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云南黑导游新闻接连发生,一直在关注李老师公号的朋友都知道,这属于应季新闻,由竞争省份专款专项系统推出,每到大假前个把月就会如期而至,目的在影响游客大假出行决策。
这些新闻每年准时来袭,有本地的不足,也有竞争省份的心机手段。之前有邻省游客在丽江被坑新闻,黑心店老板同样来自邻省,最先报道出来的也是邻省媒体,但对客店双方来源只字不提。
下面这个更有意思,发生在邻省,但邻省媒体和有组织的跟帖评论扇的还是云南的耳光。
云南一脸懵逼:你家地盘你家黑店,与我何干?以前还安排一点演员和偷拍,现在素材信手拈来,贵省媒体和评论人员,带节奏真能如此放飞自我?
不止于此,甚至新闻本身和旅游都没有任何关系,一样能带节奏黑云南。图片不论真假,只要云南负面内容在目标对象前出现的次数够多,其潜意识自然会被影响。
美帝对中国从病毒到债务陷阱的诸多栽赃抹黑洗脑手段,竞争省份研究透彻、学习到位。
这里可回顾上周外交部发言人回应美方涉TikTok发言:打压别人,不能让自己更强大。
现实中,要被抹黑对象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只会人畜无害被动澄清,作恶方肆无忌惮不断加码一定是利益最大化选择。
对手是专业团队在系统黑云南,云南不能只是被动解释回应,要有专业团队和专业手段主动应对,提醒对方放飞自我一定会有代价,与其抹黑别人,不如尽早改善甘孜的不诚信酒店和刁民拦路收费、春熙路周边几乎所有商贩的缺斤短两。
这里再次呼吁,致力于城市宣传战的“成都城市形象提升协调小组”一类机构,辐射中心和区域化国际中心城市势在必行。不能只有媒体,还要包括商业、营销、旅游、投资、政研等领域专业人员。
成都十几年如一日针对昆明,原因在宜居生活、休闲康养、民俗风情、动物植物、人文自然这些成都起家宣传重点,在牌面上均被昆明全盘碾压。
在整个20世纪一直全盘碾压成都的昆明,虽然多年处于半梦半醒状态,仍然是成都最担心竞争对手。
以上牌面,都是富裕社会和后工业化时代的大众关注重点和地区发展要点。成都近20年的崛起,和“成都城市形象提升协调小组”的卓越理论和实务工作紧密相关。其工作之细,能到但凡源自成都的城市热力图、灯光图,昆明一律被大幅缩小甚至直接抹掉;与云南无关的新闻,一样带节奏抹黑;对歪曲事实言论,一律由评论员出面,在评论区域展现,机构躲在后面,避免法律责任......
今年春节期间各省接待游客人数,四川压过云南排名全国第一也是该机构工作成果。昆明人去一趟昆明动物园,成都人去一趟成都动物园,都可以说成本地接待游客数。四川是云南一倍人口规模,自然数字占优。
春节期间云南384亿的全国最高旅游收入,超出四川的242亿将近60%,按游客人均则更高。不争上头条,自然是C位,这才叫硬实力。但我们从媒体中看到的,基本是各省接待游客人数排名。这就是该机构的专业和敬业。
回到近期这些相关云南旅游的真真假假负面新闻问题。本地从业者和主管部门快速反应、严厉查处简单,让游客不贪图便宜知假买假困难。
价格低过通勤食宿成本的低价团,到底是什么回事,众多媒体多年报导,还不知道的人应该不多。通常情况,这事在一开始双边就都明白,是一场斗志斗勇、精明互害。
在这个过程中,游客图的是占旅行社和导游便宜,导游赌的是自己说服能力和施压手段,相互间的对立和敌意贯穿始终。游客会录视频,能骂导游,能曝光举报,还真不见得都是弱势。
有些游客的诉求,作为旁观者都觉得不靠谱,匪夷所思程度超出常人想象。如前两天新闻爆出,因深夜12点找不到饭馆,有外地游客批评香格里拉服务不好。
这样的大叔大妈,即便自己开个香格里拉,里面大概率也不会有深夜12点还全员熬夜等着两人,为其几十块消费热忱服务。
这本是基本经济学问题:有需求才会有供给,成本收益算得过去才会有人愿干。对于这样的问题反映和媒体曝光,本地管理部门大可心平气和面对,让市场的归市场,简要说明情况即可。
对此类无厘头诉求及曝光,上级部门需要给实干部门多一些理解和和支持,而实干部门大可多一些平和心态和幽默回应。如甘孜局长补锅。
对互害模式低价团,个人认为可按“低价互坑团慎报,享受大美云南祥和体面”这个方向应对宣传。点明争议中游客一方存在问题,树立云南旅游景点高端、游客高端,相互间体面祥和场景共识。
这里就涉及到云南和昆明目前面临的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问题。着眼世界一流高品质旅游目的地是云南旅游转型升级唯一方向,对地方而言,也是最体面、最高性价比方向。
低价团的互害博弈,表面上是地方旅游相关从业人员和游客间的问题,深层是地方旅游定位问题:你的优势和特色是什么?针对市场是哪个?哪些特定人群是你的目标消费对象?……
取缔低价团会影响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这个逻辑根本就不成立。新加坡、迪拜、戛纳、坎昆都比云南贵得多,景观气候、人文风情资源富集度也都不如云南,游客比昆明少?
当下国内众多景区将大门设到数公里之外,只值3块的电瓶车车程收30,来回单计,车到山脚又得交费坐缆车,同样来回单计,下了缆车还要交费骑马,上到山顶最好位置还要交费拍照。这和低价团是异曲同工,背后是同样的落后猥琐世界观。
就这么折腾游客层层下套还自以为聪明。几十几百块钱事小,收费叠加背后的市侩贪婪招人不爽事大,只会让体面游客鄙夷不去,更不用说做成高端。自己近年都不在国内旅游,假期都是带小朋友去国外,就是这个原因。
你要说中国人多游客数量多,不担心没有人来,多赚一点是一点,不赚白不赚。这话没毛病,但不等于就是最好选择。
放眼全球人数更多,按这个逻辑,高价高端旅游更是不用担心。为什么宁可心态紧迫低层互害不顾体面赚个小钱,就是不愿学学戛纳、迪拜?是低质低价相互算计,还是相互间轻松愉快、体面友好?这与其说是市场定位、价位高低问题,不如说是世界观、道德观和价值取向问题。
2018年数据,大理过夜游客人均日消费1100元。个人感觉,以云南的大理、丽江、版纳、普者黑这类旅游目的地的独特性必到性质,即便人均日消费增加一倍,只要服务跟得上,游客数真不见得会少下来。
这类游客一多,景区高端体验就难以落地,价格和利润空间自然出不来。邻省要喜欢这类游客,尽可全都搂去。
当春天的桃树上开满大妈、壮美峰顶遍地塑料袋桔子皮、卫生间污物横流还要排长队,黄金地段房车营地成为每天预算30块的流动人口聚集地,这样的景区,只会让高端客源避之不及。
邻省抹黑事小,云南旅游如何壮士断腕转型升级事大。纲举才能目张,定位不同,客群不同,操作手法完全不同。
云南旅游,做的到底是15块两荤三素盒饭还是人均100美元的怀石料理?这个定位我们必须想清楚,有取舍,有专注。
既有全球顶级景观、气候、人文和动植物资源,又正好位于印太地区地理正中心,还有因中国崛起形成的全球影响力和号召力加持,打造世界知名高品质旅游目的地,打造中国发展新阶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美好生活范例,云南责无旁贷。这是刚需,更是必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