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撤退真的是俄军原定计划的一部分吗?这几天的俄乌战场局势对俄罗斯而言显然不能用乐观来形容,与此同时,筱林注意到,在黑海的另一边,小国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的冲突也再次爆发,而这就令俄罗斯总统普京颇有些顾头不顾尾的尴尬。要理解这点,咱们得先看看当下的俄乌战场局势。
自9月初以来,经过近两月修整的乌军发动的这场大反攻确实令俄军有些措手不及。根据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说法,截止9月上旬结束,乌军已经收复了6000平方公里的领土。作为印证,在9月10日,俄军方面也罕见的公开承认,他们的确将驻扎在巴拉克列亚和伊久姆地区的俄军部队“重新集结”到顿涅茨克方向,但这只是一种“主动撤退”,属于“实现既定目标”的正常操作。那么这场撤退真的是俄军原定计划的一部分吗?筱林认为,当然不是。这是因为,俄军主动放弃的伊久姆地区位于乌东北部重镇哈尔科夫与俄军占据的顿巴斯地区之间,是俄军确保顿巴斯地区不失的门户。除此之外,乌军一同占领的位于伊久姆北方的库皮扬斯克市是乌东北部边境地带直接连接俄罗斯与乌克兰两国铁路的交通枢纽,亦是俄军从本土对顿巴斯地区进行军力支援的关键节点。换句话说就是,在丢失这些占领区后,退缩到顿涅茨克等顿巴斯地区核心地带的俄军其实已经丧失了反攻的能力。筱林认为,俄军要确保接下来不会出现更大的失败,要么只能祈祷乌军实力不济,已经打不动了,要么就必须等待普京从国内调集大部队增援。但很显然,截止目前为止,这两点都尚无任何可以马上实现的迹象。俄罗斯在纳卡地区冲突中尴尬而微妙的处境而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筱林注意到,当地时间12日,在黑海对面,俄罗斯南方边境线上的小国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居然也打起来了。
简单来说,在脱离苏联后,被划归给阿塞拜疆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却是亚美尼亚人的传统民族聚居地,对此心生不满的当地亚美尼亚族于1988年开始与阿塞拜疆政府公开对抗,进而演变成延续至今的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两国间的军事冲突。就在2020年9月,这两个小国就用新一轮纳卡冲突将自己送上了国际新闻头条,最终是在俄罗斯的出面调停下才于当年11月9日签署停火声明。但现在,这份维持了两年时间的和平,也终于是被打破了。至于谁先动的手,根据筱林的了解,目前双方都是各执一词:亚美尼亚国防部称,是阿塞拜疆方面先使用大口径武器向亚美尼亚南部发动密集炮击;而阿塞拜疆国防部则指责,是亚美尼亚军队在阿塞拜疆边境地带实施“大规模破坏活动”在先。对于谁更占理这件事,筱林不好评判,筱林更加关注的,是俄罗斯在这场冲突中尴尬而微妙的处境:说尴尬,是因为这两个国家都是前苏联加盟国,因此也向来被俄罗斯视为自己传统地缘影响区的一部分,属于自家“后花园”。如今两个“花园”里的“园丁”打架,普京还真不好说该支持哪一方;而说微妙,则是因为在深层,两国都有被普京嫌弃的理由。亚美尼亚在传统上是基督教国家,2018年爆发颜色革命后更是有向西方靠拢,争当格鲁吉亚第二的势头;相比之下阿塞拜疆与俄罗斯关系更加亲密,但与此同时,阿塞拜疆是穆斯林国家,与土耳其的关系同样亲密。
所以若是让阿塞拜疆获得胜利,那么被夹在阿塞拜疆与土耳其之间的亚美尼亚搞不好过上几年也会被迫倒向土耳其。再加上一个早就与俄罗斯决裂的格鲁吉亚,若干年后,俄罗斯指不定会彻底丢失自己对黑海东岸外高加索地区的影响力。为何突然又爆发武装冲突?埃尔多安幕后指使?于是筱林才会看到,在2020年的那场冲突中,当阿塞拜疆在土耳其的支持下开始一转攻势,把亚美尼亚教训的差不多后,普京立刻派出“维和部队”进驻纳卡地区,并一直维持到现在。所以当俄罗斯在与乌克兰的战争中表现如此狼狈后,纳卡地区为何突然又爆发武装冲突?筱林这里先说一个很多人从未注意过的细节:就在今年3月,也就是俄罗斯大举进攻乌克兰不久之后,阿塞拜疆军队就突然进入俄罗斯维和区域,主动向亚美尼亚军队发动进攻,直到俄罗斯政府严厉警告阿塞拜疆政府后,此事才算不了了之。而如今俄乌战事已经过去大半年,俄军也遭遇重大损失,逼迫普京将几乎所有家底都投入到乌克兰战场。那么在这种时候,纳卡地区再次燃起战火,这又是怎么个意思?
筱林在这里有一个大胆猜测:这一切的幕后指使,其实正是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只不过今年3月的时候,俄军在乌克兰战场尚未遭遇重大损失,那次阿塞拜疆的进攻,只能算是对俄国反应能力的一次试探;但如今普京在乌克兰已然自顾不暇,这自然令埃尔多安产生了终于能全力进攻确定阿塞拜疆胜局的念头。那么这种猜测,符合事实吗?筱林实在不敢打包票,但有一点筱林倒是可以百分百确定:面对黑海两岸同时燃起的战火,留给普京确保胜利的机会,确实已经不多了。尽管俄乌战场更让普京揪心,但俄方也表示,普京正在尽一切努力,调停“阿亚冲突”。美国在动用“经济武器”攻击中国?俄罗斯在黑海两岸自顾不暇,在东亚这边,美国对中国也开始了新的作妖。筱林注意到,就在近日,美媒居然刊文宣称,是时候对中国动用“经济武器”了。据筱林了解,该文首先宣称,虽然美国这两年收紧对华经济与科技政策的行动一刻不停,但这些措施对中国产生的打击效应却相当有限。比如虽然美国已经将数百家中国企业列入制裁名单,但这并未妨碍全球风险投资者将大把资金砸向中国科技领域,且也并未阻止美国科技流向中国,一些特别重要的技术出口甚至反倒出现了增长。为此该文认为,如果拜登政府真的想彻底遏制中国,那么就不能仅仅满足于这种基于行政命令的小打小闹,而必须“认真起来”,对中国动用“经济武器”,即动用美国遍及全球的金融系统对中国发动大规模制裁。美国真的在动用这种“经济武器”攻击中国了吗?对于这个重大问题,筱林不敢妄言,但最近中美汇率市场的一个走向确实令筱林不敢否定美媒的这种妄想:
从今年3月开始,美元就一直在加息,而人民币则一直在降息。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截止9月12日,美元対人民币汇率已经达到6.93。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照这种趋势发展下去,人民币汇率破7已经只是时间问题,甚至都有可能在今年内达到7.2。货币过度贬值的后果,自然不用筱林多说。那么照这样下去,美国是不是真的就找到了克制中国的制胜法宝了?筱林认为,现在吹捧美国,显然还太早了。筱林认为,美国之所以一直在加息,除了要对抗中国,真正的直接动机其实是为了缓和美国自疫情以来因过度量化宽松导致的严重社会通胀。再加上同时发生的俄乌冲突逼迫大量欧洲优质资产纷纷逃向美国避险,由此完成美元霸权收割世界的“闭环”。但问题在于,第一,美国资本家们吃香喝辣,可不等于底层民众也能跟着分汤。疯狂加息带来的种种问题,都是由美国底层民众来承担的,所以现在的美国,社会分裂问题已经到了足以堪称水深火热的地步。也就是说,当拜登政府、政客和资本家们都在谈论如何“收割”中国时,美国的底层民众,却是在谈论着如何“收割”本国的这些上层精英。
第二,能够为这些欧洲资产提供避风港的,可不仅仅只有美国,还有中国。资本最在乎的是什么?是局势的和平稳定。所以看看中国吧,中国市场巨大、社会稳定、外交以和平发展为主、内政不会像美国那样因为党争朝令夕改,即使在“动态清零”过程中经济有些放缓,但大盘子现在没出问题。这在欧洲资本眼里,同样是一个完美的避风港。看到这,各位也应该明白了美国现在为何不顾吃相,非要在台海问题上搞事、挑动周边国家,拼命将东亚和平稳定的大局给破坏掉的动机了吧?所以筱林认为,虽然现在看上去是美国在主动制造各种事端围攻中国,是占据主动地位,但真正的攻守之势,却已经在悄然改变。而我们中国所需要做的,就是继续沉住气,稳住经济,抓住国际资本渴望和平稳定的心理,以开放的姿态让国际社会看到希望。筱林可以断言,在当下各国都在“去美元化”的大背景下,胜利的天平,终将会倒向中国这边。美日两国的一连串军事异动美国在经济上抓紧对付中国,在军事上同样毫不松懈。筱林注意到,就在最近,美国联手日本,又在“防范台海有事”这件事上整出新的幺蛾子了。首先是在本月初,美日联手举行了名为“东方之盾2022”的联合军演,并且在军演时就明言这是为了预防“东海有事”和“台海有事”。而在军演期间,美军还特意将数门M142海马斯多管火箭炮从本土运往日本冲绳奄美大岛,以演示用远程火箭炮封海峡、阻止中国海军进入太平洋深处的新战法。
但筱林注意到,虽然现在该军演已经结束,但美军并未将这些火箭炮运回本土基地,而是就这么留在了奄美大岛,美国陆军太平洋地区司令弗林对此直言不讳的表示:“这是我们把军力前沿部署的一个好机会”。其次是美日军队这几天一连串的针对中国的活跃举动:从9月4日开始,日本“加贺”号准航母作战编队进入南海,开始进行所谓“自由航行”;9月12日,美国常驻日本的唯一航母“里根”号离开港口,不知所踪;从9月16日开始,日本海自LST-4001“大隅”号两栖登陆舰将会与美国海军LHA7“的黎波里”号两栖攻击舰编队联合在日本附近海域举行军演,并且摆明就是要模拟一场夺岛战斗行动。最后是在13日,日本新任防卫大臣滨田靖一开始赴美访问之旅,预计将在美东时间14日与美国防部长奥斯汀会晤,届时双方将针对台海局势等议题交换意见,并就日本计划今年底开展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等相关文件与美方协调。美国日益衰落、顾此失彼的无奈落寞美日两国的这一连串军事异动,意味着什么?筱林认为,含义有三:首先,在佩洛西访台后,中国于8月上半月在台岛周围举行了一连串大规模军演,不仅极大震慑美日两国,更是令亚太周边各国对美国的战略频发不满之声。所以即是为了“警告”中国、给自己壮胆,同时也是为了向亚太各国展示自己的肌肉,美国自然必须加大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感,证明自己能够战胜中国;其次,再到本月初,俄罗斯于远东地区举行“东方-2022”军演,期间中国海陆空三军同时参演。这不仅令美日两国担心俄罗斯要在远东地区“搞事”,更担心中国会与俄罗斯在台湾和对日问题上达成某种程度的军事同盟,自然也必须以一连串军事行动进行回击。最后,中国与俄罗斯的这一连串强硬行动,确实令美国再次深感单靠自己已经无法应对可能发生在东亚地区的这些冲突。但与此同时,东亚各国却纷纷表达了强烈的“骑墙”意愿,甚至连韩国这个事实上的盟友也是如此。在这种背景下,加强与日本的军事同盟已是其唯一的无奈选择。
总而言之,筱林认为,美日近期看似是在对中国步步紧逼,表达的是美日阵营的强硬态度,但真正传达出的却是美国日益衰落、顾此失彼的无奈落寞。而筱林更是注意到,以这些“危机”为借口,日本岸田文雄政府在近期公开承诺,要在五年内大幅提高日本军力,其中的重点就是要将军费占GDP比例提高到2%以上,同时更要装备至少1000枚远程巡航导弹,彻底打破日本不生产、装备进攻性武器的和平承诺。而日本防卫大臣滨田靖一的这次赴美访问,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向美方“解释”日本这些挣脱和平宪法束缚的行为。筱林认为,考虑到当下美国在议题上对日本的依赖程度,美国当然会对此欣然接受。但这正是筱林的问题所在:当日本凭此彻底挣脱和平宪法的限制,真的成为又一个“东亚霸主”时,届时的美国,又该怎么确保自身在东亚地区的战略利益呢?按下葫芦浮起瓢,筱林认为,这或许才是从美国的角度,对这场大战略结局的最佳诠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