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航天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天津武清武清4月第5周二手房…
 天津武清4月第5周二手房均价…
 有产权证没土地证“镇政府二…
 2023年福建省9市GDP最新公布…
 GDP增速第一城机会来了!
 2022年GDP10强省份排名:广东…
 2023基础教育政策热点扫描
 教育新闻重大事件
 一周热点新闻!黄浦江畔新地…
 中国驻德使馆举办2024“国际…
 2022年时政热点摘抄:国内时…
 王毅同巴布亚新几内亚外长特…
 2023年7月10日事业单位社会时…
 2021年7月10日公考时政十条
 2023年7月6日事业单位社会时…
 环球新闻
 美国好莱坞环球影城一电车发…
 “五一”假期消费观察 “五一…
 俄罗斯国防部长:俄中正在逐…
 “和平使命-2021”联合反恐军…
 早安!世界丨日本前首相窜台解…
 2023年12月6日新闻摘要与简评
 时政热点评析_3月1日今日时事…
 时政热点评析_1月20日今日时…
 两院院士评出二〇二一年十大…
 科技部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
 两院院士评出2021世界十大科…
 一线城市二手房房价全部下降
 直降170万、113万…今天厦门…
 二手房还在降价抛盘
 年度盘点丨2021年文旅界十大…
 2016年旅游圈发生的10大事件…
 旅游复苏 携手海外 营收飙升…
 关注两会:一些关于教育的热…
 这些教育热点引发关注看教育…
 2023年度中国教育学十大学术…
 2022十大时政常识(2月25日)
 2022十大时政常识(3月1日)
 2022时政热点: 国内外时事政…
 2024年十大时政热点新闻 最新…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筑…
 2024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10条…
 人民日报评出二一年国内十大…
 回顾2020大事件:新冠肆虐美…
 2020大事件总结
 武统、和统都有难处?台湾军…
 他潜伏在台湾军情局找出2名军…
 江苏省无锡市藕塘中心小学:…
 新闻发言人培训课程方案与心…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科技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航天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4/30 18:21:06 | 【字体: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计划近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择机实施发射;探月工程四期开启新征程,鹊桥二号中继星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蓄势待发;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各项研制建设进展顺利,“梦舟”“揽月”承载新梦想;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成功升空,为空间科学探索再添利器……

  4月24日是第九个“中国航天日”,今年以来,中国航天捷报频传,见证我国加快建设航天强国的坚实步伐。

  习指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建设航天强国作出重要部署,为我国航天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指明了前进方向。我国开启全面建设航天强国的新征程,航天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今年3月2日13时32分,距地球近400公里的太空轨道,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全部既定任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的维修任务。

  “中国空间站永远值得期待!”2022年11月30日,神舟十四号、神舟十五号两个乘组6名航天员竖起大拇指同声喊出这句话。中国航天员在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里,首次实现“太空会师”。

  如期建成的中国空间站,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标志性成果。载人航天工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载人航天发展道路。

  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我国就完成了空间站全面建造。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代表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首次完成长达6个月的太空驻留……后续航天员乘组接力太空出差,天舟飞船接续“粮草先行”,“太空之家”从规划一步步变为现实,越来越智能舒适,成为“太空中最闪亮的星”。

  载人航天技术向着更高层次不断跨越。我国已攻克快速交会对接、空间站组装建造等10余项重大关键核心技术、200余项系统级关键技术,部组件和核心元器件国产化率达到100%。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守护航天员安全出舱,已形成可靠安全的飞船回收着陆系统。

  载人航天作为系统最复杂、科技最密集、创新最活跃的科技工程之一,涵盖众多科学领域和工程技术,是国家科技成果的“集大成者”。截至目前,工程全线多项发明专利,推动航天产业跨越发展,并辐射带动原材料、微电子、机械制造、化工、冶金、纺织、通信等领域快速发展,极大促进我国科技水平整体提升。

  “造船为建站,建站为应用”。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我国空间站成果转移转化成效显著。据统计,已安排在轨实施了100多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4000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航天育种搭载实验3000余项,助力年增产粮食约26亿公斤。

  空间站建设过程中,我国还培养了一支作风过硬、专业扎实、善于攻关、堪当重任的高素质人才队伍。青年科技人才大放光彩,80后、90后甚至00后勇挑重担,航天强国建设队伍后继有人。

  如今,我国空间站已经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空间站组合体技术状态在持续优化;神舟飞船滚动备份实现“一年两艘”常态化发射;天舟七号货运飞船采用3小时交会对接新模式。目前新一代载人飞船、月面着陆器、载人月球车等均在研制建设,我国载人登月火箭主力发动机成功完成多次试车……

  2020年12月17日,习致电祝贺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在贺电中强调:“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永无止境。希望你们大力弘扬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开启星际探测新征程,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立新功,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更大的开拓性贡献!”

  从“嫦娥”探月到“天问”探火,再到“羲和”逐日,我国航天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太空探索范围更深更广。

  今年3月20日,鹊桥二号中继星成功升空,开启奔月之旅。作为探月工程四期后续任务的“关键一环”,鹊桥二号将为嫦娥四号、嫦娥六号等任务提供地月间中继通信。

  今年也是我国实施探月工程20周年。从嫦娥一号到即将实施的嫦娥六号任务,从初探月宫到详细勘察,从月面观测到月背探秘,从遥感观测到取样返回……探月工程一步一个脚印,开启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曾经,中国科学家只能凭借半克月壤开展科学研究。如今,围绕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品,科研人员不断产出新成果,测定年轻的玄武岩形成时间为20.30亿年,揭示了月球“晚年”演化历史,发现第六种月球新矿物“嫦娥石”……面向未来,在探月工程圆满完成“绕、落、回”三步走规划的基础上,探月工程四期将向着更深入迈进,不仅将完成月背采样返回任务,还将在月球南极着陆,开展飞跃探测,并与相关国家、国际组织和国际合作伙伴共同开展国际月球科研站建设。

  以火星探索为起点,我国实现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2021年5月15日,在经历了长达近7个月的“奔火”之旅、3个月的“环火”探测之后,天问一号“登火”成功,稳稳降落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天问一号通过一次任务,完成火星环绕、着陆、巡视三大目标,使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进入世界先进行列。2023年4月24日,根据天问一号获取的14757幅影像数据,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火星全球影像图,为人类认识火星作出中国贡献。

  “羲和”“夸父”双星逐日,太阳探测“三步走”计划稳步推进。2021年,我国成功发射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正式迈入空间探日时代。2022年,“夸父一号”开启探日之旅,成功发射并发布首批科学图像。这两颗探日卫星各有侧重,将共同提升我国在世界太阳物理研究领域的影响力。

  由蔚蓝星球飞向浩瀚星空,中国航天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航天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将支撑中国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迈向更远。

  作为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引领带动了自动控制、计算机、电子信息、精密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航天已成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我国已形成“箭、弹、星、船、器、站”的完整体系,培育了以卫星应用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点。

  航天科技惠及民生,体现在方方面面。风云卫星提供天气预报精准服务;“高分天眼”形成全天时全天候对地观测能力;通信卫星累计为国内1.4亿户家庭提供直播卫星电视服务……“目前我国在轨工作卫星超过800颗,位列世界第二,在国土、测绘、环保、应急救援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介绍,我国以通信、导航、遥感为主体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有力提升人民生活福祉。航天成果转化与应用持续发力,已有超过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实现转化,助力百姓美好生活。

  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中国航天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加强卫星公益服务和商业应用,加速航天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空间应用产业发展,提升航天发展效益效能,为服务大局、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更大贡献。”

  2023年12月26日,我国成功发射第五十七颗、五十八颗北斗导航卫星,进一步提升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可靠性和服务性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成为我国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服务性能最高,与百姓生活关联最密切的航天系统,也正在为全世界作出重要贡献。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形成的北斗时空智能,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毫米级感知、纳秒级授时,正成为数字化社会不可或缺的新型基础设施。“北斗+”正在深刻融入各行各业,数据显示,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由2013年1040亿元增长至2022年5007亿元。

  此外,近年来我国商业航天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迈向应用牵引、市场主导的新阶段,释放出了超万亿元的市场规模潜力,为我国航天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带动了空天经济新动能。

  展望未来,中国航天行稳致远。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向着星辰大海的方向,全面建成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必将一步步成为现实。

科技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科技新闻:

  • 下一个科技新闻: 没有了
  •  
     栏目
    普通科技新闻 航天强国建设扎实推进 (04-30)
    普通科技新闻 两院院士评出二〇二一年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04-29)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部发布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你看懂了… (04-29)
    普通科技新闻 两院院士评出2021世界十大科技进展 活体机器人… (04-29)
    普通科技新闻 “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今日开幕 (04-28)
    普通科技新闻 国芯科技:4月25日召开董事会会议 (04-28)
    普通科技新闻 科技今日湖北网 (04-28)
    普通科技新闻 202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包括中国空间站… (04-27)
    普通科技新闻 年终盘点:2021年中国科技界取得多项重要突破 (04-27)
    普通科技新闻 2021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天问一号、中国… (04-27)
    普通科技新闻 重磅发布!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来了 (04-26)
    普通科技新闻 2024年最新科技成就总结 (04-26)
    普通科技新闻 我国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04-26)
    普通科技新闻 2022年重大科技突破多年生水稻像种果树一样种… (04-25)
    普通科技新闻 突出前沿探索、成果共享和开放合作(权威发布… (04-25)
    普通科技新闻 中关村国际前沿科技大赛总决赛将在中关村论坛… (04-25)
    普通科技新闻 AMD在台北展示锐龙XDNA AI技术与英特尔竞争AI… (04-24)
    普通科技新闻 全球科技早报|ChatGPT版微型手机来了!AI Pi… (04-24)
    普通科技新闻 全球科技早报|马斯克:已有100万人预订Cyber… (04-24)
    普通科技新闻 最近科技界的几件大事 (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