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实际上跨省旅游已经出现,可能更多的体现是一些家庭、亲朋好友的结伴旅游。小规模、自驾、到当地后参团游有一些恢复发展。
从交通组织来看,省际交通出行已逐步恢复正常,跨省旅游实际上已经开始运行,只是团队游受限。铁路方面从3月开始已经陆续恢复正常运行。公路客运方面,全国大多数低风险地区也都恢复了省际客运班车。
上海市从3月24日起允许并鼓励省际客运班线日起,也逐步恢复了进出京长途客运班线和旅游包车业务。航空方面,国内航空业的恢复速度远超过其他多数欧美国家。
5月15日,中国民航单日飞行班次达10262班,恢复至疫情前约60%,这也是自2月1日以来民航单日飞行班次首次回升破万。6月起,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国内航班也逐步恢复。
当天的数据就“立竿见影”:6月1日,大兴机场执行国内航班比5月31日新增105架次,旅客吞吐量新增约1万人次,增幅均达到约45%。交通是旅游的载体,交通组织的风险已经降低,跨省游的风险系数就大大降低,也就具备了实现跨省旅游的基础。
三是一些邻近省区已开始尝试开展跨省团队旅游。一些省区已在区域内开展,有点“试水”动作;四川甘孜云南丽江携手尝试全国跨省旅游复苏“笫一行”。6月7日上午,稻城亚丁景区和云南华洋旅业及全国旅业同仁在稻城县香格里拉镇召开产品推介会,标志着四川甘孜旅游市场与云南丽江旅游市场跨区域合作开始,率先开启全国跨省旅游模式。
当然,当前旅游业已经到了承压的上限,现金流面临枯竭、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业务大面积停摆等,问题丛生。事实上,现实情况下,跨省团队旅游恢复要有一定的条件,也是适应全国发展的需要,做好防控是前提,在这一前提下有序恢复开放跨省团队旅游是必要的。
对于全国旅游行业,有序推进跨省旅游是既关系到旅游业全面落实“六稳”“六保”要求、也关系到提振国内旅游市场消费信心的问题。
5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六保”作为“六稳”工作的着力点,稳住经济基本盘;面对今年前所未有的困难挑战,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任务。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支持餐饮、商场、文化、旅游、家政等生活服务业恢复发展”。当前,“餐饮”、“商场”、“家政”,包括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在内的“文化”都已在有序推进,只有“旅游”还在迟疑与观望。
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有序推进跨省旅游有需求,有必要,建议适时恢复。对有序推进跨省旅游的建议有:
4月29日,北京下调应急响应级别至二级后,五一出行需求应声上涨。携程数据显示,北京游客抢购高星酒店券数量增长650%。携程平台的监测数据显示,在北京调低防控等级消息发布半小时内,携程机票的搜索量不断增长,从北京出发或到达北京的机票预订量较昨天同一时间段增长近100%,北京跟团游、主题游、度假等旅游产品搜索量增长300%,北京地区景区搜索量增长280%。
马蜂窝大数据显示,消息公布后的两个小时里,大量游客涌入马蜂窝平台,查询北京及周边地区的旅游信息和旅游产品,北京市旅游热度同比昨日增长17%,北京进出的机票、火车票等大交通产品搜索量整体上涨269%。
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统计数据,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全国共计接待国内游客1.1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75.6亿元人民币;其中乡村游、周边游等近程旅游成为假期游客出游热点。5月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举行新闻发布会,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王晓峰表示,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呈现出“防控有力、落实有方、复苏有劲、安全有序、文明有礼”五大特点。
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形势和要求,旅游业复苏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和困境,而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防控与旅游的关系,在于提振市场消费信心。
原国家旅游局监管司司长彭志凯说:防控风险不等于限制出游,强调防控不等于被动防御,跨省游开放不等于放松防控。
李克强总理在山东考察时强调,注重纾困和激发市场活力,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开放跨省游,不仅是旅游业复工复产的需要,也是落实“六稳”工作的举措。有序推进跨省旅游不仅仅是提振旅游市场消费信心,更会激励激发整个消费市场信心和动能,被动防御可能需斟酌。
开放跨省游并不等于放松或者降低防控要求。王晓峰表示,今年五一假期对文化和旅游部门是一次大考,也是一次推动旅游景区高质量发展的大练兵。通过积极探索和实践,文化和旅游部门摸索出了一套在疫情防控下旅游业复工复产复市的经验做法,为下一步统筹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推动旅游业复工复产复市,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基础,也提高了信心、增强了动力。
全国人大代表、无锡灵山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国平建议相关部门能够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对一些风险较低的地区率先恢复跨省游业务,有序放开最低游客预定限制,以解旅游业的燃眉之急;国家有关部门要关注疫情对旅游业的总体影响,出台旅游振兴计划,并出台指导政策,呼吁不能因为此次疫情导致的旅游企业业绩巨幅缩水,而降低旅游企业2020年度的信用评定等级。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工商联副主席王煜认为,新冠肺炎疫情使旅游业、民航业受到影响,建议在疫情防控措施完善的基础上,可以逐步打开跨省游限制,如通过健康绿码全国通行等办法,把跨省游逐渐打开,这将给民航业和旅游业带来明显的帮助。
有序推进跨省旅游,相关旅游企业也需提前做好准备。钟晖建议:“开展旅游活动,仍需要按照相关要求做一些配套的措施。例如还需要随身携带口罩、出示健康码、尽量采用分餐制,以及需要选择一些正规的、安全的卫生设施、好的住宿条件等等,一定要按照一个高品质、健康的方式,去安排旅行社的线路和产品。”
旅行企业客观看待常态化防控下的安全复工。预约旅游、扫码入园、流量控制等防控措施已成为一种常态,也为开放跨省游奠定了基础。开放跨省游,也可以考虑先周边、后远途,先短线、后长线、先自由行、后团队游,先“机+酒”产品、后包价游产品。
今年“五一”小长假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首个名副其实的“黄金周”。智慧化管理手段成为人们畅游不扎堆、享受安全舒适旅游体验的关键。
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游客进景区和文化场馆实行预约制,客观上加快了智慧旅游在行前、游中和评价各环节的应用,扫码入园、刷脸通行、无接触服务、机器人送餐等技术创新已经进入了消费场景。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已有超过4000多家景区可在OTA上预订门票,为确保安全有序,防止游客聚集,通过技术手段对可能出现的大客流采取远端分流限流、近端疏导等防聚集措施,极为必要。可以说,合理利用智慧旅游,筑牢出游安全屏障,也将进一步助力跨省文旅产业复苏。
跨省游可以放到全国复工复产的整体大节奏中,旅游业可以适时而动。疫情的常态化就意味着防控疫情不能缺:在这种情况下组织跨省游,还得沿用目前的一系列防控措施和手段。作为接团的旅游企业,就得保持高度的警醒,一旦有啥疑似症状出现,就得启动相应的应急与隔离机制。
恢复全国跨省游不等于旅游生产秩序的全面恢复。现在还有景区接待量不能超过最大接待量1/3的规定,还有对餐饮、乘车、会议等的人员间距的要求。
总之,旅游市场的恢复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开启全国跨省游是很重要的一步,促进带来各个业态恢复,前景正在逐步展现,未来发展信心也正在快速恢复和高涨,也需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构建安全体系,优化供给结构,创新引导新型消费,建立健全相关标准规范,科学合理地安排有序推进跨省旅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