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中明法,心中才能尊法,行动才可依法。让宪法和法律成为人们共同的信仰,离不开普法;而精准普法,离不开高水平法治人才。
坐拥35所高校60万大学生,近百个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实验室,被誉为“大学之城”的洪山区浸润百年文脉,潜藏人才济济,科教智力密集,是充满智慧力量和创新元素的增长极。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洪山区找准普法工作切入点,通过创新工作举措、整合人才资源,推进校园阵地建设,开展特色鲜明的普法宣传活动,为深化区校合作、实现共赢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法治洪山、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推进提供智库保障。为洪山区奋力打造新时代英雄城市高质量创新发展核心动力区夯实法治基石。
政府作为公权力的行使者,必须始终以法律为准绳,依法行政,做到守法用权、廉洁从政。
近年来,洪山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将其纳入洪山“十四五”总体规划、纳入全面依法治区的总体部署来科学谋划,全民普法规范的工作制度体系、精细的工作实施体系、严格的工作责任体系和科学的工作评价体系逐步形成。
为进一步推动洪山区法治社会建设,洪山区紧抓“关键少数”,领导干部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已成为常态。
2023年8月31日,洪山区开展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三合一”活动,全区行政机关负责人旁听了案件。审判长发表法官寄语,指出原告行为的违法性,也为化解双方争议、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指引。
头雁领航,雁阵齐飞。区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650场次,开展区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42场次,国家工作人员线上学法考试参考率、优秀率均达100%,领导干部任职学法、考法常态化。
抓住“关键少数”,紧盯“未来多数”。洪山区的普法工作一直坚持从娃娃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
“洪小法”“洪小检”在洪山区拥有一批小粉丝。2022年10月27日,洪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开展直播活动,线上带领孩子们一起打卡洪山区法治教育基地。
洪山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努力,形成了以区禁毒基地、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应急安全教育实践基地等为代表的青少年法治教育阵地集群。
政法干警和律师队伍组成的“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正全力为洪山70所直属中小学、职校、特校构建起和谐、文明、平安的校园环境,开学普法第一讲、手语普法、书法普法等青少年普法活动精彩纷呈。
区委依法治区办联合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共同创作普法杖头木偶剧《在“劫”难逃》;区检察院推出“三分钟系列”普法动画;区司法局原创《心中的宪法》微视频并联合区妇联创作家庭教育主题普法短片;区法院协同多部门发出《护航行动倡议书》。一个个创新普法产品“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物”,为青少年送上各具特色的法治大礼包。
“这是一场让官兵们感到暖心的法律拥军、法律护军活动。”2022年5月27日,洪山区开展了“送法进军营”司法拥军活动,主题讲座围绕人格权、婚姻家庭等法律热点问题,采用解读法条、以案释法等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官兵们普及民法典知识。
洪山区积极构建“区有中心,街乡有站,社区有室”的军人军属公共法律服务1张网,建立军地共议、人才共育、宣传共促3项协作机制,开展送法进军营活动,组织17家律所与驻军部队“一对一”结对共建,开辟司法拥军绿色通道等6件惠军实事,2023年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联合武汉军事法院在某旅设立了涉军维权服务联络室,获得了省高院、省司法厅的高度认可。
军强国安,泱泱华夏,一撇一捺是脊梁。两年来,洪山区为军人军属提供法律服务近5000次,“法指针”提供网上法律咨询近1700次。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法治网、央视军事频道等先后对其报道46次。
以法之纽带,筑治之桥梁,让科教与法治的交融点燃洪山的普法热情。为实现精准普法,推动“大学之城”的法治建设,洪山区无疑做足了“功课”。
“离婚冷静期有多久、高空抛物如何进行责任判定、婚前债务是否需要在婚后共同承担……”2023年5月25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民法典宣讲活动在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东院分馆开展。区民法典讲师团成员结合具体生动的典型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民法典的相关内容,幽默风趣的授课风格把原本严肃的“法律条款”变成了通俗易懂的“社区家常话”。
这是洪山区校园普法的一个缩影。而大学生们走出校园成为普法志愿者是洪山区普法工作的创新。
2023年3月2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志愿者为女性社矫对象开展个别化教育“讲座”,以游戏的方式普及《妇女权益保障法》。
一城秀水半城人,高校云集人才聚。武汉在校大学生130余万人,洪山区占一半。高校已成为法治洪山建设天然“智库”,不仅有大学生普法志愿者,还有专家学者提供高水平法治支撑。
一直以来,洪山区积极推动区校融合发展,创新探索共建区直单位、街道社区与高校院系“联学联研联动”理论创新实践基地,与武大、中南财大、中南民大等高校法学院签约,将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为实践平台,为有法学基础的大学生提供法律实践机会。
区校互动形式实现互融互惠,为“大学之城”注入法治活力。两年来,开展法治高校行活动113场次,近70000名大学生参与活动,发放各类宣传资料40000余份,解答咨询3500余人次。
2022年6月25日,洪山区人民法院法官以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200余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展法治宣讲。2023年10月10日,湖北工业大学国际学院举行2023级新生开学典礼,洪山区禁毒办结合禁毒PPT课件、教育视频以及毒品模型展示等形式为200余名留学生新生作禁毒宣讲。
坚持能动教育,积极主动作为。洪山区始终以打造“知法懂法,守护未来”法治宣传教育为抓手,着力打造集预防、保护、帮教、宣传等工作于一体的“开学第一课”“毕业最后一课”大学生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品牌。明法理,筑梦想,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迈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说了算。良好的营商环境通过依法而治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的行为预期,保证了市场主体交易安全。
“这是您的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您依法享有陈述和申辩的权利。”“您有什么疑问都可以向我们提,不着急,请慢慢讲……”温情的话语,和蔼的态度,这是近期发生在洪山区税务执法一线年起,洪山区税务局试点实施“说理式执法”改革。作为湖北省创建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试点改革事项之一,该局通过改“说教”为“说理”的执法方式,力求在税务执法中更好地做到“说准法理、说清事理、说明情理”,着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用“说理式”执法引导市场主体自觉守法、自我纠错,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
优化营商环境是促进洪山区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全力以赴“拼经济、促发展”的关键一招,而法治化营商环境是营商环境中的重要一环。
今年,武汉市首次设立涉企行政执法基层联系点,洪山创新机制,将联系点设立在每个街道,打通企业反映行政执法问题“最后一公里”。
区政府金融办组织召开辖区地方金融组织专题工作会,共同探讨推进洪山区金融环境建设;区行政审批局建立线上“企业服务之窗”,让企业及时获取最新政策和高效有针对性的登记指导服务;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为企业搭建知识产权服务“超市”;区司法局联合区工商联建立“三项机制”设立涉企执法监督联系点,维护企业合法权益。
保护产权、公平竞争、包容审慎执法,依法而治和良法善治的状态已成为洪山良好营商环境之精髓。
“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洪山区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健全普法机制、创新方式方法、打造亮点品牌,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法治实践活动,全民法治素养得到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加快建设高品质大学之城和高质量创新发展核心动力区提供了充分的法治保障,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