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新闻12月12日电(记者 陈静)“美在静安 文暖花开” ——2020年度静安区公共文旅成果展12日举行,全面展示2020年静安公共文化旅游成果,并表彰2020年静安区“十大公共文化旅游事件”和“十大公共文化旅游人物”。
新年伊始的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肆虐全球。在上海静安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静安区文旅局从抗疫、防疫到恢复有序工作, 取得了丰硕成果,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线上文化活动和恢复经济文化发展工作上取得了积极成效。
静安区在上海首次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在文化领域,推出“静安文化公益配送”微信小程序,打造“区块链+公益配送券”的公共文化配送新模式。“区块链+”技术与公益配送深入结合,静安区努力提高高品质文化的效能以及群众享受文化的精准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智能、更加便捷、更加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
静安区文旅局方面当日告诉记者,疫情期间,该局下设专项组,由领导班子带队,对区内全面开展联防联控检查,坚持防控疫情不放松,为抑制疫情扩散和疫情输入踏出扎实有力的第一步。随着疫情得到全面控制, 该区文化旅游局督促全区文博场馆,指导景区、各街道(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确保公共文化场馆逐步有序开放。同时,积极推广“艺”起抗疫行动,线上惠民文化服务活动全面开花,努力做到服务不缺位、文化不缺席,用文化温暖城市。
30万株满载静安市民深情祝福的郁金香,被送往上海火车站、华山医院、闸北中心医院、静安区公安局、各社区街道居委会等全市130个城市服务机构/单位,将饱含深情的鲜花敬献给坚守在防控疫情第一线的城市英雄,献给申城无数的抗疫卫士,传递人们在这场众志成城的战役中一直守望的希望和美好。
静安区文旅局首次“云上启动”市民文化节,利用各类数字平台将全区各文博场馆及街道(镇)的大量视频、直播内容,分区域精彩、云展厅、云剧场、云讲堂、长三角等56个板块内容呈现给市民。“云展厅”呈现博物馆直播——“起点·摇篮:带您走进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组织动员各街镇参加上海市民文化节“美好生活”长三角公共文化空间创新大赛、老建筑短视频大赛、市民游记大赛、“侬好!小康”创意设计大赛等线上赛事。
阅读一本红色著作、聆听一段红色故事、收藏一份红色记忆。2020年6月6日至7月11日期间,每个周六下午3点至5点,由静安区图书馆承办的《众说周知——作家眼中的红色起点周周谈》准时通过腾讯平台进行直播。
每一期活动,主办方都会邀请一位作家和多位专家学者以圆桌访谈的形式,集结上海人民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红色起点”系列丛书的六位作者王萌萌、吴越、陈晨、杨绣丽、程小莹、吴海勇,走进一座座充满故事的红色场馆,聚焦中国早期的实践,讲述一批年轻人探索真理、寻求救亡图存道路的故事,畅聊不能忘怀的红色历史,每一场直播就如同一次隔代的“青春对话”,吸引众多年轻人观看。六期节目直播观看人数突破271万。
静安区文旅局开展线上“非遗日”系列活动,首次尝试静安非遗线路直播,举办“文‘遗’静安·非‘尝’之旅——主播带你玩转静安非遗”活动。将南京西路沿线个非遗项目串联起来,规划一条静安非遗旅游路线,通过直播的方式宣传静安区的非遗项目。主播在“亨生西服”门店试穿西服,雷允上试吃特色膏方,试穿大美华布鞋,品尝凯司令下午茶,在立丰挑选牛肉干、猪肉脯、香肠等食品带回家和亲朋好友一起分享……线万人次。
据了解,静安区文化馆创作越剧《守望相助抗疫曲》、歌曲《守望》、书法《苔花》、钢笔速写《众志成城》等一批抗疫原创文艺作品。同时,静安区联合16个区举办了第二届“建筑可阅读”文创市集,第一次实现了从原来的六个中心城区扩展到全上海十六个区的全市覆盖;第一次实现了从“只能展示”到“既可展示,又可销售”的跨越;第一次尝试把建筑可阅读文创市集和商业空间、夜市经济相融合,实现了文商旅联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