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共筑和平——2024(巴黎)奥林匹克美术大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前门东大街23号院主楼(中国文促会新址)举行。中国文促会主席杨晓阳,中国文促会书记、副主席曾来德,中国文促会理事长、副主席陈耀宗,中国文促会副主席周心海、夏斯均,中国文促会国画院副院长张江舟,中国书法大厦艺委会主任、2024巴黎奥美大会组委会副主任李士杰,中国文促会秘书长王建国,中国文促会创研部主任纪连彬,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专项基金部副主任唐鹤鸣,中国文促会运营总监白十源,中国文促会副秘书长蔡敏、韩洪刚与相关文化艺术界人士共同出席活动,发布会由曾来德主持。中央广播电视台总台、新华社、中新社、中国网、本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国、书画频道、中国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等50余家新闻媒体参与了此次新闻发布会。
在法国国家奥委会大力支持之下,由巴黎奥组委授权,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和法国造型艺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共筑和平——2024(巴黎)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即将于8月8日在巴黎塞纳国家音乐中心举行。“奥美大会”是中国文促会 2008 年于北京奥运会期间创办的一个以奥林匹克艺术为主体的国际文化交流大平台,16年来,先后在北京、伦敦、里约热内卢、南京等奥运名城成功举办,“奥美大会”已经成为奥林匹克极具价值的文化遗产之一。
中国文促会主席杨晓阳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奥林匹克精神进行了深入阐述。奥林匹克精神以团结友爱、相互理解、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为基石,这一强调合作、团结、共同进步的理念,推动了竞技运动逐渐发展为具有审美精神的文化形态。奥林匹克不仅仅是竞技运动,溯源至古希腊时期,诗歌、音乐、美术、建筑等人文艺术种类就已被纳入了奥林匹克“缪斯五项艺术比赛”的范畴,正是这些跨越种族的人类艺术语言,构成了奥林匹克多姿多彩的文化盛景。各地艺术家不断于艺术审美领域推陈出新,此种坚韧的探索精神与其所呈现出的人类对精神世界的极致追求,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核心体现。时至今日,奥林匹克精神已随着时代的变幻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奥美大会”坚持以艺术的方式诠释、传播奥林匹克精神,传达出不同文化、历史、社会观念下人们对美与尊严的追求。
中国文促会副主席夏斯均认为奥林匹克文化早已超出了体育的范畴,成为全球各地展示自身文化以及经济、社会、科技等多视角的立体视窗。奥运会不仅能展示体育竞技活动的最高水平,也是当今世界非常重要的国际文化活动。体现文化的差异性与互补性是奥林匹克文化的初衷,奥林匹克文化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语言,本届“奥美大会”将再次为全球观众呈现出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文促会运营总监白十源全面回顾了历届“奥美大会”的历程。自“2008(北京)奥美大会”亮相国际舞台以来,中国文促会已随着奥运圣火的步伐走遍了多个奥运名城,时任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主席罗格和80多个国家的奥委会主席参加了开幕式,共一万七千多名艺术家参与到创作展出之中。十六年来,中国文促会所举办的“奥美大会”系列活动,在推广奥林匹克文化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开拓前行,展示了国内外艺术届的创新成果,在不同的土地上讲述着人类对和平友爱、科学进步的共同追求。
中国文促会创研部主任、本届“奥美大会”组委会秘书长纪连彬详细介绍了本届“奥美大会”的展品征集情况。展览征集了中国、法国、西班牙、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国家90位艺术家的作品120余件(组)。国内60位国画家、书法家应邀参展,受邀艺术作品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独特的文化内核,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彰显了民族精神的文脉传承。国外艺术家作品在法国造型艺术家协会的邀请下以油画、雕塑的形式呈现,展览作品绚丽多姿,多元化体现了世界文明的交融性成果。
中国文促会国画院副院长张江舟作为本届“奥美大会”的参展艺术家代表,他认为艺术具有跨越语言障碍而触动心灵的作用,能够通过色彩、图像等形式,唤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共鸣,艺术与奥林匹克文化的结合,毫无疑问是当代社会交往、文明进步的重大推力。
中国文促会副秘书长韩洪刚在发布会上对此次“奥美大会”的统筹与整体规划作了简要介绍。最后,中国文促会理事长、副主席陈耀宗宣布,“共筑和平——2024(巴黎)奥林匹克美术大会”启动工作正式进入倒计时。
中国文促会创办三十年以来,承载着中国文化艺术发展的行业使命,以社团的形式对外代表中国,对内代表国家,勇担使命,砥砺奋进。2024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在这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中国文促会将以更专业的团队、更团结的理念、更崇高的热情,在世界瞩目下用中国色彩绘就一幅爱与和平的大美画卷。2024年正值中法建交60周年,在这具有纪念意义的时刻,中国文促会在巴黎这一“浪漫之都”打造的“奥美大会”艺术盛典即将在塞纳河畔完美呈现,弘扬艺术理想,传承奥运精神,共筑和平,拥抱未来。
发布会向公众介绍了“2024(巴黎)奥林匹克美术大会”的有关筹备情况及历届奥美大会的简要回顾(图片供媒体参考)。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织委员会副主席于再清同中国文促会主席杨晓阳参观展览
电影,不仅是一部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推广的有力载体。今年,暑期档的中国电影用多种类型题材向优秀传统文化致敬,用光影传承赓续千年的中华文脉,也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强大吸引力。
太原古称晋阳,有5000年文明史、2500多年建城史,全市现有2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古遗址334处、古墓葬121处、古建筑932处、石窟寺及石刻48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796处。
我国的古人什么时候开始吃西瓜呢?这个问题许多学者都曾研究过,古人同样好奇,他们也对这个问题做过长足的探索。
“民以食为天”,自原始农业诞生之际,我国的农作物体系就展示出“多元交汇、多元一体”的特点。有些新物种不仅在华夏大地上“站稳了脚跟”,还能“反客为主”,成为今天散落各地的地理标志产品。一起来看历史上那些关于“老祖宗严选”的趣事。
连日来,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主楼1、2展厅内观众络绎不绝,展厅外也排起了长队。
鲜为人知的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标杆性人物、对中国人文精神影响至深的苏东坡,其坟茔就坐落在郏县西北隅。
“四川大学博物馆注重学术研究与大众传播,从学者视角和学科维度精选展品,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构建可看、可听、可闻、可触的综合性展陈体系,力求增强观众特别是青年学生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兴趣。”
有难忘的回忆,有未知的惊喜,有无数正等待慢慢实现的璀璨梦想,是的,这就是夏天。
网络微综艺《我爱我很棒旅行日记》日前收官。作为今夏最与众不同的一档多人旅行Vlog,该节目以“旅行日记”的形式聚焦余秀华、完颜慧德、苏敏、邓静四位有不同故事和经历的女性嘉宾,凭借真实治愈的“碰撞”受到大家喜爱。
京剧和国画都属于国粹艺术。以京剧的艺术样式表现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人生,是一件有探索意义的艺术创举。新编京剧《齐白石》截取20世纪20年代享有盛誉的齐白石“衰年变法”这段重要人生经历,表现他执着于艺术理想,不为世俗功利所驱,只为艺术求索,终于成就了常人所不能成的业绩。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涉未成年、网络暴力、谣言和虚假有害信息举报)电话:监督及意见反馈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