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选取软科排名前20的财经类高校进行分析,正如图表所示,物理类的财经类院校中财经类专业均呈现下降趋势,但此次下降不是第一次下降,2019年就有下降趋势,早在10年前财经类院校风光无限,金融、财会类专业几乎是理科文科的首选,现在第一波金融毕业生也都成为各金融领域的大咖。再看今日的录取情况几乎可以说大势已去。物理组中财经院校已出现明显的大幅下降趋势,文科也出现大面积的下降趋势,不降反升的寥寥无几,且涨幅不大。南京审计大学作为审计署唯一的院校是近几年涨幅比较大的,南审的考研情况以及就业质量报告出来后对高中家长的诱惑比较大,导致分数线.财经类专业与理工科相比专业壁垒相对较低,2023届学生是最后一届物理+不限可以选理工农医大类的,2024届就开始物化捆绑,所以大家会在本科阶段权衡专业壁垒。2.现实因素影响。疫情之后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几乎各行各业都有裁员甚至薪资下降的情况,也导致各大金融机构的年终奖及基础薪资都在下调。3.金融行业越来越卷,对学历及院校层次要求也在变高,导致中低分段的财经类学生就业会有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物理类中师范类院校下降数量超30%,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等众多师范类院校部分专业组的分差较大。是师范不吃香了吗?其实不然,近几年在考公考编热潮下,师范类专业一直都大受欢迎,下降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与师范毫无关系的专业与师范类专业在一个专业组内!那些非师范且不好就业的专业自然会拉低投档线。
大家好,我是让学习变得更快乐的张雪峰老师。今天我们继续给大家带来高报数据分析,今天邀请到的是美丽的赵一涵老师。
据江苏教育考试院披露,江苏2023年高考本科批次总人数为36.9万人,2023年高考总人数较2022年高考人数增加了2.5万人,2023年物理组较2022年物理组增加3.3万人,历史组却减少0.8万人。通过对比发现,历史组报考比例下降,物理组明显上升,由此可见家长和考生对未来专业选择上会越来越倾向务实的理工科。
统招计划中,普通类289581人(历史等科目类计划89821人,物理等科目类计划199760人)
普通类招生计划中,历史等科目类本科院校计划46946人,物理等科目类本科院校计划151544人,2023年较2022年物理组扩招7986人,历史组缩招1477人。
通过选取各层次院校中组内相对干净的热门工科方向发现,各分数段的院校均有上涨,涨幅不等,涨幅尤其明显的是南京邮电大学、江苏大学、南通大学等省内高校,涨幅均在6000位次以上。其实对于实力和水平相近的高校而言,院校位次高低与其说和水平正相关,不如说和招生办手段的给力程度正相关。如此高涨幅背后是院校招生手段的变化,南京邮电大学今年贝尔英才学院单拎出来招生,组内均为热门王牌专业,该分数线组投档线还高一分。江苏大学今年招生分组非常机智,单设近5个组内干净的热工科专业组,极大的满足了江苏家长不想被调剂的想法。其中暴涨的还有中外合作专业,组内干净的热工科中外合作已经成为广受追捧的对象,尤其是4+0,这种成本可控的中外合作更是拉高了组投档分数线。总结一下,热门工科专业组热度持续上升,江苏省的家长以就业为导向来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想法越来越多,且越来越不愿意承担调剂风险,预计明年这类专业组录取位次还得上涨!
选取专业组内干净的院校,组内只有临床医学类和口腔医学类专业。吉林大学作为原卫生部直属高校,前身是白求恩医科大学,一直广受家长和学生的追捧。今年吉林大学把临床医学5+3的两个专业单设一个组,口腔医学也单设一个组,导致两个组投档分数线年招生中掌握了“掐尖密码”,且口腔医学暴涨幅度高于临床医学,意味着家长在面临就业方面更愿意选择本科毕业即可工作的口腔医学,即使考研未果,最后也有路可走。苏州大学2022年就已经展示了聪明的招生手段,2023年更是把临床医学5+3单个专业拎出来成一组,江苏大学也用同样的方法,导致分数线暴涨。医学院校选择中,家长更愿意选择有保研率的高校,一般医学院在高校中的保研率相对会高于别的学院,所以有保研率和没有保研率对医学生有本质区别。医学院校有个很特殊的点,就是地域性极强,所以江苏省内家长会更趋于选择省内医学院校,除非省外高校医学极强或者有5+3甚至是直博的诱惑。通过对比发现,专业杂的组整体呈现位次下降趋势。南通大学作为省内医学高校也呈现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招生计划扩招了34人。由此可见,家长及学生在医学方向倾向临床医学类、口腔医学类等可以从事医生职业的专业大类,对不能考取医师资格证的专业大类没有很大热情,因为医生这个职业在家长眼中是“越老越吃香”“体面”的代表,前期的精力、时间和金钱的投入也是要比一般专业要多的,所以在选择这条路的时候家长会非常慎重,即使有985、211的头衔也不会让他们退步。
历史类相对来说变化幅度较大的专业组很少,其实可以发现下降的专业组内基本都有小语种或新闻传播类专业。今年大部分院校的小语种专业都遇冷,大连外国语大学01专业组内的小语种估计也不例外,而且组内还有新闻学,没或许这也是投档线下降的原因。
选取电力部直属高校进行分析,整体情况呈上涨趋势。几乎开设单独电气的中外合作院校都上涨,且涨幅很大。电气类专业是近几年家长追捧的专业。个别出现下跌是因为组内专业杂,拉低投档分。
今年中外合作院校均有上涨趋势,随着疫情放开,有出国深造需求的家长增多。家长主要看重中外合作院校中外方院校的档次,方便研究生申请国外qs排名更高的院校,以及对转专业宽松度的考量。其中深北莫出现下跌可能是家长考虑国际政治原因做出的选择。
1.招生手段机智已成“掐尖密码”。对于实力相近的高校而言,除了地理位置区别以外,影响家长和考生做选择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高校招生手段的给力程度,把热门专业单设一个组,避免了调剂风险,容易吸引一批以专业为导向的孩子,这样无形中拉高了分数线.工科院校集体狂欢。在这个科技引领的时代里,“科技”创造了无数就业岗位,高专业壁垒可以在社会就业中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四电四邮为代表的硬核工科院校已成高考录取的大赢家,吸纳了一批又一批高端人才。
3.财经院校大势已去。财经类专业与理工科相比专业壁垒相对较低;疫情之后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几乎各行各业都有裁员甚至薪资下降的情况,也导致各大金融机构的年终奖及基础薪资都在下调;金融行业越来越卷,对学历及院校层次要求也在变高,导致中低分段的财经类学生就业会有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所以财经类院校整体在走下坡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