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上地学区组织师生走进学区资源单位——由清华科技园启迪控股集团与清华大学心理学系联合打造的清华大学幸福科技实验室,老师和学生们饶有兴致地体验了实验室的各种科技项目。图/资料图片
海淀的学区制改革是一种治理体系的构建,即政府主导、学区统筹、社会参与、学校共建,从政策层面开启了教育治理的新模式。“协调、开放、共享。”海淀区教委主任陆云泉说,这是海淀学区制改革目前阶段的聚焦点。
近日,世界花样滑冰冠军佟健走进了温泉苏家坨学区管理中心。活动虽然是在温泉第二中学阶梯教室举行,但台下却聚集了来自该学区几个学校学生和老师。与冰雪运动明星接触仅是他们“冰雪奇缘”中的一个环节,目前学区正在牵头编写《双板滑雪》教程,未来该学区的学生们将有望在学区内“狂飚冰雪乐园”培训基地学习相关的冰雪课程。
类似这样的学区内资源,校际间共享在海淀区上地学区、中关村学区等学区内也在上演着。
一个学校的活动,多个学校的师生都能参加;一个教研课题,学区几个学校共同参与;一个驻区的单位的资源,也应该为学区内其他学校共同分享……打破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与社会单位之间的那道墙,就是海淀学区制改革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资源共享。
过去,一所学校与另一所学校之间、一所学校与社会单位之间的资源交流,主要靠人际关系。大多数的普通学校,常常是关起门来办学,既少有邻近学校之间的校际交流,也很少与社会单位沟通。
“举个例子,和平小学冬天训练管乐没有合适的场馆,怎么办?现在学区就可以协调区域内的资源,让和平小学到有体育馆的翠微小学北校区去训练,甚至可以到温泉二中训练。”北京市海淀区温泉苏家坨学区管理中心主任刘芳说,不仅是区内的中小学,北京稻香湖景酒店、军事科学院科技交流中心、北京第二炮兵预备役专用保障装备维修大队、北京四海孔子书院等单位,如今都是温苏学区委员会成员单位。
一个学区,过去怎么没有如此巨大的号召力呢?“因为这次的海淀学区制改革在学区管理架构上发生了变化。”海淀区教委副主任张彦祥说。
他说,海淀学区制改革后,每个学区设立了包含所在街道办事处、社区委员会代表、各学校党政正职、驻区单位代表、以及家长代表任委员的学区管理委员会;而学区委员会的主任委员,由街镇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担任。这一设置使得学区管理不再是教育系统单打独斗。学区委员会下设有学区管理中心,分设发展规划部、教育教学部、资源统筹部,负责学区内相关具体事务的协调。
这些变化使得学区本身具有的能力和能量非过去海淀旧学区所能及。刘芳说,在学区成立之初就针对学校资源进行了调研,把共享资源放在了学区的初级资源库里,供大家选择。除了学校的课程资源、硬件资源,周围区域的社会大课堂单位、驻区资源单位的资源等等,也都纳入了初级库里。“比如有的专家,学校不好请,有的学校直接对接资源单位还有一定问题,学区就出面协调。”她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