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推动科技发展,科技发展驱动社会进步。大家好,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了解科技圈动态,学习科技小知识,时代不断进步,让我们一起跟上脚步吧。
今天小编围绕中国无人配送车发展现状,以及中国视频会议市场规模的扩大两个方面来探索科技发展。
算算时间,新冠疫情已经在地球上持续了两年多,外面的世界咱先不说,中国都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疫情爆发之初,中国快速反应,一座方舱医院迅速建成使用,震撼了所有人;疫情挥之不去,核酸检测常态化,海尔生物医疗核酸检测“小屋”迅速投入使用,可能很多人现在还在吐槽“小屋”,但不得不承认,它成了人们正常出行的刚需。
而中国的无人配送车、以及视频会议规模扩大也都是在疫情背景下发展起来的。6月7日,日本媒体关注中国无人配送车,并预测其数量到了2025年将增加10倍之多。
日媒指出,为了实现疫情期间城市的静态化管理,中国一些新兴企业和科技巨头正在推动无人配送车普及市场。例如,广州有一座面积只有不足2平方公里的“国际生物岛”,很多生物企业设立在小岛上。
正常情况下,当地每天都能看到3-6辆无人配送车穿行在小岛上。以提供送餐服务无人配送车为例,每辆车装有20份套餐,只有行人朝着车辆招招手,它就会自动停在原地,等待行人通过扫码支付取餐。
日本媒体还指出,中国阿里巴巴、京东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都开始推进使用“无人配送”服务了。引用中国亿欧智库预测的数据,用于送货和送餐服务的无人配送车,从2021年至2022年要增产到5000辆,到2025年可能增加到6万辆。这便是引起日本关注的10倍增长。
关于视频会议,IDC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其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9.7亿美元,其中硬件视频会议同比2020年的市场规模,增长了8.5%。中国电信和物联网研究专家崔凯指出,硬件视频会议仍然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比如推进终端进行云适配,实现轻量化都是重要的发展方向。随着客户增长,云会议市场也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科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也会遇到各种挑战。比如无人配送车投入市场正面临着高成本的挑战。如果无人配送车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就像无人驾驶汽车引发的争议一样,安全问题将成为重中之重。
无人车辆的运行是基于网络技术的支持,那么保证网络空间环境,运行畅通,不受攻击,将是保障车辆安全的重要方面。
还拿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做对比,现实中人们可以打开手机地图通过GPS定位判断位置,以及道路拥堵情况。那么在网络空间,是否也需要这么一张“地图”来判断网络运行情况?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只有保证网络不出故障,或在发生故障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基于网络的科技产物才能够安全运行。
做出这样的解析,主要是要传达一个理念,即在一个成熟的科技实物成果背后,往往还需要很多细微的科技创新为其提供支撑。同样,随着视频会议市场规模的扩大,网络安全和网络优化技术也将进一步迭代。我们能够看到的往往只是科技成果,了解科技发展背后的逻辑,才能更好地理解科技的魅力。
6月8日,科技日报指出,去年中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了32.8万家的入库量,比2020年增长了44%。为了加快提升科技型企业创新能力,国家科技部亮出大招,计划单列出一部分预算,对只能传感器、生物医疗和食品营养与安全等各个领域,设立10个专项研发项目。
而且为了激发科技人员积极创新,科技部还将推进构建创业创新生态体系,强力培育科技人才。中国科技的发展,主要是得益于政策的强力支持。国家在前进,所有中国人也在不断努力,日进一步,成为中国靓丽风景中的一份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