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
 闪回科技冲刺港股IPO 二手电…
 成都:房产新政出台 不再审核…
 超5200亿元房地产融资大消息…
 上证早知道|超2000亿元历史…
 1014万人次热度不减!“中国…
 2024年元旦假期国内旅游出游…
 国庆旅游观察:“慢充式”旅…
 财经早参丨美股齐涨中概指数…
 今天全世界都在看的新闻 202…
 2024最近国内国际新闻大事件…
 新闻热搜榜
 2020国庆中秋晚会直播入口汇…
 CCTV-4直播报道团队抵四川 成…
 时政要闻丨浦东又一条限时步…
 时政热点丨9月30日
 浙江援疆医生吴玲燕:巾帼不…
 美媒盘点2023年遍布全球的战…
 搜狐要闻小时报2023073002期
 我外交部强烈抗议苏联对我国…
 开学开新篇 筑梦启新程
 2024年《开学第一课》今晚开…
 教育部:确保安全开学、正常…
 四分钟看完今日十大新闻事件…
 今日新闻热点头条 每日精选1…
 今日早报 每日热点15条新闻简…
 德芯科技业绩增长转战北交所…
 【原创】IPO雷达|业绩“断崖…
 德芯科技:业绩踏步成长性堪…
 6月以来多地发布稳楼市新政 …
 一线城市加入 新一轮房地产政…
 多地优化楼市调控政策 促进房…
 报团出游要注意这些内容→
 北京正规旅行社电话多少北京…
 云南旅游大理七天报团苍山洱…
 “拜登罕见透露”国际油价狂…
 北京新闻_北京资讯_新闻网 -…
 专访|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应…
 《传媒观察》丨协同传播:国…
 S-70脱离控制飞向敌阵僚机不…
 国际识局:伊朗报复以色列从…
 热点新闻事件法律分析——转…
 天天学习丨中南海月刊(2024…
 商学院朱飞教授荣获2024年度…
 荔枝军事今日军情观察:世界…
 4月13日一分钟阅尽天下军情
 德军在俄飞地附近举行大规模…
 校长王志凤做客内蒙古广播电…
 2022又有频道停播!
 安康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高校使命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10/11 8:06:57 | 【字体:

  相较于科研院所、企业等,高校具有吸引汇聚国内外有益资源、支撑国家科技发展和战略需求的优势,应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国际舞台广泛发出中国声音,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我国高校参与全球教育规则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是贯彻国家意志,立足国家战略需求,肩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开展面向共性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国家高精尖缺技术攻关、大科学装置和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服务行业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创新联合体。2021年,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强调,国家实验室、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技领军企业都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科技力量,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在促进学科交叉融合、科教产教融合育人和开展基础研究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鲜明特色。2024年9月9日-10日,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习指出,“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着眼提高创新能力,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强化校企科研合作,让更多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为加强高校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引育一批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打造高水平的科研团队。高校应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弘扬教育家精神、科学家精神,形成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导学思政协同的全链条育人体系,培养堪担民族复兴大任的新人;应担负主体责任,充分发挥其他战略科技力量协同育人功能,建立导师互聘、课程共建、资源共享、平台共用的育人机制,持续提升战略科技人才培养质量;应积极探索实施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揭榜挂帅”等更开放的选人用人制度,不唯学历、不唯论文、不唯项目、不唯帽子,以解决关键技术问题的时效作为选人用人标准,让更多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脱颖而出;应构建完善关键核心技术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面向全球延揽一批高层次战略性科技人才;应采取稳定性和竞争性相结合、长期稳定支持为主的投入方式,有力支撑科研团队“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剑”“勇闯无人区”,产出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二是要充分认识高校在促进学科交叉方面的独特优势,分类推进学科建设,加大学科优化调整,形成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发展的学科布局。学科是组成高校的基层组织,是教学和科研的有机结合体,是支撑国家战略需求的主阵地。不同学科在发展规律、建设方式、成果贡献等方面具有显著不同的特征,应充分认识学科差异,分类推进学科建设。对于基础学科,应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和长周期评价制度,引导高等学校高起点布局支撑国家原始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基础学科专业,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专业,摒弃急功近利思想,坚持久久为功;对于应用学科,应加强与行业产业、区域发展的对接联动,推动行业特色科研院所与高新技术企业全面参与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持续提升应用学科专业快速响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能力;对于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应充分发挥学科交叉融合“催化剂”作用,立足科技和学术前沿,打破学科壁垒,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多学科专业协同育人优势,着力培养一批支撑核心技术突破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应充分发挥高校自主调、政府引导调和市场调节调的协同作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着力布局一批服务国家战略科技需求、支撑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学科专业。

  三是要以战略科技重大问题为牵引,持续提升高校创新能力,有力支撑我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一般性科研机构、高校、研发类企业有显著不同,主要承担三类科研工作。第一类是在国防和航空航天等领域,服务于国防军工实力提升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第二类是基础研究,既包括以大科学装置、重大科研基础设施为支撑的研究,更包括“巴斯德象限”中具有“逆向创新”特征的面向重大技术应用的基础研究;第三类是服务制造、能源、通信、医药等行业产业创新发展的共性核心技术研究。三类研究往往具有知识生产模式二的特质:以问题为中心,联合各方利益相关主体、组织跨学科的融合研究。其研究成果具有广泛的社会弥散性,除了依赖学术共同体判断成果规范性和科学性,更依赖于研究成果的可用性,由成果使用者从贡献和效益等方面加以评价。高校过去是以学科为中心的知识生产模式一的代表。如何在保有模式一优势的基础上,更加强化与战略科技研究相关联的知识生产模式二,是高校能否真正成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标识。这就要求高校尽可能广泛采用融合研究范式,以开放融通的研究中心、基地或平台为依托,开展多学科协同、多主体参与的有组织科研,协同解决重大科技问题。

  四是要瞄准产业重大需求,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卓越工程师,让教学科研成果更多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卓越工程师是国家战略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造就一大批与现代科技创新、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卓越工程师是高校支撑国家战略科技发展的重要任务。卓越工程师的培养应当持续推进以关键技术项目研发为依托、战略科技人才培养为目标的方式,坚持企业出题、校企共答、企业阅卷,实行“工学交替”,带着实践问题开展理论学习,把工程硕博士的学位论文和创新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应充分发挥企业力量,构建完善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和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四共”“四通”机制,优化培养过程全链条;应夯实培养要素,建立一支兼具宽阔学术视野和丰富实践经验的导师队伍,形成一批高标准建设、高水平运行的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一批校企联合研发的专题课程、案例课程等;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规定,改革评价方式,不拘泥于传统论文形式,形成标准、专利、软硬件等实践创新成果,科学规范地“不拘一格”申请学位;应配合国家区域战略布局,统筹卓越工程师培养与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面向区域产业集群,建立“一校对多企、一企对多校”的产教融合育人网络,促进产业链、创新链和教育链、人才链的紧密对接。

  五是要充分发挥高校在国际化方面的天然优势,开展高水平、深层次、全方位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汇聚国内外优质资源,提升服务国家战略需求能力。大学自建立以来,就具有国际化的鲜明特征。世界最早的大学,如巴黎大学、博洛尼亚大学均为国际知识交流中心和文化思想的交汇中心。相较于科研院所、企业等,高校具有吸引汇聚国内外有益资源、支撑国家科技发展和战略需求的优势作用。高校应“筑巢引凤”,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快建设大科学装置和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实验室,引进先进实验器材装备,吸引汇聚国内外顶尖科学家进行大规模、跨学科的协同科研和集成创新;应深度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主动设计和牵头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主动承担涉及人类生存发展共性问题的教育发展和科研攻关任务;应以学科为纽带发起国际学术组织,举办高水平学术会议,在国际舞台广泛发出中国声音,提升中国影响;应加大面向国际组织的人才培养,提升人才培养的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我国高校参与全球教育规则标准制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作者 王传毅系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的高校使命 (10-11)
    普通科技新闻 闪回科技冲刺港股IPO 二手电子回收赛道竞争激… (10-11)
    普通科技新闻 德芯科技业绩增长转战北交所IPO 六年大肆分红… (10-10)
    普通科技新闻 【原创】IPO雷达|业绩“断崖式”暴跌!IPO前… (10-10)
    普通科技新闻 德芯科技:业绩踏步成长性堪忧招标存猫腻或涉… (10-10)
    普通科技新闻 组图年中看看这些令人振奋的经济新闻 (10-08)
    普通科技新闻 酒泉市一季度经济运行及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 (10-08)
    普通科技新闻 贸易赤字创纪录!-InFinGraphic每日财经图集 (10-08)
    普通科技新闻 2021年智能语音界十大热门新闻 (10-07)
    普通科技新闻 少造200万辆车或缴130亿欧罚款排放新规是否延… (10-07)
    普通科技新闻 2021今日头条生机大会百大人气作品揭晓优质内… (10-07)
    普通科技新闻 2024上半年广播账号在微博头条快手端传播效果… (10-06)
    普通科技新闻 网经资讯 快手规范网络直播打赏;华为第三批军… (10-06)
    普通科技新闻 快手广告投放和头条广告投放的区别 (10-06)
    普通科技新闻 今日头条赚钱的六种常见方法 (10-05)
    普通科技新闻 今日头条让新媒体创业不孤单 (10-05)
    普通科技新闻 今日头条更名背后:风险分担与全球化视野 (10-05)
    普通科技新闻 文化中国行丨彩绘兵马俑如何保护和留存?多年… (10-02)
    普通科技新闻 【黑马早报】72亿!雷军又宣布了一个大消息;… (10-02)
    普通科技新闻 超长续航1300km!蓝电E5 PLUS如何做到新能源界…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