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全媒+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进——上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2/3 23:50:44 | 【字体:小 大】 |
新华全媒+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进——上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线
新华社上海12月1日电 题: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迈进——上海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一线观察
1至10月,上海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万亿元,工业投资同比增长9.9%。
国产大飞机C919似飞龙冲天,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如游龙入海,如今的上海,已经成为全球少有的既能造火箭、飞机,又能造邮轮、汽车的高端装备城、“全球动力城”。正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的上海,倾力打造从“0”到“100”的科创链条,以创新策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智造”,正成为上海培育新质生产力的一张“硬核名片”。截至10月底,146家车企、161个品牌在上海累计推广新能源汽车127万辆,规模位居全球城市第一。作为国内第一家外商独资新能源整车企业,特斯拉以上海超级工厂为原点,在苏州、宁波、南通等长三角地区建立起“4小时朋友圈”,产业链本土化率超95%。
今年6月,上海发布《上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三大先导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打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4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2个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培育一批细分领域千亿元级产业,全力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壮大。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布局大科学装置,已建、在建和规划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达15个,形成全球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综合服务功能最强的光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主动发起“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等大科学计划,从参与者转变为“组织者”;2021年,上海同时捧回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个一等奖,实现20年来首次“金花齐放”……近年来,上海不遗余力在基础研究领域打地基,为未来产业“蓄能”。
|
|
 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