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中央苏区的读报运动
 “北上”与沈阳
 2023年度上海中学生时事素养…
 2021十大科技创新热点
 八大热门科技中国已走到哪一…
 2023 中新国际科技交流与创新…
 架起科技合作新桥梁
 中新国际科技交流与创新大会…
 上海落户规则解读2022最新政…
 2022年上海落户新政策解读!…
 2023年上海落户最新政策及条…
 上海落户最新政策
 上海入户新政策
 山东新闻联播_电视猫
 山东新闻_新闻频道_中国山东…
 全国首档交互式电视理论节目…
 请到沂蒙看金秋这个国庆假期…
 电视剧《前夜》今晚登陆山东…
 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工作坊落地…
 沿着黄河遇见海|济南:走进…
 新时代中国调研行·黄河篇|…
 2021年服贸会 文化和旅游部:…
 文旅要闻(2021年5月25日)
 格隆汇ETF日报 金融股爆发港…
 异动快报:中国长城(000066…
 中国海警局新闻发言人就菲律…
 国务院新闻办就财政贯彻落实…
 第十一届中国(芜湖)科博会…
 朋友圈好评率超高的几个公众…
 泰国曼谷发生枪击事件!一名…
 真正改变命运的不是道理而是…
 活动报名、直播预告|巫鸿、…
 AI“三道闸”:海外新闻媒体…
 【时政要闻】县长武利芳主持…
 时政新闻眼丨习江西考察第二…
 【时政要闻】县委书记彭勇民…
 【时政要闻】县长武利芳督导…
 【时政要闻】灵寿县召开秸秆…
 今日看点 中国9月CPI、PPI数…
 北京香山论坛视频研讨会:携…
 台军放狠线海里将开炮!解放…
 军事评论员解读北约秘书长言…
 艾那·唐根:美军事报告都说…
 恒天财富企业金融服务升级一…
 投资者追问:热点概念不少为…
 港股10月13日早报:美国CPI年…
 热点资讯:优衣库中国员工涨…
 碳中和周报欧佩克或将上调中…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
 2023科创大会在上海举行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中央苏区的读报运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0/13 22:29:10 | 【字体:

  读报运动是中国组织群众开展以党报党刊为主要内容、与政治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相结合的集体性学习活动。中央苏区时期,读报运动在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传达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群众知识文化水平、扩大党报党刊影响等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

  由于中央苏区地处偏远山区,经济社会极为落后,老百姓普遍处于文盲半文盲状态。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开展土地革命,首先迫切需要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和文化水平,帮助群众读懂革命的目的和方式。中央苏区读报运动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初始阶段。1927年10月至1930年2月,井冈山斗争时期组织推广了读报运动。在《古田会议决议》就党内教育的问题,提出利用党报,开展“有组织地分配看书”及“对不认字党员读书报”等方法,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清除红军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红军从创办各种简易刊物、成立宣传队起步,广泛采用简便易行的传播手段,如标语、歌谣、传单、布告、壁报、简报等方式,来发动群众读报。部队和群众中逐步建立起读报小组,读报成为政治学习和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

  二是发展阶段。1930年2月至1931年11月,中央苏区创建过程中,领导红军各基层单位创办《时事简报》,号召红军战士和革命群众都参与读报。与此同时,党中央高度重视读报运动,1931年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党报的决议》明确要求各地举办“读报班”。1931年7月1日,少共苏区中央局在《青年实话》创刊号上号召青年群众正式开展“读报运动”,这是中央苏区首次将读报从“活动”上升到“运动”的层面,标志着读报运动全面铺开。

  三是高潮阶段。1931年11月至1934年10月,随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红色中华》《斗争》《红星》《苏区工人》等党报党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为大规模开展读报运动创造了良好条件,读报运动覆盖面迅速扩大到中央苏区党政军民的各个方面,各地普遍建立起读报组、识字班,设立列宁室俱乐部,建立读报规章制度,开展读报竞赛等。

  四是延续阶段。1934年10月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坚持办《红星》报,一有闲暇就组织红军战士读报,开展政治思想教育,鼓舞斗志。

  在党和苏维埃政府推动下,中央苏区读报运动从党内走向广大基层群众,逐步从散、小、弱走向了规模化、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建立读报场所列宁室俱乐部。列宁室制定了专门的读报工作计划,不断创新方法,提高了群众参与读报的积极性。各小组长经常进行宣传引导,吸引群众来到列宁室看书报、研究问题、参加工作。

  规定读报的主要内容。读报主要读墙报和党报党刊,不同人群所读的党报党刊各有侧重。其中,《斗争》是各级党组织的必读刊物,《红色中华》报是广大群众的普读刊物,红军战士必读《红星》报,青年团员和儿童团必读《青年实话》,工人必读《苏区工人》,以及各省县苏维埃、各军政治部、各行业办的机关报分别被相应群体列为读报内容。

  明确读报的方式方法。根据文化程度的高低分成不同的读报班,每个读报班人数控制在10人左右,最多不超过20人,读报时间一般在农闲时节和夜校活动,由墙报委员、通讯员或者文化程度较高的人担任领读员,带领全班读报、讨论和竞赛。群众读报之后,有的将读报体会写信告诉前线的红军战士,鼓励他们奋勇杀敌;有的向党报党刊投稿,抒发对苏区生活的热爱和建设工农民主政权的热情。

  讲究读报的技巧。一是灵活性。红军行军打仗,利用中途休息随时随地开展读报、识字、唱歌、猜谜、讲革命故事等,使战士们不感到疲劳。二是形象性。比如在列宁室挂一幅《红色中华》报刊载的地图《公开出卖了半个中国》,吸引群众来看地图和听时事报告,把时事报告像说故事一样地讲出来。三是趣味性。比如《红色中华》报刊登了通讯《两只山歌煽动全屋(一个宣传队员的笔记)》,宣传员在夜校里很活泼地唱起山歌,吸引群众挤到夜校里来听山歌,然后宣传员用通俗易懂的话语进行宣传,还发动群众做草鞋、竹碗等慰劳品。四是多样性。《红色中华》报开设了“宣传工作介绍”专栏,以期推动读报运动。比如《瑞金下肖区官山乡的讲报工作》介绍了讲报的做法和经验,先由教员向3至5名听报员讲报,再由听报员分别到群众中去讲报,读报受众面迅速扩大到二三百人。文章号召各地学习官山乡的读报经验,提出:“讲报是一个很好的宣传方法呵,每个乡都应该建立这一工作呵!”

  读报运动在提升群众政治觉悟、动员支持革命战争、促进苏区政权建设、提高群众文化程度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凝聚人心,提升群众政治觉悟。各行各业的党员群众积极购买党报党刊,工作人员组织政治讨论会,讨论党及苏维埃政府、中革军委的决议与策略路线,使政治水平较低的同志对政治形势有更深刻的认识。

  鼓舞士气,动员支持革命战争。红军与群众通过读报来互相鼓励,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共抗强敌。前方红军战士热情地参与读报、唱歌、呼口号、讲故事,斗志昂扬,随时准备冲锋杀敌。后方红军家属参加夜校组织的读报课,最喜欢听前方的胜利消息和各地动员情形,“他们总要兴奋得跳起来”。

  动员力量,促进苏区政权建设。读报运动鼓舞了民心,激发了斗志,引导广大党员群众积极投身到苏维埃建设工作中。比如在经济战线方面,党员群众踊跃购买经济建设公债,有的还把伙食尾子节省下来购买公债券。在拥军优属方面,瑞金全县红军家属代表大会给全苏区红军家属发出通电,提出做“模范苏维埃公民”的七个条件,条件之一就是红军家属“要做到人人都会看红色中华”。

  扫盲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程度。读报运动与扫盲、识字、夜校相结合,极大提高了群众的文化程度和学习积极性,成为中央苏区文化教育的一大创举。识字班是读报运动中常见的组织,《红色中华》报经常被识字班列为教学材料。这种识字的过程可谓一举两得,群众既可以学文字使用和表达技巧,又可以获得大量的时局信息。大批苏区群众因此摘掉了文盲半文盲的帽子,许多适龄儿童走进了学校。据《青年实话》载,印刷厂青年工人张一台在写给战斗在火线的哥哥张一昌的信中说:“我天天都有新的报纸杂志啦,比较重要的就有读报班的同志讲给我们听”“好快活的一天过一天”。(邱明)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

  人的现代化是人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社会关系和谐发展,人的素质全面充分提高。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是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空间表达,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

时事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时事新闻:

  • 下一个时事新闻: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时事新闻 中央苏区的读报运动 (10-13)
    普通时事新闻 “北上”与沈阳 (10-13)
    普通时事新闻 2023年度上海中学生时事素养问卷调查报告发布 (10-13)
    普通时事新闻 恒天财富企业金融服务升级一周年 为企业创造有… (10-13)
    普通时事新闻 投资者追问:热点概念不少为何没转换成业绩?… (10-13)
    普通时事新闻 港股10月13日早报:美国CPI年率未如预期回落 … (10-13)
    普通时事新闻 热点资讯:优衣库中国员工涨薪;特斯拉4680电… (10-13)
    普通时事新闻 碳中和周报欧佩克或将上调中长期石油需求预测… (10-13)
    普通时事新闻 东航坠机原因最新消息 民航局:东航飞行事故非… (10-12)
    普通时事新闻 关于《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关… (10-12)
    普通时事新闻 北投融资租赁公司:党建赋能 跑出企业高质量发… (10-12)
    普通时事新闻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10-12)
    普通时事新闻 3月已安排包机9架次接回中国公民1457人 (10-12)
    普通时事新闻 新冠疫情下石油需求影响评估 (10-12)
    普通时事新闻 2020-10-7 新闻和报纸摘要全文 (10-12)
    普通时事新闻 10月6日)2023时事政治考试题库精选 (10-12)
    普通时事新闻 10月9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集锦 (10-12)
    普通时事新闻 国学常识100题(含答案) (10-12)
    普通时事新闻 2022年度文博行业十大热点事件 省博​“… (10-11)
    普通时事新闻 中国代表呼吁早日查明“北溪”管道爆炸事件真…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