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上半年车圈十大热点事件:降…
 55%!中国经济半年报十大看点…
 国办:重特大突发事件最迟24…
 上海科技系统主题教育走深走…
 【光明时评】培养好这支科技…
 以科技创新促进高质量充分就…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理论学习…
 科技改变生活!这些科技产品…
 焰红石渚的世界工厂——看长…
 上半年广东消委会处理投诉逾…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报告指出:…
 桂林阳朔通报遇龙河景区筏工…
 《写作》新刊︱张元珂:尹世…
 天天新资讯:死缓什么意思?…
 6月25日 2023最近国内国际新…
 热点资讯:顺丰同城接入滴滴…
 2023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政…
 2023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政…
 现场画面曝光!克里米亚大桥…
 国际时讯]基地组织分支作乱 …
 国际时讯]英国飞盘高尔夫公开…
 山东广播电视台主办
 时政新闻眼丨全国生态环境保…
 生态价值转化的路径何在——…
 “洞穿”秦岭调水 长江黄河“…
 2022年济宁全市农林牧渔业总…
 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
 香港在“复常快车道”上全速…
 乌国防部情报总局发言人回应…
 【微特稿·时事与军事】俄土…
 克里米亚大桥传出“爆炸声”…
 以军对杰宁发起西岸20年来最…
 突发!“俄罗斯空袭敖德萨”
 教育部发布11项现代职业教育…
 全国“中华魂”(中华好家风…
 学校对学生成绩仅划等级家长…
 群众反映“学托”问题 郑州市…
 官员爆粗口要求媒体撤留言郑…
 不断深化对党的理论创新的规…
 如何看待上半年全国GDP增长5…
 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书写绿…
 更大改革自主权、5年内收入全…
 国内单体最大年产12万吨碳酸…
 5G融媒体手机报(头条新闻版…
 巴勒斯坦呼吁国际社会对以色…
 早财经丨上半年中国经济成绩…
 海通国际:给予三角轮胎增持…
 今日头条整改国际、图片频道…
 为动荡的世界提供更多稳定性…
 李微微主持召开十二届省政协…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时事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上半年车圈十大热点事件:降价、互怼和举报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7/19 21:50:35 | 【字体:

  转眼间2023年已经过半,在如今这个新能源大变革阶段,短短半年已经足以发生很多影响行业和企业的事情。今天我们就先来梳理和盘点一下,2023年上半年行业内发生了哪些让人印象深刻,影响深远的大事件。

  春节假期刚过,东风系在湖北地区以“车企补贴+地方政府补贴”的形式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价格战。其中最吸睛的莫过于综合补贴高达9万元的东风雪铁龙C6从无人问津变成炙手可热,再次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卖不掉的车,只有卖不掉的价格。

  这场东风系掀起的降价行为,引来了许多汽车品牌和地方政府的效仿,最终演变成一场席卷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价格战。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40个汽车品牌、上百款车型,甚至是BBA这样的高端品牌,都通过厂家补贴、地方政府补贴或经销商降价等方式参与其中。这也引出了不少想趁机浑水摸鱼的牛鬼蛇神,打着补贴的旗号吸引眼球,实际优惠幅度反而不如去年;更有各种降价谣言满天飞,让不少厂商不得不出面辟谣。

  价格战的原因无非是因为今年以来,一方面消费需求有所下滑,而市场内卷得太厉害;另一方面由于国六B实施在即,特别是传统合资车企的库存高企,不得不采取降价促销的策略。但是这场价格战打了一个月就偃旗息鼓,厂商们忽然发现这种“伤敌八百自损一千”的做法,不仅没能顺利清掉库存,反而让消费者的购车预期变得更加迟疑。

  电动车之所以成本高企,很大程度上是动力电池成本过高所致。2022年动力电池的核心原材料碳酸锂价格一度逼近60万元/吨,较2021年初涨幅超过了10倍。当时业内有预测,2023年碳酸锂价格极有可能突破70万元/吨。

  但是2023年初,电池行业龙头宁德时代抛出的“锂矿返利”计划似乎暗示了2023年碳酸锂的价格走势将会一路走低。此后,其他电池厂商也纷纷开始了“价格战”。蜂巢能源也被曝推出了“降价10%”的计划,不过,蜂巢能源官方对此消息不置可否。而亿纬锂能也曾经透露,公司会将三种定价模式提供给客户。

  而碳酸锂的价格果然一路走低,4月底碳酸锂价格一路回落至18万元/吨左右,此后又有所回升,目前稳定在了30万元/吨的水平。但这也已经给整车厂带来了很大的降本空间。可以说,今年电动车之所以敢卷得这么厉害,很大程度上也与锂电成本下降有很大关系。

  今年2月28日,一张长安汽车起诉吉利汽车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的律师函截图在网络上热传。该律师函内容显示,吉利银河发布的“银河之光”原型车,经对比发现存在大量与长安汽车概念车、量产车型雷同之处,涉嫌侵犯长安汽车知识产权。随后,吉利汽车也发布声明表示,上述律师函的内容严重失实、指责毫无根据,误导公众,对吉利的品牌和商誉造成了严重损害,并发布了四点严正声明。双方似乎要就此展开撕逼大战,惹得吃瓜群众纷纷激动不已,搬起小板凳坐等吃瓜。

  然而此事之后再无下文,两个月之后,长安汽车与吉利汽车转头又握手言和,共同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这两个月里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无从知晓。但是二者相爱相杀的背后,反映出的是电动化转型时代下传统车企的焦虑。一方是老牌央企,一方是资深民营整车巨头,这种合作模式在整车制造领域十分罕见。然而,严峻的形势让车企们意识到,合作求存远比撕逼更重要。更何况,说不定未来车企巨头们的合作甚至是合并都可能是一种趋势。

  反腐的消息往往越简短,问题越严重。3月31日深夜,北京市纪委监委发布消息: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徐和谊,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作为北汽集团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徐和谊将北汽从当年被边缘化的地方国有企业,发展成为了年销数百万,营收数千亿的大型集团。不少北汽的员工在提起徐和谊时,都经常用一句话:“没有徐就没有北汽的今天”。徐和谊也因此相继获得过中国经济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劳动模范、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新中国汽车工业60周年领军人物、2014年最具影响力50位商界领袖、2015中国杰出质量人等荣誉称号。

  但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样一位行业领军人物竟然在退休3年后落马。汽车行业的腐败风气可见一斑。

  今年4月的上海国际车展,众多国际品牌都不遗余力的在“讨好”中国市场。宝马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乐,在“宝马之夜”的活动上,全程用拼音的方式完成了中文的致辞。“今日中国之动向,将引领明天世界之方向”、“中国是未来所在”、“中国也是我们的家”、“能在中国优秀,就能在全世界出彩”、“BMW家在中国”……这相比过去“中国是最重要市场”这类言辞,不得不让人感受到宝马已经放低了身段。

  然而高乐先生的话音未落,宝马MINI展台上就因为区别对待中外观众而被送上了热搜。宝马MINI展台在发放免费冰淇淋,有中国访客前去领取冰淇淋时,女工作人员对他们表示“没了,发完了”。然而,仅仅只是几秒钟后,一位外国访客前来询问领取冰淇淋,女工作人员立即笑脸相应,不仅给了冰淇淋,还非常周到体贴的教对方如何食用。事后网上舆论一片哗然,MINI中国方面不得不连续两日在微博上进行了道歉。

  这件事情也再次引发了我们的深思,国外豪华品牌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高在上的调性,即使是到了今天,所谓的“重视中国市场”也还是停留在嘴上而已。中国用户想要真正赢得尊重,还是需要中国品牌在市场上彻底打疼洋品牌。

  过去汽车行业舆论战仅仅只是属于键盘车神和网络喷子们的娱乐。但随着竞争的愈演愈烈,车企、公关公司、媒体都开始有组织的参与到了舆论战当中。

  3月24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包括比亚迪、长城、吉利、广汽、一汽、东风、奇瑞、蔚来、理想、小鹏等多家主流车企共同倡议,呼吁抵制汽车行业网络水军。之后,长城汽车率先抛出了“1000万悬赏计划”,意在净化网络环境,整顿“网络水军”乱象。吉利汽车也上线了网络不实信息举报中心,以打击损害吉利品牌形象的网络不实信息,对线万元。而新势力方面,蔚来、小鹏、零跑等新势力品牌的法务部微博也迅速“开张营业”,大有用法律手段震慑舆论之意。

  中国汽车经销商第一股,国内规模最大,一度拥有超千家汽车经销商的庞大集团,在2023年终于走到了退市的这一步。庞大集团的崩塌诚然有其自身盲目扩张埋下的祸根,但是近年来经销商经营状况持续恶化,才是压垮庞大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被压垮的也不止是庞大一家。

  汽车经销商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一面是车商有着不断扩张业务的欲望和需求,而另一面则是随着这两年“油电之争”的愈演愈烈,大部分仍以燃油车销售为支柱业务的经销商们在经营上又深陷困境,难以自拔。传统4S模式又受到来自直营店、商圈店、代理制等新模式的冲击。庞大其实也是因为这种两难才最终酿成苦果。

  在油电切换的大背景下,庞大的退市只是汽车流通行业的一个缩影,渠道的“危”与“机”都在于传统4S模式的转型上,转型未必能活,但不转型则必死无疑。

  每逢中国车市遭遇大幅下滑时,有关部门就会祭出汽车下乡这个杀招。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下乡政策暖风频吹。年初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新能源汽车和绿色智能家电下乡。5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加快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支持新能源汽车下乡和乡村振兴。6月,先是商务部通知开展“千县万镇”和“百城联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季,后是五部门联合启动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

  但是樱桃好吃树难栽,新能源汽车下乡显然要比当初的传统燃油车下乡更加复杂和棘手一些。先不说别的,光是充电服务在农村就是一大难题。县乡农村区域的充电桩布局分散,单站规模小,后期充电设备安装难度大,运营运维成本高企。充电桩建设的问题不解决,恐怕新能源下乡就难言效果。

  一个油箱引发了国内两家车企巨头的撕逼。5月25日,长城汽车发布声明称,4月11日向生态环境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工业和信息化部递交举报材料,就比亚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采用常压油箱,涉嫌整车蒸发污染物排放不达标的问题进行举报。随后,比亚迪汽车回应称“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并保留法务诉讼的权力!”

  随后,围绕着“油箱”话题的讨论,各路大神、水军、粉丝纷纷登场站队,从技术、道德等各个领域展开争论,让这桩举报事件成为了今年上半年国内汽车行业的最重磅事件。而且由于举报事件也牵扯到国家有关部门,因此直到现在相关部门仍未出具相关的说明,对于此事也没有一个最终的定性。

  假如长城汽车举报最终被认定是属实,对行业和用户来说都是一件好事,可以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而比亚迪目前的“新能源一哥”地位无疑也将会遭受致命级别的打击。但如果比亚迪证明了自己是清白的,长城则会在道德上被口水淹死。无论如何,不管是作为媒体还是吃瓜群众,我都很想说,赶快上演续集!

  端午节前夕,传闻中的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终于实锤落地了。简单的归纳就是:2023年年底前新能源车全部免征购置税税;2024-2025年两年时间内,车价33.9万以下的新能源车免购置税,超过3万购置税的征收超出部分;2026-2027年两年时间内,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半征收,减税额不超过1.5万元。

  也就是说,截至2027年,国家还会以购置税减免的政策来继续支持新能源车,特别是30万元以下的国产新能源车,包括换电模式也有政策支持。新政宣布靴子落地,未来4-5年的发展方向也基本上可以确定,也让车企吃了定心丸。如何抓住最后的保护期机会,将会成为中国品牌接下来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以中国车市如今的内卷之激烈,行业已经不再像传统燃油车时代那样可以“和气生财”了。市场格局、行业规则、价格体系、渠道模式都在面临变革。在激烈变革的背景之下,我们看每一件车坛事件的背后,都可能对市场和行业潜藏着不可预测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发生在眼下,甚至会到下半年或者明年,我们不妨等到年底的时候再来盘点2023年的车市到底有哪些变化。

时事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时事新闻:

  • 下一个时事新闻: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时事新闻 上半年车圈十大热点事件:降价、互怼和举报 (07-19)
    普通时事新闻 55%!中国经济半年报十大看点 事关是否通缩、… (07-19)
    普通时事新闻 国办:重特大突发事件最迟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 (07-19)
    普通时事新闻 【宝法动态• 速览】宝鸡基层法院一周简… (07-18)
    普通时事新闻 每日短讯:上半年24个创新药、28个创新医疗器… (07-18)
    普通时事新闻 天天短讯!全球首个多边投资协定结束文本谈判 (07-18)
    普通时事新闻 4月23日 新闻简讯 (07-18)
    普通时事新闻 昌都:非遗文化为乡村振兴添动能 (07-18)
    普通时事新闻 多国加大对网络暴力的治理力度(国际视点) (07-18)
    普通时事新闻 2022年中国长三角等城市群夏季热岛面积为近20… (07-18)
    普通时事新闻 公安部:2022年“净网2022”专项行动共侦办案… (07-18)
    普通时事新闻 【世界说】6个月、28起事件、140名受害者!美… (07-18)
    普通时事新闻 克里米亚大桥再遭袭!普京下令调查梅德韦杰夫… (07-18)
    普通时事新闻 “宝马女司机醉驾撞人拖行”案明日一审宣判 受… (07-17)
    普通时事新闻 2023年4月21日事业单位社会时政今日时事要点摘… (07-17)
    普通时事新闻 西安市浐灞二十九小举行“我是小小新闻播报员… (07-17)
    普通时事新闻 2022时政热点知识摘抄50条 (07-17)
    普通时事新闻 2022年时政要点摘抄:国内热点摘要(525) (07-17)
    普通时事新闻 布林肯访华中美频繁互动沟通释放何种信号? (07-17)
    普通时事新闻 【时事观察】美军基地疑“放毒”日本政府能咋… (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