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2013年9月,习在担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踏访中亚时说:“我的家乡陕西,就位于古丝绸之路的起点。站在这里,回首历史,我仿佛听到了山间回荡的声声驼铃,看到了大漠飘飞的袅袅孤烟。”
十年后,2023年5月,习主席在西安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在主旨讲话中,他引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长安西望,“驼铃”再起,“丝路”焕新,这是历史与未来交融的一场盛会,这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的双向奔赴。
“大家早上好。”“休息得好不好?”5月19日上午,灞河之滨的西安国际会议中心,习主席在迎宾厅的巨幅秦岭壁画前,问候陆续抵达的中亚五国元首,并同他们拍摄了一张“全家福”。
上午10时许,在麟德厅,六国元首在一张巨大的圆桌前围桌而坐,中国-中亚峰会正式开始。习主席主持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提出“四点主张”“四个坚持”“八点建议”。这是新时代以来,中国最高领导人首次完整、集中、系统向国际社会阐述对中亚外交政策。
圆桌峰会结束后,习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出席签字仪式,共同签署了《中国-中亚峰会西安宣言》。峰会期间,中国同中亚五国还达成《中国-中亚峰会成果清单》等6份双多边文件,签署了100余份各领域合作协议。
随后,六国元首共同会见记者。在记者会上,习主席宣布了一条重要消息:将以举办这次峰会为契机,正式成立中国-中亚元首会晤机制,每两年举办一次,轮流在中国和中亚国家举办。下次峰会将于2025年在哈萨克斯坦举行。
峰会结束后,习主席和中亚五国元首共同种下六棵石榴树,象征着六国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石榴花是西安市的市花,石榴树的原产地就在中亚。此次中国-中亚峰会的会标也正是六色石榴花形象。
中国-中亚峰会,是中国同中亚国家建交31年来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为什么说是“首次以实体形式举办峰会”?因为去年1月25日中国同中亚五国曾举办过建交30周年视频峰会,那也是建交以来中国同中亚五国元首第一次集体会晤。
在今年的中国-中亚峰会上,习主席发表主旨讲话。讲话的题目就是《携手建设守望相助、共同发展、普遍安全、世代友好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习主席指出,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要做到“四个坚持”。
第一个坚持,是坚持守望相助。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中国始终秉持亲诚惠容理念,重视同中亚五国的政治互信和睦邻友好。在去年的视频峰会上,习主席提出5点建议,第一个就是“深耕睦邻友好的示范田”。
在中国-中亚峰会上,习主席说,我们要深化战略互信,在涉及主权、独立、民族尊严、长远发展等核心利益问题上,始终给予彼此明确、有力支持,携手建设一个守望相助、团结互信的共同体。
第二到第四个坚持,分别是坚持共同发展、坚持普遍安全、坚持世代友好。近几年,习主席相继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和全球文明倡议,他当天在峰会上提出的另外三个坚持,就是与这三个全球倡议相呼应,分别指向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一个远离冲突、永沐和平的共同体,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共同体。
习主席曾说:“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未来中国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都始终是中亚国家值得信任和倚重的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这是习主席着眼各国人民根本利益作出的历史性选择,也是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的牢固根基。
从“四点主张”到“八点建议”,这些线日的主旨讲话中,习主席还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亚提出“四点主张”,就怎样发展中国同中亚国家合作提出“八点建议”。
习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是世界需要一个稳定的中亚、需要一个繁荣的中亚、需要一个和谐的中亚、需要一个联通的中亚。
从去年2月的北京冬奥之约,到9月的撒马尔罕会晤,再到今年5月的西安会谈,习主席同中亚五国元首高频次相见、面对面畅谈,国与国之间的情谊不断加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