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现实观照下的青少年阅读管理…
 【中国教育报】杨元庆向母校…
 中国教育报电子版在线阅读
 合力扎紧反电诈法治篱笆
 2022年11月20日 最新播报 (字…
 最新播报_新华网
 2021年十大热点话题作文素材…
 15个热点线段人民日报时评妥…
 2022年时政热点素材摘抄十条…
 冬至手抄报内容资料大全 冬至…
 圣诞节的由来30字英文版 圣诞…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20字50字简…
 2022年国际时政素材摘抄(11…
 北京冬奥会“10秒”中医药体…
 国际锐评丨中国的“关键一招…
 “这航母不简单”
 140年前李鸿章创办的一家公司…
 每日国际参考
 12月16日新闻早知道丨昨夜今…
 引领我们走好改革开放这条“…
 中共中央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全球财经资讯app_全球财经资…
 第一财经
 国内精选十大黄金网站app软件…
 去年全年房价走势出炉 展望2…
 北京房价2022价格地图北京房…
 全国房价整体走势
 齐河:打造全环境立德树人“…
 2020年法学教育年度新闻揭晓
 湖南湘江新区对266家校外培训…
 元旦假期三亚、厦门、哈尔滨…
 景区旅游项目发生事故 责任如…
 50多名游客在浙江湖州乘缆车…
 中国倡导的全球首个多边投资…
 国内外时政热点素材2023年12…
 2021年时政热点摘抄:时政素…
 6月26日国际禁毒日手抄报内容…
 五一劳动节手抄报内容大全:…
 五一劳动节手抄报内容推荐 劳…
 12月12日 一句话看世界:新闻…
 2021年国际时政素材摘抄(11…
 2023年9月27日周三《新闻联播…
 国家发改委:中国经济回升向…
 【深改1000天 变化看得见】经…
 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
 【中国那些事儿】外媒:中国…
 国家发改委发声事关地方债、…
 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武汉将出台“硬核科技十条”…
 2023年终中国科技盘点 这一年…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现实观照下的青少年阅读管理 —中国教育报“阅·青春”读书会回望与思考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2/22 4:21:13 | 【字体:

  阅读作为教育的母题之一,以项目推动的方式展开,形成矩阵式、输出型、多元化的实践转型,无疑是一种可贵的创举。2023年,中国教育报“阅·青春”读书会将这一创举的现实观照,投射于青少年群体,通过优质的领读师资,创新对阅读教学的靠前管理。这无疑再塑阅读的儿童立场,让童年更富有生命与文化的质感与温度。

  为进一步推动青少年学生阅读的深入开展,3月,教育部、中央宣传部等八个部门印发了《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阅·青春”读书会以项目推动阅读的方式,与此形成呼应。相比常见的阅读形态,其具刺激性和压迫感,倒逼每一个身处其境者,不仅要考虑“输入”的问题,还需不断地“输出”。按照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来说,在“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的六个层级中,输出式阅读至少属于后三个层次。如果再从学习理论上讲,就接近于费曼学习法:迫使读者吃透内容,再以清晰、准确的方式表达。

  不同的青少年,他们的阅读天赋在知、行、意上不尽相同,但从心理需求、文化共生方面看,又具有内在相似性。有效找到舒适而轻便的梯子,就成了阅读教学的重要技巧。朱雪晴老师在领读《夏洛的网》时,提出了阅读的“两栖法”,即在文字阅读的同时,不忘运用影视资源。事实上,就大多数名著而言,影视版本是“标配”,有些还有多地区、多年代版本。可视化的阅读辅助,令小学生与初中生更容易迈过较高的阅读门槛,促进兴趣形成;而对高中生来说,镜头语言对细节的放大特写、对情感的色调烘托、对节奏的浑然变化等,都是文本细读的高超示范。显然,合理运用声、光、电技术,配合改编自原著的剧本,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以此为基,朱老师进一步提出阅读的四大定律——“让它显而易见、让它有吸引力、让它简单易行、让它令人愉悦”,颇有见地。

  顾文艳老师领读的《宝葫芦的秘密》,又是另一种技术路线。她选择多元化的互动阅读,在情节上,先由学生自主梳理,再对特定章节或是场景“提炼标题”。常写文章的人都有感受,文章千万字,点睛在标题。归纳有主见、有个性、有水平的标题,是锻炼输出型阅读的“妙门”之一。在细节中,通过分析插图,研判情节走向;通过品味用字用词的微妙差异,臧否人物;通过“我说你猜”,推测人物身份。在呈现中,绘制结构完整的“人物关系图谱”,创作“小剧本”,设计思维导图等。《宝葫芦的秘密》在顾老师的多种互动下,各种禀赋的孩子自展所长,寻到用武之地,最终扩大了阅读收益。

  填充“故事记录卡”,是胡书兵老师领读《海底两万里》的独有手段。根据情节推进,胡老师设立“航海日期”“途经海域”“主要事件”“我的感想”四大主题,学生如同身临其境的“海员”,须定时填写“航海日志”。他们分门别类地描绘、归纳、评价,将整本书层层降维,最终解构成一张矩阵网络。如此技巧,人人会学会用,不失为一种稳扎稳打的方便法门。

  如果说显性、专设、务实的阅读技巧,属于“明修栈道”的话,那么阅读项目中隐性、务虚的潜沉之策,就是“暗度陈仓”了。文艺创作中,涉及表达主旨、人物精神等内容,常属于“暗线”,并不浮于作品的文字表面。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要综合运用自己的分析力、感受力、审美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自然是有挑战的。但这也是阅读课的魅力,作者的妙心,师者的匠心,习者的用心,心心相印,共同凝聚成生命向上的进阶之道。

  这一过程中,主要的策略分为三种。第一种策略是情境。30余年致力于推动整本书阅读的樊阳老师,根据阅读教学在不同学情、学段下的差异,设置了三重情境:根据教材系统重建的微观情境、根据情智水平设计的“文明史阅读”中观情境、根据文化发展规律梳理的历史宏观情境。这三套情境自洽构成了一套阅读坐标,古今中外的任一作品,均可在其中寻到自己的位置。同样,一旦坐标被锁定,其向古向今、朝东朝西的恣意勾连,又打开了作品的内涵与外延,策略不可谓不高明。

  具体到《世说新语》这本情境面貌尚不清晰的书,樊老师以其语言风貌,及“魏晋风度”的文化意象为依据,从文明史、文化史与教材结构的三重角度,设置立体情境、贯穿多个单元,寻求课文学习与书籍阅读的“互文效应”。尤值一提的是,所谓“设置情境”,并非囿于文本解读的背景,或活动实施的条件,而是以户外(游学)行读、共同体营建、阅读档案记录为一体的“活情境”“真情境”“用情境”。这一策略,意图将纸质阅读与社会阅读、人生阅读化而为一,实现“意在言内,境在书外”的格局。

  第二种策略是情感。任何文化作品的生命力,固然包含其深刻、独到的思考、思想,但作为联结、影响、映射“人”的最有效手段,情感才更具有竞争力。人之为人的底层结构,在于直观感性,就连思想性的建立,也离不开感性的原始发轫。徐飞老师在领读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时,采用的就是这一策略。

  在一般意义上,我们读鲁迅时,会以为他的“横眉冷对”,他打落“乏走狗”的“笔刀”,是其人格与精神所在。但务虚的徐老师以“文字皆有情感”为价值核心,通过鲁迅的“爱与恨”,囊括了整本书的每一个字眼。其实不仅“爱与恨”,鲁迅的喜怒哀思悲恐惊,都与时代风云、家国命运紧密联系。他个人的作品集,反映着的正是一个时代的集体精神面相。

  作为教师,我们不太可能直接把他尖锐、冷峻、深沉的思考“照搬”给学生。这不仅是对学情的错误估计,对教师本身也是难以完成的苛求。化解之道就是选择共通的人性:情感。以不同的情绪色彩和状态,让《朝花夕拾》变成一本“以温暖反抗绝望”的情感宣言。这样的策略,让师生有了很多共通的话语。比如,对“爱恨”的同理心、对“喜怒”的共情意,会延展出许多故事甚或“八卦”,鲁迅借之就“活”了过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其思辨、思想,才水到渠成。

  换言之,一旦课堂的张力有了,那么实施课本剧、情境对话等多种活动,建立“由感而想”的思维升级,才算贴近学生实际、符合学习心理学的主张。可以说,将“鲁迅”还原成一个有血有肉、有苦有乐、有喜有悲的“人”,远远高过那个背诵“主旨”“名篇”的“文化符号”。打“情感”牌,恰是面对有较高阅读难度的“曲线救国”之路。

  以情感为策略的另一种表现,是回到读者本身,“以手写我心”。李怀源老师教孩子《昆虫记》的主张,为“边读边构思自己的书”,即谙此道。由于《昆虫记》是一本记录作者发现、探索、求证的科普性读本,李老师就以读者身份的“我”为代入,从“我”的心理、情感、文化出发,二次建构了《昆虫记》。可以说,读完此书,学生如同亲历了一场世界环游,不但兴趣上来了,研究科学的基本方法也“门儿清”,实乃一举多得。

  第三种策略是文化。以我自己领读的《西游记》为例。因文本厚重、繁复,学生不容易窥其全貌,这时候邀请“文化”出场,往往是最为有效的。从这个视角出发,人物、事件、环境可内聚在同一文化场域下。以《西游记》来说,“心”的自醒、放荡、迷失、沉寂、觉悟、历练、归真,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这些历程,外化到万千世界之中,就是唐僧师徒的九九八十一难。

  我把“文化准备”“文化实践”和“文化表达”作为策略的具体分解,在人物、景物、事物的多种解读中,用案例枚举的方式,帮助孩子层层厘清其中的联系。比如,在沙僧这个人物上,我建议教师领读时,要“建立清晰且理性的人物形象,如拍摄X光片,得有点儿‘透视’的能力。阅读教学从锣鼓喧天走向静水流深,并不容易,其建立于深度阅读的基础上。人物剖析不能脸谱化、模式化,而须建立多维、多核甚至冲突的观察视角。这样的‘人’才写得活、立得住、挖得深”。

  当然,实施以上三种策略,使用的都是一种“化劲”。换言之,这需要教师对文本形成一定深度的“还原”,他们要有“定向修炼”的功夫:使看似散乱、驳杂、纷繁的阅读,聚成一个有机体,凝聚阅读者的精气神,慢慢形成习惯,继而在分析、评价、创造等高度的成长目标上,取得新突破、新进展。这正是“化劲”所“化”的初衷和旨归。

  在领读中,还有一类是技巧、策略兼具的,王海兴老师的领读可算是一例。《诗经》本是数百年间的诗歌总集,虽以“诗”为载体,但其中包含着民俗学、人类学、神话学、文化学的种种知识,我们很难仅仅从文学的角度,全面看待它。

  如何破解?王老师以《诗经》中“君”字的演化为例,谈到其从统治阶级慢慢走下神坛,渐渐成为有修养、有德行之人的意义变迁。于是,他将《诗经》的整本书阅读与“德行”相关系,形成了“以文彰德”的阅读结构。如此一来,书中所包含的民俗学、人类学等一切知识,均统一在此体系之下。领读过程中,结合学校管理、班级管理、学科德育、家庭教育等师生有感有识的方方面面,或诠释,或解构,或演绎,《诗经》更有一番情趣。

  与王老师不同的是,周益民老师领读的《中国神话故事集》属于“以一为多”的案例。他潜心梳理了中国神话的发源、分流、影响和创造,“一网打尽”了学生或熟知或陌生的主要神话故事,并以时间为轴,建立谱系,构成网络。与此同时,他将神话的追溯与中华民族的祖先联通,“我们在阅读中排除了时间的不可逆转,在心灵深处得以与自己的祖先获得交流,受到激励鼓舞”,成功实现了“神话也是一种人化”的价值传递,帮助学生在情感深处和意识底层,昭示民族自信与文化尊严。如此安排,升华了阅读主题,使“情—智—意—能”相融合。

  从王海兴与周益民老师的领读实践中,我们看到了阅读教学的化合属性,策略、方法、路径,并不一定界限分明,交互融通也能曲径通幽。对于不同背景的领读者(教师)来说,不必拘泥于具体的阅读形态,只要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助益阅读习惯的养成,促成阅读意识的内化,即算成功了。

  即将挥手告别的2023年,中国教育报“阅·青春”读书会的线名教师持续关注、投入、研究阅读教学。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可喜的成果,不妨称作“分形阅读”吧!“分形”就是将事物细分之后的局部,乃至局部的局部,都保持与整体的相似性,人称“自相似性”。全盘而论,十位老师似乎做了种类、风格、思维各异的阅读,其实他们(以及他们的努力之和)都是相似的:在一个目标下(或务实,或务虚),用阅读来充实、提升和丰富学生的生命。这种温暖的相似性,越是在细节上,越是闪耀着共通的人性之光。这既是一次成功的儿童阅读管理,也是一场精神的拔节与自证——让每一个孩子向世界证明:阅读就是一种幸福的生活。

  (作者系2023“阅·青春”读书会领读人、中国教育报2019年度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教育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教育新闻:

  • 下一个教育新闻: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教育新闻 现实观照下的青少年阅读管理 —中国教育报“阅… (12-22)
    普通教育新闻 【中国教育报】杨元庆向母校中国科大捐资2亿 (12-22)
    普通教育新闻 中国教育报电子版在线阅读 (12-22)
    普通教育新闻 齐河:打造全环境立德树人“主引擎” 激发教育… (12-21)
    普通教育新闻 2020年法学教育年度新闻揭晓 (12-21)
    普通教育新闻 湖南湘江新区对266家校外培训机构开展规范办学… (12-21)
    普通教育新闻 河南教育新闻网 (12-20)
    普通教育新闻 湖南举办义务教育教师阅读指导能力提升培训班 (12-20)
    普通教育新闻 教育部举办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研讨班 (12-20)
    普通教育新闻 你好教育早新闻来了(20211011) (12-19)
    普通教育新闻 问政“双减”实效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12-19)
    普通教育新闻 释放督导活力护航教育高质量发展 (12-19)
    普通教育新闻 近期热点舆情事件汇总分析(教育类) (12-18)
    普通教育新闻 读者最关注哪些教育热点 (12-18)
    普通教育新闻 重磅丨20个教育热点问题部长们一一作了回应 (12-18)
    普通教育新闻 最新!教育部发布2020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总投… (12-17)
    普通教育新闻 聚焦2020两会教育信息最新动向! (12-17)
    普通教育新闻 2020年第一天快看这些有关深圳教育重磅消息! (12-17)
    普通教育新闻 2022年中国国内教育考试网站排行榜:北京上榜… (12-16)
    普通教育新闻 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发布官方网站邀您共聚学校自… (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