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机器鱼已开始威胁美军?美媒…
 8月31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
 9月2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
 热烈祝贺寿县一中张森、李善…
 成都校长开学寄语来了!随手…
 9月1日晚间央视新闻联播要闻…
 开放引领发展 合作共赢未来
 2022年度陈嘉庚科学奖和青年…
 为青年科技人才扫除“成长的…
 人民網評:為科技自立自強貢…
 量子算力跃升 实现巨大跨越(…
 两部委发文为购房者减负专家…
 南宁宣布“认房不认贷” 实施…
 购房政策迎来重大变化哪些与…
 降首付比例、降存量房贷利率…
 购房首付比下限、存量首套房…
 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
 【中国式现代化的京津冀实践…
 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开…
 教育部:中国特色教师教育体…
 国家基础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改…
 全国旅游网络媒体湖北行落幕…
 旅游类专业媒体应在奔跑中看…
 中国重点旅游网络媒体代表采…
 美丽中国行聚焦避暑游 百家媒…
 南京位列全国旅游城市新媒体…
 新闻稿范文模板200字新闻稿范…
 指尖跃动正能量凝聚澎湃的奋…
 “数说”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
 为丽水“重要窗口”喝彩添彩…
 中新网评:指尖跃动正能量凝…
 2023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
 他曾说过不当言论考公被举报…
 国际人士点赞中国高质量发展…
 荐号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在这…
 荐号 情商越高的人朋友圈往往…
 时政长镜头|让开放的春风温…
 时政新闻手抄报内容
 强国有我 与时政同行——金水…
 确保正常开学安全开学
 时事新闻手抄报图片大全
 台媒:连续7天内第8次解放军…
 “野战政工箱组”迎来升级版
 最新动态:俄方称不会在涉及…
 最新动态:俄军在多地击落乌…
 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星星之…
 2022年煤炭行业十大新闻
 十件大事!2022海洋新闻回眸
 国务院新闻办就2022年全年进…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权威发布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军事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机器鱼已开始威胁美军?美媒:麻省理工正帮助中国军方研究尖端武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9/3 1:36:47 | 【字体:

  2023年1月12日,美媒NEWSWEEK(新闻周刊)发表了一篇令美国上下大吃一惊的文章:美国科学界正在与中国军方合作,并且开发的高科技设备已经严重威胁到了美军。

  大量潜在军事用途的研究被隐秘在科学技术联合研究的外衣之下,美国以及北约盟国德国的科学家正在与中国科学家展开大规模合作,而这些合作所带来的科技进步将帮助中国军队对抗“民主国家”。

  《新闻周刊》的报道中列举了一个机器鱼的案例,这是美国、德国和中国合作的一个项目,目的是制造一条像真鱼一样能在水里畅快游动并且能灵活转弯的机器鱼。

  整个鱼分为三部分:头部(包括鱼鳍),身体,尾部;鱼鳍控制鱼的向前游动,而身体是鱼的主要部分,控制电路及电机和相关驱动电路都在其中,尾部可以分为两部分,都是进行左右摆动,这两部分都是通过电机控制的连杆来控制的。

  这种鱼能在水中游动数小时,可以进入水下机器人以及潜水员难以进入的狭小空间内执行污染物调查,还能实时绘制出给定不明水域内的三维地图,还能画出污染地图并监视船舶污染、其他类型有害污染物和来自水下管道排放污染物质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这个项目将带来机器人技术、化分析、水下通讯和机器人智能的重要进步。

  论文表示,和进化了数亿年的自然鱼类相比,机器鱼的游泳能力还是很差,因为机器鱼的面临的独特挑战之一是难以直接调整机器人的运动控制参数,主要是由于机器鱼需要应对复杂的流体环境下连续调整将带来大量能量消耗,而自然鱼类却不存在这个问题,因此如何将机器鱼建模控制环境来模拟自然鱼类运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程。

  论文表明,仿真平台已经输出分析了运动控制下的电力成本和游泳效率,计算机器鱼和自然鱼之间的轨迹比较验证了我们的仿真平台的有效性,结果证明CBD平台非常强大且工作非常稳定。

  看着这是一项科学技术合作,但《新闻周刊》刊发的文章认为,机器鱼可以用来娱乐,也可以在科研上发挥作用,但它更重要的一个用途是用作水下无人航行器的军事用途,机器鱼可以用来收集情报!

  “他们可以帮助解放军海军在战争期间为他们的潜艇绘制藏身点,并且还可以用来侦察并识别目标”。而美国以及盟国的水下监测力量对这种机器鱼无能为力,因为它可以伪装成真实鱼类的样子,即使从潜水员眼皮子底下经过都可能不会被发现。

  《新闻周刊》还列举了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经开发过一款叫做“Charlie the Catfish”(查理鲶鱼)来作为水下监测使用,鱼体包含耐压舱体、压载系统和通信系统,尾部包含推进系统。它由超视距的无线厘米(长宽高)。

  尽管CIA也表示这属于污染物监测,但CIA什么时候去搞污染物监测了?所以美媒也怀疑CIA开发这款“机器鲶鱼”的环保用途,因此《新闻周刊》这篇文章的作者也对中美德三方研制的机器鱼用途提出了质疑。

  美媒列出了合作的三方:美方合作的是麻省理工学院 (MIT),德国的参与方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中国合作方的两位科学家隶属于中国重点高超音速武器测试和开发机构,美媒解释称这个机构位于四川省成都北部的绵阳“科技城”的中国空气动力学研究与发展中心 (CARDC)。

  新闻周刊表示“如果麻省理工学院看到(合著者)发表的内容,他们会心脏病发作。”

  其实这个描述就有点夸张了,因为这篇论文的署名作者就是这三方科研机构的科学家,大家都是公开透明研究这项技术的,而且此后也发表了研究论文并没有藏着掖着。

  然而《新闻周刊》并不买账,认为这只是掩藏在科学研究外衣下的军事用途,是经过“精心伪装”军事科学技术研究,并且该文还披露了一份令“全美震惊”的报告,西方科学家和中国科学家之间合作研究的规模大大高于此前报道的规模。

  该报告评估了从2016年到2022年5月间发表的4.3万篇论文,其中有1/6的论文有美国研究者一起参与,其中有835篇论文有德国科学家参与,另外还有法国、英国以及美国的其他盟国,而美国与这些盟国科学家的合作对象将是潜在的中国军方合作者。

  该报告的作者杰弗里斯托夫表示“看到与中国军事组织的大规模研究合作持续有增无减,我真的很惊讶。 ”

  “对于有意或无意赞助如此多涉及中国国防研发和工业基地的研究的欧美政府和基金会来说,这应该是一记警钟,”他说。“即使在基础科学研究中,我们与谁合作也很重要。”

  杰弗里斯托夫认为,必须要为在美国以及盟国工作的科学家在敏感技术研究中划定红线,美国政府应该对这些合作加以监管,以避免中国对美国以及盟友构成深远的军事威胁。

  杰弗里斯托夫的报告确实令人震惊,因为以作者的思路,这些科学研究就是对中国科学界的施舍,殊不知我们也必须对这些合作研究潜在的方式提高了美国以及盟国的军事技术的进步进行管制,是不是中国政府也应该将其监管起来,避免我国的科学研究技术外溢反过来成为威胁中国的工具?

  从杰弗里斯托夫的角度来看,我们这样做无可厚非,但捕风捉影的监控与管控、人为的设置藩篱会严重影响科学技术交流继而影响科学技术发展与进步,而且美国就有活生生的案例,这就是在2011年通过的《沃尔夫条款》,它禁止了中美在航天方面的科学技术交流,但就在2019年,美国顶级智库却报告称,《沃尔夫条款》没有限制住中国的发展,反而削弱了美国在航天界的影响力,呼吁赶紧废止《沃尔夫条款》!

  《沃尔夫条款》:一个美式笑线届美国国会禁止NASA 与中国进行双边合作交流的《沃尔夫条款》,该条款规定:

  1、本部门提供的任何资金均不得用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或科学技术政策办公室制定、设计、计划、颁布、实施或执行双边政策、计划、命令, 或任何形式的以任何方式与中国或任何中资公司进行双边参与、合作或协调的合同,除非此类活动得到本部门颁布之日后颁布的法律的特别授权。

  2、款中的限制也适用于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所有或使用的设施接待中国官方访客的任何资金。

  大意就是不得利用联邦资金以任何方式与中国在太空项目上进行合作或协调,以及禁止NASA接待来自中国的任何官方访客。

  之后不仅中美之间的航天交流彻底中断,并且美方还阻挠中国科学家参加在美国举行的国际天文与航天交流研讨会,尽管后来被国际天文界的科学家联名抵制,但美方仍然得逞多次!美方试图以这种方式扼杀中国航天,但事实上从2011年生效的《沃尔夫条款》完全限制不住中国航天的进步:

  1、月球探测:嫦娥三号月球正面登陆,四号背面登陆,五号月球采样返回,50年来首次带回月壤,让全球为之侧目。

  2、火星探测:中国的天问一号绕、落、巡一次完成,让在火星探测上失败率超过50%NASA、俄罗斯以及欧空局目瞪口呆。

  3、天宫空间站建设:从2021年第一个舱段发射到2022年10月底梦天实验舱发射成功,天宫建设阶段基本结束,去年11月底神舟十五号发射成功后,中国天宫空间站就将转入在轨运行阶段;

  4、未来的规划:载人登月,预计将在未来10年内完成,还有火星采样返回,也将在10年内完成,另外还有木星轨道探测器等行星探测计划;

  值得一提的是阿联酋已经与中国展开合作探月,俄罗斯也和中国合作月球国际科研站计划,欧空局则和中国展开宇航员训练合作,而全球16个国家的科研合作项目则等着登上天宫空间站,而加拿大科学家拉罗斯则将在2025~2026年成为第一个登上天宫空间站的外国宇航员。

  CNN曾在2021年10月16日,中国神舟十三号发射成功后采访了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国家安全事务副教授戴维·伯巴赫,他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

  “国家之间的太大的分歧会严重阻碍科学技术的进步”,就现在而言“美国和中国科学家甚至无法交换月球岩石样本”,而教授同时称“很多美国的盟友都愿意与中国在太空探索方面进行接触,显然美国不可能从这强硬的立场中获得多少好处。”,而且教授还称,中国的航天技术已经大幅领先于欧洲,现在正在快速赶上美国。

  2022年12月4日,就在神舟十四号返回当天,美联社发表了一篇文章回顾了中国航天从神舟五号到天宫的建设,还提到了嫦娥计划与天文计划的顺利实施,2003年中国成为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自行将宇航员送入轨道的国家,20多年来连续完成玉兔月球车巡视月面、嫦娥五号带回月面土壤,这是1970年代以来首次有国家实现如此壮举。

  但此后美联社话锋一转,提到了“中国被国际空间站排除, 才自建了天宫空间站”,笔者查证了,美国其实并没有明确将中国排除,但在1998年搞了个《考克斯报告》,指控中国窃取了美国大量机密,而此时正值国际空间站建设,中国科技部在2000年和2007年两次呼吁希望加入国际空间站建设,但却没有得到任何回应,之后2011年,《沃尔夫条款》横空出世,彻底断绝了中国的国际空间站之梦。

  而比较有趣的是,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嫦娥四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此时的NASA却不得不向国会保证:

  “这些不会导致技术、数据或其他信息转让与国家安全相关的风险或对中国的经济安全影响”。因为他们要向中国嫦娥计划寻求数据,只能向国会保证此次合作不涉及机密泄露!这是什么精神?NASA的脸皮还线日,美国知名智库Defense360发文呼吁取消中美科学技术交流限制:

  在此期间(沃尔夫条款实施的2011年后),中国经济、全球影响力和太空能力持续增长。被美国领导的国际任务排除在外并没有阻止中国在太空领域的发展,反而促使中国自行发展的能力。

  由于被限制无法与国际空间站 (ISS) 合作,中国开始开发和测试自己的模块化空间站(当时天宫空间站还未开建)。

  并且Defense360警告称,沃尔夫修正案的条款不是保护技术转让所必需的,只是扼杀了科学和探索领域的互利合作。现在是时候停止对与中国合作进行月球探测任务的怒吼,到了该修正《沃尔夫修正案》的时候了。

  然而这些呼吁没有任何用处,NASA局长一直到2021年6月23日,也就是中国的天宫空间站核心舱发射成功后的第一艘神舟飞船对接开常驻宇航员的时刻,还在念念不忘永久禁止中国宇航员进入国际空间站,中国人都造好别墅了,还要来美国人的风雨飘渺、即将退役的国际空间站吗?

  骄傲狂妄的美国人对东方中国的印象永远都停留在100年前,他们一直认为与中国的科学技术研究合作是学术施舍,终将有一天,美国人将为自己的自以为是付出沉重的代价。

军事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军事新闻:

  • 下一个军事新闻: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军事新闻 机器鱼已开始威胁美军?美媒:麻省理工正帮助… (09-03)
    普通军事新闻 台媒:连续7天内第8次解放军军机昨天再进台西… (09-02)
    普通军事新闻 “野战政工箱组”迎来升级版 (09-02)
    普通军事新闻 最新动态:俄方称不会在涉及自身安全领域与西… (09-02)
    普通军事新闻 最新动态:俄军在多地击落乌方无人机 乌方说已… (09-02)
    普通军事新闻 全国学生军事训练营:星星之火终燎原 (09-02)
    普通军事新闻 日本的这些动向令国际社会不得不防! (09-02)
    普通军事新闻 尼日尔军政府暂停国际组织在尼军事区域内行动 (09-02)
    普通军事新闻 2023年8月国防部例行记者会文字实录 (09-02)
    普通军事新闻 国防部:美国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威胁 (09-02)
    普通军事新闻 国防部谈中美两军关系:对话不能没有底线 (09-02)
    普通军事新闻 武统、和统都没希望?台湾军事专家:中国大陆… (09-01)
    普通军事新闻 8月30日上午就在刚刚!局势突变国际传来10个消… (09-01)
    普通军事新闻 台湾军事基地2枚导弹射出飞行100多公里对我航… (09-01)
    普通军事新闻 台湾军事实力有多强! 吊打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 (09-01)
    普通军事新闻 美军一旦介入台海解放军打击目标浮现?五角大… (09-01)
    普通军事新闻 河南长葛暴力伤医事件追踪:行凶者已被刑拘 (08-31)
    普通军事新闻 长葛市后吴社区:“五星”支部“支起”幸福日… (08-31)
    普通军事新闻 全力拼经济 奋战开门红|一个外资项目带来一座… (08-31)
    普通军事新闻 长葛警方两天侦破新年首起命案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