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5日,全国人大13届5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实施新的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坚持阶段性措施和制度性安排相结合,减税与退税并举。
组合拳到底如何打?现在就李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其他内容,依据多年税务咨询感受,并结合近几年国家的税收政策和税收监新管动向,解读如下:
制造业是生产各种实体产品的行业,是提高我国生产力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的基础,也是我国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代表着我国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水平。
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可以扩大就业,活跃市场,服务群众,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深化改革的主要推动力量,扶持其发展壮大是基本国策,财税政策当然要向这3类经济实体倾斜。
对于制造业提高研发费用税前扣除比例,鼓励企业搞科技研发和技术投入改进,鼓励集成电路生产、软件芯片开发等高科技企业的发展;对于小规模纳税人阶段性免征增值税(不再是单纯提高免征点和降低税率,而是近期有望全部免税),对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100万元至300万元部分,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充分降低税收负担,企业可以轻装上阵,必然有利于做大做强。
“现金为王”的时代,现金流量对于一个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意义重大。企业一定时期内采购数量过大,增值税进项税就会垫付很多,必然影响企业的现金流,制约企业发展壮大。
近几年我国一直重视增值税留抵的退还,为企业减小资金压力。2022年将大力改进增值税留抵退税制度,对留抵税额实行大规模退税。对小微企业的存量留抵税额于6月底前一次性全部退还,增量留抵税额足额退还。
全面解决制造业、科研和技术服务、生态环保、电力燃气、交通运输等行业留抵退税问题。增值税留抵退税力度显著加大,将有力提振市场信心。预计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减税降费、增值税留抵退还,2.5万亿不是一个小数目,需要国家强大的财力支撑。国家财力哪里来?只能靠税收监管,把以前未收上来的税收上来。
李克强总理在报告还提出,完善税收征管制度,依法打击偷税骗税,意味着打击偷税骗税的力度还要加大。
随着互联网、5G技术的发展,税收监管手段逐渐转向“依数治税”,通过电子发票、大数据、金税四期和智慧税务系统,让企业财务数据、老板财富构成在国家税收监管面前透明,从而净化税收环境,打击偷税逃税。只有做到了税款的应收尽收,国家才有财力实施减税降费。
取势是一个企业家必备的技能。企业经营顺势而上,则事半功倍,企业决策逆势而动,则事倍功半,因此结合多年税务咨询经验,给企业家如下建议:
刚成立的企业,规模都很小,生存艰难,国家给予很多扶持政策,税负已经趋向为0,老板和财务要摒弃之前的“收入不入账、购买虚假发票”等做假手法,把能享受的扶持政策一定享受到位。
我国对高科技企业的税收扶持政策力度更大,政策面更宽,可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更多。
企业发展壮大后,要多考虑如何加大技术革新、加强科技研发投入,争取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税率等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一方面可以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另一方面也可大规模降低税收负担。
目前很多中大型企业还没跳出传统思维,往往把大中型企业硬性拆分为众多的小规模或个体户,不仅丧失了很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机遇,还增加了管理成本,同时还有恶意避税的嫌疑。
有很多企业是前几年白手起家的商贸、人力资源、餐饮、房地产、白酒等国家不鼓励过分发展的行业,这些行业没有税收优惠政策可以享受,也没有太强的市场竞争优势,发展壮大很难。
这类企业在保证传统业务的前提下,考虑做好市场和经营战略转型,增加科技研发元素,或设置相关上下游产业研发的子公司,逐步转向国家鼓励发展的高新技术、软件生产、集成电路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节能减排等行业领域。转型很难,但不及时转型就会死掉。
这几年国家的思路很明确,通过大数据、金税四期和智慧税务系统,杜绝账外经营、虚开发票等一切逃税行为,把征上来的税,再贴补给中小企业、高科技、基础设施建造等鼓励发展的企业。
企业逃税的操作难度越来越大,税务违法成本也越来越大。不享受税收扶持政策,再去逃税是十分愚蠢的行为,所以企业家要切实重视自己企业的税务风险,改变纳税和经营理念,千万不可再野蛮和粗暴逃税。
税收的专业性很强,财务人员往往一知半解,老板则是稀里糊涂,经常按自己的理解去税务决策和税务处理,违法了都还不知道,更不要说进行税务预测和税务筹划了。企业必要时可引入外部税务顾问,协助企业进行税务决策和风险控制。
建议使用分辨率1366 × 768 IE9.0以上版本浏览器阿荣旗政务服务局电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