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5--197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履行国际主义义务,派出防空、工程、铁道、后勤保障等部队及海军扫雷工作队,对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所提供的军事援助。
1954年7月,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各国和平的日内瓦协议签订后,美国破坏协议的执行,逐步取代法国渗入越南南方,扶植西贡政权,阻挠越南南北统一,企图变越南南方为美国的殖民地和军事基地,越南南方人民奋起进行武装反抗.
1961年5月起,美国为消灭越南南方人民武装力量,派遣“特种部队”侵入越南南方,发动了由美国出钱、出武器,并派出军事顾问,训练南越反动军队,以反革命的“游击战”对付越南人民游击战的“特种战争”。
1962年夏,为援助越南南方人民抗击美国侵略,中共中央、中国政府就决定无偿给越南提供各种枪9万支。随着战争规模扩大,中国无偿提供的军事援助也不断增加。
1964年8月,美国又借口其军舰在北部湾遭越南民主共和国海军攻击,即所谓“北部湾事件”,开始大肆轰炸越南北方,并进一步派遣地面部队进入越南南方直接参战,把“特种战争”升级为以美军为主体的、“南打北炸”的局部战争。
1965年春,越南劳动党中央委员会黎笋、政府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武元甲受(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委派,率党政代表团到达北京,请求中国扩大对越南的援助,并向越南派出支援部队。
1965年4月8日,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与越方领导人会谈,就中国向越南提供军事援助问题达成协议。根据协议,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65年5月~1973年8月,先后派出防空、工程、铁道、后勤等部队23个支队和海军扫雷工作队(12艘扫雷艇、4艘保障艇)共32万余人,到越南北方担负防空作战、国防工程建设和扫雷等任务。
在河内至友谊关铁路北宁至谅山段、河内至老街铁路安沛至老街段、克夫至太原铁路以及太原钢铁基地,担负防空作战和掩护援越部队施工等任务,共对空作战2153次,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
在越南东北沿海岛屿和红河三角洲地区构筑永久性国防工程,计坑道239条(总长2.5万余米),掘开式永备工事149个,其他配套工程土石方84.76万立方米,并修建了安沛机场及安沛、内排机场的飞机洞库;
在河内以北地区修建铁路正线条,改建铁路正线千米,抢修铁路战备工程正线千米,新建、扩建各种铁路站段20个,抢修被美国飞机炸坏的铁路设施1778处次,排除定时炸弹3100余枚,修复铁路约157千米;
在中越边境修建、改建友谊1号、3号、7号、8号、10号、11号、12号公路等,总长1206千米,公路桥305座,涵洞4441座;架设和修复通信线对千米,安装载波电线个。
在越南东北沿海扫除侵越美军布设的水雷,疏通了海防、鸿基、锦普等重要港口的航线;还在中国境内敷设输油管道,向越南输送石油等。
在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期间,中国还无偿地向越南提供了大量军事装备和作战物资,其中有飞机170余架,舰船140余艘,坦克500余辆,汽车1.6万余辆,火炮3.7万余门,枪216万余支(挺),枪炮弹12.8亿余发,并为越南军队培训了各级指挥员和各种专业技术人员6000余人、飞行员和机务人员200余人、汽车司机和修理工1万余人。
在执行援越任务中,中国援越部队有4200余名指战员负伤,1070余名指战员牺牲并安葬在越南的土地上,为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战争胜利献出了鲜血和生命。
抗美援越是中国对越南进行的重要援助行动,是中越两国友谊的历史见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抗美援越体现了中国的国际主义精神。中国在抗美援越中没有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站在国际正义的立场上,为越南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帮助。这种国际主义精神,不仅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担当和责任,也为中国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使中国在国际上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认可。
其次,抗美援越推进了中越两国友谊的发展。中越两国都曾经历过殖民统治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有着共同的历史遭遇和抗争经历。抗美援越的深入合作,让两国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为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抗美援越促进了亚洲和平的实现。越南战争是亚洲乃至世界和平的一大难题,中国的抗美援越对于缓和亚洲地区的紧张局势和促进和平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抗美援越的实践,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抗美援越不仅是中越两国之间友好合作的具体体现,更是中国的国际责任与担当的表现,为亚洲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今天,我们依然应当缅怀那个充满荆棘的岁月,珍惜中越两国友谊的历史,把握时代机遇,共同推进中越友好合作,为实现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