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万众瞩目的2022年《全球最大科技公司榜单》发布,虽然美国公司依然占据前三,苹果公司再次夺得第一。但中国企业在世界顶级科技公司的排名也在慢慢提升。
福布斯指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中约有 72 家总部位于美国,低于去年的 81 家,但仍远高于其他任何国家。中国和日本也仍然是科技行业的中心,分别拥有 36 家(含台湾 15 家)和 12 家公司。
其中,中国互联网公司腾讯更是超越Meta、Inter成功杀进前五,成为全球最大Top20科技公司中唯一的中国公司(不含台湾)。
说实话,这一年来,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日子确实不好过,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腾讯依旧取得这样的好成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应对危机的能力。
自2021年以来,互联网企业就不断爆出利润下滑、营收缩水、融资收紧、大规模裁员的消息。进入2022年,互联网企业股价暴跌、市值缩水,似乎并未看到好转的迹象。有人戏谑,喊了多年的互联网寒潮,终于在大厂也深陷其中后酿成寒冬。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互联网寒冬成因复杂,从最初的人口红利见顶,到后来的国内外监管,再到今年疫情、战争等不确定的国际环境的影响,互联网企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
自2021年以来,中国互联网企业市值就累计蒸发近10万亿。7万亿港元的腾讯如今不足4万亿港元,3万亿港元的美团如今也就1万亿港元,7500亿美元的的阿里如今不足2万亿港元,滴滴股价从最高18美元暴跌至如今不足1.5美元,市值从850亿美元暴跌至73亿美元……
一家优秀的企业,应该是国家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应该为民族福祉和人类进步做出贡献。
行业困境,也预示拐点的到来。在大国数字博弈加剧、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竞争前沿的当下,与实体经济虚实共生、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成为互联网企业破局的关键。很幸运,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互联网企业能够拥抱变化,向着硬核科技和数实经济领域迈进。
日前,全国工商联发布“2021民营企业研发投入500家”榜单,位列前10的企业分别为:华为、阿里、腾讯、吉利、百度、京东、美团、网易、美的、联想。其中,互联网企业占据6席。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腾讯全年研发开支为518.8亿元,同比增长33%,较2018年实现翻番;过去三年间,腾讯研发开支累计超过1200亿元。不仅如此,过去的一年中,腾讯研发队伍逐渐壮大,人员数量同比增长41%,新增研发项目逾6000个,增量同比上一年提振51%。
截止目前,腾讯自研生态日渐完善,目前已构建起包括星星海服务器自研芯片、分布式云操作系统“遨驰”、100G云服务器等在内的自研体系,并先后建立人工智能、量子计算、5G、边缘计算等前沿科技实验室。
此外,在助力实体经济领域,腾讯云已联合超过9000家合作伙伴、在30个行业推出了400多个联合解决方案,并参与“东数西算”的数据中心建设。
5月16日,腾讯发布《腾讯可持续社会价值报告》。马化腾表示:“当下,腾讯正面临着挑战与发展并存的新阶段。一方面,收入与利润的增速放缓;另一方面,我们也认为可借此换档,去创造更高质量的发展。”他还称,“腾讯应该去做难而正确的事。”
作为互联网头部企业,阿里从不吝惜对研发的投入。2020年度阿里全球投资者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财务官武卫首次披露,近几年,阿里每年在技术和研发上的投入都超过1000亿元。
12年前,阿里投入云计算研发目前,阿里云在全球建立了数百个云数据中心,覆盖超过 200 个国家,是全球规模第三、亚太第一的云服务商。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表示,产业数字化的进程才刚刚开始,阿里云将长期致力于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于各行各业的产业数字化进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