对美国持续印度,印度自然不会拒绝。因为这种送上门的好事,印度基本上是来者不拒,美国想要让印度配合,肯定得拿出点好处才行。而印度这边和美日澳谈完后,转头就宣布会派人访华,和中国讨论三大问题。
2025年的开年似乎注定不平静。随着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加剧,亚洲局势的每一次微妙变化都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目光。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主持了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线小时,印度宣布外交秘书唐勇胜访华,与中国讨论双边关系未来的发展。而几乎同一时间,日本外务省也对中国释放了友善信号,主张放宽对中国游客的签证限制。这样的节奏,不禁让人思考: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下,这三国的动作究竟有何深意?
27号当天,中国外交部长会见了唐勇胜。在此次会晤中,王毅首先着重强调了2点:第一,双方要抓住机遇,相向而行,探讨采取更多实质性举措,致力于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猜忌,相互疏离,相互消耗;第二,中印关系的改善发展完全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维护全球南方国家的正当权益,有助于为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繁荣作出贡献。唐勇胜强调,印方愿与中方共同庆祝建交75周年,将全力支持中方担任上合组织主席国各项工作。
这场“求饶”背后的原因何在?从印度自我封锁中获取的痛苦经验可以窥见一二。印度对中国的全面“封杀”始于2019年,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限制中国投资、贸易和人员往来的措施,甚至将签证和投资审核严格到极致。印度外交界一度把这种“对抗”看作是一种“国家安全”的举措,但事实证明,这样的做法让印度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印度政府对中国企业在那边投资的态度可不太友好。很多中国公司的投资申请真的是石沉大海,根本见不到回复。再加上在印度的中国公司,还得经常受到严密的监查,印度政府部门时不时就来找麻烦,搞得生意是叫人很受影响。所以说,这回印度派人来访华,可能是个好机会,看看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些烦心事儿。毕竟中国可是想要实现合作共赢的。
印度在与中国保持关系的同时,也试图讨好美国。最近,印度外交秘书即将访华,旨在推动中印关系在政治、经济和人文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尽管莫迪派官员访华,看似重视中印关系,但也可能是故伎重演,一方面通过与美国合作遏制中国,另一方面希望通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获益。此外,印度还希望利用中美两国的合作作为筹码,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对中国而言,印度官员的访问是个积极信号,但需警惕其言行一致。
据财联社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终于承认,由于俄罗斯廉价能源的中断,欧盟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在周二的达沃斯经济论坛上,冯德莱恩表示,在2022年之前,欧盟45%的天然气和50%的煤炭要从俄罗斯进口,而俄罗斯还是欧盟最大的石油供应国之一。她提到:“这些能源看似便宜,但这种依赖让欧盟在能源供应方面面临着被俄罗斯勒索的风险。”
在柏林举办的一个能源峰会上,哈贝克表示,欧洲如果过度依赖美国的能源供应,可能会重复之前在俄罗斯能源问题上所经历的那种“被胁迫”的命运。欧盟官员认为,俄罗斯曾是欧洲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这种依赖关系使得俄罗斯在地缘政治博弈中拥有一定的“筹码”,例如通过控制天然气管道的供应量或价格,对欧洲的能源安全和政策决策施加影响。
俄乌冲突爆发前,俄罗斯是欧盟国家最大的单一天然气供应源;冲突爆发后,欧盟在美国裹挟下将天然气总需求减少了15%,并决定逐渐与俄罗斯天然气完全脱钩。此前,对俄气依赖严重的几个欧盟成员国得到了一定豁免,获准继续进口俄气。但由于乌克兰拒绝续签相关协议,经乌向欧洲输送的俄罗斯天然气于新年伊始彻底中断,给欧洲多国带来影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