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微信公众号“共青团中央”(ID:gqtzy2014)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新华视点”(ID:XHSXHSD)、“新华网”(ID:newsxinhua)、“新华网思客”(ID:sikexh)、“国家空间科学中心”(ID:nssc1958),微博@新华社、@央视网,新华社客户端,中国航天报等
从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获悉,我国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夸父一号”近日获得太阳硬X射线图像,并对外发布。这也是“夸父一号”升空后首次发布科学图像。
据悉,这是目前国际上唯一以近地视角拍摄的太阳硬X射线图像,其图像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夸父一号”首席科学家甘为群介绍,此次发布的图像是对11月11日1时(世界时)爆发的一个M级太阳耀斑的成像,由卫星载荷硬X射线成像仪(HXI)拍摄。虽然还在测试期,但成像效果已经非常优异,从中可以识别出爆发细节和太阳的精细结构。
“夸父一号”卫星全称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SO-S),是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于2022年10月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卫星科学目标为“一磁两暴”,即同时观测太阳磁场及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并研究它们的形成、演化、相互作用、关联等,同时为空间天气预报提供支持。硬X射线成像仪是卫星三大载荷之一,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研制,承担着“一磁两暴”中观测太阳耀斑非热辐射的任务。
硬X射线成像仪载荷主任设计师张哲、数据科学家苏杨介绍,“夸父一号”入轨一个多月以来,硬X射线成像仪开展了各项在轨测试和定标工作。目前,该载荷状态正常,各项功能、性能均满足设计指标要求,已顺利投入科学观测活动。在完成后续定标后,载荷成像质量预计还将进一步提高。
HXI观测到的2022年11月11日03时(世界时)耀斑的光变及成像。分别展示了全开探测器、背景探测器的光变和10-300 keV的动态能谱图
甘为群介绍,“夸父一号”上搭载了三台载荷,它们既有组合优势,也各有各的特色和本领。
“夸父一号”上搭载的全日面矢量磁像仪可以观测太阳的全日面矢量磁像数据,它的观测灵敏度和时间分辨率在国际上同类探测器中位居前列;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对应着太阳观测的“新窗口”,可能带回全新的太阳物理信息;而太阳硬X射线keV能段的X射线成像,其傅里叶分量在空间调制同类设备中最高。
“夸父一号”于2022年10月9日清晨发射升空,随即卫星和各单机按计划依次开机,此后进入4至6个月的在轨测试。测试期间,要对卫星平台和三台载荷的各种性能、功能、观测模式等进行测试,还要进行在轨数据定标。测试完成后,卫星将正式交付科学应用系统管理,届时经过处理后的观测数据和数据分析软件将实时对外开放,让全球的太阳物理学家都有机会使用“夸父一号”的科学数据开展研究工作。
“希望三台仪器的组合观测,能发挥出特色和本领,给我们带来新惊喜。”甘为群说。
“夸父一号”的科学目标总结起来是“一磁两暴”。“一磁”指的是太阳磁场,“两暴”指的是太阳上两类最剧烈的爆发现象,即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搞清楚了这三者之间的联系,不仅有助于认识太阳活动是怎样形成和演化的,对预报空间天气也将提供重要的物理基础。
除了做科研,“夸父一号”还有潜力成为一名为人类服务的空间天气“预报员”和“研究员”。
从广义上看,硬X射线成像仪提供的耀斑非热辐射数据以及全日面矢量磁像仪观测的太阳磁场信息,可为中长期空间天气预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而更直接地讲,卫星上搭载的莱曼阿尔法太阳望远镜,可以‘看见’日冕物质抛射的规模、方向、速度,提前40小时左右对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发出预警。”甘为群说。
2021年10月,我国已经发射了国内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同为探日卫星,“夸父一号”和“羲和号”有什么不同?
甘为群解释说,“羲和号”可以称为我国探日工程的“探路者”。发射成功后,它除了开展卫星平台超高指向精度、超高稳定度技术试验,上面的主载荷“Hα成像光谱仪”经过一段时间的在轨调试,已经达到预期的观测效果。高时间分辨地获取全日面Hα光谱扫描成像,观测和研究色球动力学,是“羲和号”的主要特色。
而“夸父一号”全称为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它是我国第一颗综合性太阳探测专用卫星,上面有三台载荷共5台望远镜,实现对太阳“一磁两暴”多波段和空间拓展上的组合观测是其主要特色。
甘为群介绍,太阳活动以11年为周期。第25个太阳活动周期开始于2020年下半年,将持续到2031年左右。这一周期内的峰值预计将出现在2024年下半年到2025年上半年,那时太阳爆发现象也最频繁。
“夸父一号”于2022年发射,可以记录下太阳活动由少变多、逐渐活跃直至达到高峰的过程,有利于捕捉到更多的剧烈爆发现象。
虽然现在人类对宇宙的观测已经延伸至130亿光年以外,但迄今为止,太阳仍然是唯一一颗可供我们详细研究的恒星。“对于太阳上的一系列活动,人类的了解还很粗浅。空间探日,是研究和了解太阳的重要一步,对人类自身生存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甘为群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