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近年来,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成井喷之势,原强社交性的平台悄然披上媒体的外衣。各大账号纷纷借力,开始在“小而美”的平台上抢占空间,争夺话语权。然而,作为当今自媒体最主要的代表,微信公众账号应该在引导正确舆论,传播网络正能量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首期“网络传播沙龙”聚焦“微信公众号上的时政表达”,邀请名家大咖,共话微信公众号上的时政表达智慧。
8月13日,朝阳门内门庭若市,各界人士从四方赶来齐汇于190号,原本宽敞的6楼大厅不多时便爆满,主办方最终不得不在预设的70个座位基础上临时增加50多个席位。“侠客岛”创始团队代表、“团结湖参考”主编、“学习经典”负责人悉数到场,还有一位远道而来,原凤凰卫视著名时评人杨锦麟先生。一个共同的话题将他们召集在一起,那就是由中央网信办旗下《网络传播》杂志举办的首期沙龙主题——微信公众号上的时政表达。
据资料显示,自2012年8月,腾讯公司正式推出微信公众平台以来,截至目前,全国微信公众账号已达1300多万,且仍以每天1.5万个的速度增长。但由于此前进入门槛低、操作模式简单、运营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原因,不少微信公众账号内容低俗、娱乐化倾向明显,泥沙俱下严重威胁平台的健康发展。因此,权威性、领导性的话题内容,就成为当今微信公众账号平台发展的最主要的呼唤。
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副局长孙凯表示:“任何时候,时政新闻信息都是皇冠上的明珠。”然而,时政话题难传播早已成为媒体人的共识。孙凯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媒体传播格局下,要想有效地主导时政新闻信息传播,必须要有足够的公信力,必须要有足够的传播智慧和传播技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起探讨时政新闻信息如何表达,是很有必要而且非常有意义的。”
《网络传播》杂志将首期沙龙主题锁定“微信公众号上的时政表达”,邀请最具权威性和最有发言权的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部副主任、“侠客岛”创始团队成员陈振凯,北京青年报“团结湖参考”主编蔡方华,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研究会副秘书长、“学习经典”负责人曹雅欣及资深时评人杨锦麟先生,共同探讨微信公众号上,时政话题的表达智慧。
每有大事发生,先有报道,后有媒体报道评比,已成为网友的兴趣所在。创新视角,可以赢得网友赞誉的关键一票。在此方面,“侠客岛”屡出奇招,独辟蹊径,仅半年内创下38篇阅读量10万+以上的文章。陈振凯将其成功运营的经验概括为“三看”:看到大事不漏题,看清形势不乱语,看准时机不磨叽;“三点”:选题一定要热点,标题一定引爆沸点,行文逻辑一定可圈点;“三多”:转载转引一定要多,舆论场第一阵地出现次数多,积极反馈一定多。
而作为“团结湖参考”的主编,曾因“蔡三篇”在三天之内狂卷8万粉丝的蔡方华则认为:“有时候一个时政新闻,它的角度就在那儿,你不太需要去选它,对一个时政新闻事件的解读是有底线的,是有特定要求的。最重要的是有没有拿住这个核心的新闻事实,至于角度、观点,针对个人而言,能看得到就看得到,看不到就看不到。”
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的“学习经典”,以独特的视角和勇气,将五千年中国文化大胆与时政结合,从国学的角度将时政进行解读。“学习经典以‘跟习大大学引经据典’,将习大大引用的经典进行时代解读,在这个过程中,带领我们整个民族在重建中华民族的话语体系,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曹雅欣言道。
“时政话题难传播”或者说“时政话题难传播好”,很大的原因在于对尺度的把握。既坚守底线,又满足民众对新闻真实性的最大需求,这对时评人来讲是最大的挑战。
“侠客岛”作为人民日报海外版旗下二级公号,在时政尺度的把握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人民日报创刊60多年来,一直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关于尺度的把握问题。‘侠客岛’孕育于人民日报三四百亩的肥沃土地中,对时政尺度的把握已成为天然的能力。兼顾好政治政局和讲好故事,是每个岛内成员及海外版人员的必修功课。”
蔡方华对此表示了同样的观点:“时政话题,尤其是做评论,最体现差异的地方就是尺度。新媒体环境虽然催生出新的语态,但底线绝不能碰,一些很重要的东西不能拿来开玩笑,比如说一带一路,比如说新常态等。底线把握准确,在新媒体领域才有可能走得更远。新媒体的社交属性和口语化表达,虽值得学习借鉴,但不应该让社交平台的特性过多地侵蚀时政评论的严肃性。”
作为微信公号的新锐代表,曹雅欣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学习经典第一个尺度就是立足文化。第二个尺度就是坚持一个正能量的表达。希望大家都能够做一个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现代公民,能够在坚守文化多元的基础上坚守我们的民族特色。”
随着自媒体的兴起,微信公众号蓬勃发展,随之而来的是话语体系的重建和新型表达方式的萌生。据统计,目前微信用户平均年龄只有26岁,且86.2%的用户在18-36岁之间。这也就意味着含着iPad出生,随手不离iPhone的“网络原住民”成为新闻讯息最主要的消费者,以往字正腔圆的传统时评显然已不符合他们的阅读需求。
“团结湖参考”负责人蔡方华表示,“在新媒体环境下做时政评论,有趣比思想更重要。因为微信公众平台具有社交属性,我们跻身于一个社交平台做新媒体的时侯,就得适应这个社交平台的特性。政治话语有它自己的特定套路,但这个套路并不适合在手机上阅读和传播,我们就需要用一种有趣的方式把它传达给读者,这是做新媒体一个最基本的要求。观点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能不能够找到一个有趣的方式,将其表达出来,这个是相当重要的” 。
“侠客岛”在此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团队成员平均年龄不超过30岁,陈振凯也透露其团队成员对网络语言非常熟悉,所以才常有“天黑请闭眼,纪委请抓人”等大家看了之后都会心一笑的标题出现。此外,“侠客岛”还将对时政新闻信息解读的做法总结为三点,“第一,将长新闻读短。在最短的篇幅内给予读者最核心的内容,这将是公号的价值所在。第二,短新闻读长。将隐藏在信息背后的故事挖掘呈现在读者面前。第三,就是把通稿读成个性稿。新闻通稿有其固有的格式,但有时读者读起来有一定的障碍,出于有效传播的需要,我们会将其转化成个性语言,将文章赋予人格化之后,就会吸引读者”。
“学习经典”创始人曹雅欣将在微信公众平台上的时政表达经验总结为四点:“第一,要和热点相结合。将五千年古老文明,与当下热点紧密结合,才能取得一个良好的效果。第二,要有参与性。充分利用网络开放的属性,将网友的参与、互动发挥到极致。第三,要把握碎片化的阅读时间。第四,要增加趣味性表达。”
“传媒媒体,做新媒体是找死。不做,是等死。”这已经成为媒体圈盛传的一句话。然而面对新媒体的“围剿”,传统媒体能否突袭成功,是否存在第三条道路可选,“侠客岛”陈振凯表示:“传统媒体做微信公众号要过三关:第一关,底色和特色的问题。红色底色不能变,特色则能增加自身标识性。底色是保障,特色是关键,只有坚持底色才能生存,只有坚持特色才能活得精彩。第二关,权威性和权威性的使用。党报天然具有权威性。但如何去使用权威性,是各大媒体每天需要面对的问题。第三关,影响力和影响力的落地问题。就微信公众平台而言,单纯传播出去并没有实质性效果,读者看了,看完之后分享了,并且产生行动了,这种影响力才能真正落地。”
杨锦麟先生对微信公号上时政表达的前景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侠客岛’‘团结湖参考’‘学习经典’等的文章之所以大家会耐心去看,跟其权威性信息源拥有的导读性有很重要的关系。微信公众号上表达多元化,很多事件的真假虚实就很难去把握,我们需要这样一个有导读性、政策性、活泼性的平台,去充分展示公信力的不可动摇,充分地展示国家的传播智慧。随着时代越来越开放,随着执政党越来越自信,新媒体占领话语高地就越趋娴熟,时政话题在新媒体领域里就越能站稳脚跟,开拓视野,这前景应该是光明的!”
微信公众号上,时政话题如何表达,时政话题如何更具传播性,这将是值得长期关注和思考的问题。研究传播平台的属性,探讨传播内容的特性,将有利于我们梳理思路,明朗前行。
栏目简介:“网络传播沙龙”是《网络传播》杂志独家打造的又一品牌栏目,旨在加强杂志与读者、线上与线下、业界与学界的多方互动,探索读者提出问题、业界贡献案例、学者剖析原理、政界整合治理的整套解决方案。沙龙将关注互联网热点,聚焦难点,邀请最权威的专家,以最前沿的话题,最深度的解读,开启互联网领域的探索之门,立志成为互联网管理者、从业者和研究者的高端交流互动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