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2022级研究生,现任中国美术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理事长,担任负责人团队“画说文物”立项团中央2024年“中华文物保护传承”志愿服务团,在2023年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中担任志愿者管理员一职。
“艺塑乡村——公共艺术助力乡村振兴”获2024在杭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十佳精品项目评比大赛铜奖
“画说文物——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志愿服务项目”获2024在杭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十佳精品项目评比大赛银奖
团队“画说文物”立项团中央2024年“中华文物保护传承”志愿服务团(负责人)
当被问及为何投身于志愿服务时,黄舒眉说除了自身的专业优势之外,更多的是出于本心。“从小我就是内心比较柔软的人,也特别容易被别人高尚的品格打动,产生向往。”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美美与共。”短短12字很好地诠释了她对美育课程的看法。“在这一系列课程的制作过程中,我会觉得首先我自身是在不断贴近历史文脉的,慢慢走入其中,而后又将它们输出为自己的语言,这是一个很奇妙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过程。”
仰望志愿之光,深耕美育之土。2023年暑期,她带领志愿服务小队回到家乡,结合本科毕业设计及论文,研发地方非遗美育课程,并与亚运时事相结合,成功在3个社区内带动150余名志愿者,惠及超过1000名群众。
黄舒眉说:“在输出时我又必须考虑到孩子们或是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最关心的是什么,他们能不能感受到这种文化的悸动。”这对于她也是一个挑战。
此外,她面向不同群体开展多样化的美育活动,总结出“深耕体系化课程,化用热点式新闻”的经验,从美育活动到展览导览,形式虽然多变,但文化内核始终如一:面对孤独症儿童,开发了“剪剪贴贴”“秋叶拼贴”等适宜锻炼手部精细动作的针对性课程。在杭州竺可桢学校,实践学科融合,将美术与表演、音乐结合,推出艺术舞台剧。“逃出大英博物馆”短视频火爆时,据此梳理了一系列文物美育课程,共计在中小学中累计开展美育教学300余课时,登上“团中央3.5学雷锋云上故事会”。她还加入多个美育教学课程设计团队,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教学技术,推出线上非遗与文物系列课程,分别被浙江美术馆“盒子里的美术馆”24节气计划及“画说文物”国家级志愿服务团队课程孵化池采纳。同时,她还参与了“东课西送”线上公益课堂,将美育课程推广至云南景东。
当问及开展这一系列的美育课程的意义时,黄舒眉说,“如果我所做的美育内容能够像一颗小石子一样在他们的心里惊起一丝涟漪,我想这就是有意义的。”
2024年暑期,黄舒眉在舟山新螺头村开展了一项美育支教项目,巧妙地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教育理念相结合,引领孩子们成为村庄地标景观的设计师,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参与的热情。
“每次看到因为自己的努力而让别人露出笑容,就会觉得自己离心中的标杆更近了一步,特别有成就感。”黄舒眉说道。
这个项目不仅获得了央视新闻的专题报道,还入选“潮新闻特别观察团全国三十强”行列,并在Z视介平台上获得了社会实践风采人气奖。
黄舒眉积极参与各类集体活动与社会公益活动,她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领域所主导及参与的项目屡获殊荣:五次成功入选团中央志愿服务立项支持,三项作品荣获浙江省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另有两项项目入围杭州十佳志愿服务项目决赛。
她的美育志愿服务成果得到了团省委书记周苏红的高度肯定与鼓励。未来,她将继续在美育志愿服务的道路上深耕细作,打造以美育浸润为核心的文化志愿服务新模式。
黄舒眉认为,美育课程就是“是在唤起我们对生活的热情,在哺育、在感化、在走向大同。”作为校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灵感源泉,精心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她和团队成员延续并拓宽“图说非遗”品牌项目,将其从单一的海报设计提升为富有内容和深度的美育实践,形成了线上线下同步宣传的效果,有效提升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此外,她还积极实践馆校结合的美育志愿服务,在浙江博物馆主讲“修复旧时光”公教课程,以新颖独特的方式传播传统文化与文物故事,为公众带来了丰富的文化体验。
在亚运会期间,身为亚运会志愿者管理员,她早早接触到了491位志愿者,他们各有所长,充满激情。“每一次相遇都会有不一样的火花,每一段记忆都很独特。每次和伙伴们克服困难取得好成果的时候那种开心的感觉让我印象很深,多巴胺疯狂分泌。”
作为人事领域副队长,黄舒眉牵头策划了“caa亚运志愿者打卡圈”展示平台,鼓励同学们在上面分享学习日常、展现志愿风采,可以说,这是独属于国美“小青荷”的“朋友圈”。赛会期间,打卡圈累计收集2450条打卡记录,其中“画说亚运,笔绘青春”板块产出超百幅优秀作品,在“亚运浙YOUNG精彩”公众号栏目中发布原创推送13条,相关成果获中国青年报、中国大学生在线、潮新闻、美丽西湖等多家媒体报道转载,展现了国美“小青荷”以艺术服务志愿的独特风采。
2023年5月,在西湖区委的支持下,她带领青协的小伙伴们,将转塘街道那座沉寂已久的核酸小屋改头换面,成为热闹的“亚运v站”,v站建成以来累计接待市民10000余人,青协的改造让其在后疫情时代重新绽放青春光彩,拉满城市亚运氛围。
赛事期间,方寸白板是小青荷们传播重要信息的端口,黄舒眉发挥专业特长,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插画结合,组织绘制了“庆亚运,迎中秋”主题海报,并被放置于赛会主干道进行宣传,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文化、亚运情怀。富有专业特色的白板报获亚运会官方点赞,也在小红书等平台上获累计4000余次点赞收藏,数次被拍照打卡的游客自发宣传,向大众展现了良好的国美专业风采。
当得知9月28日是女子高尔夫球员殷若宁的生日,黄舒眉绘制了生日板报,希望让她感受到小青荷们的爱与关注,这项事迹也登上了央视五套“全景亚运会”栏目,并受到央视频、东方体育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报道。
此外,黄舒眉围绕亚运组织开展众多形式丰富的艺术文化活动,前期牵头80余场培训课程,参与央视《@亚运一起唱》专题片拍摄,为500名志愿者打造赛场休息室,与市民共创“当亚运遇上中秋”艺术创作活动,参与拍摄《我在亚运有个家》等志愿服务风采视频,她共创的高尔夫志愿服务装置亮相团中央支教会现场,团中央书记处阿东也在此签字留念,并即将展陈至亚运博物馆。黄舒眉获得了亚运优秀志愿者、活力小青荷等荣誉称号,小青荷团队获中国美术学院2023年度人物特别奖。
志愿服务成果全网浏览量总计突破1652万次,个人事迹登上央视新闻2次,登上新华网客户端首页推荐1次,让更多人看到了国美“小青荷”们的志愿风采,在各新媒体平台中产生积极影响。
“当你迷茫的时候,先别急着焦虑,随便做些什么,到最后你会发现一切皆有回响。”这是黄舒眉对学弟学妹们的寄语。
追求愿景的过程就是她找寻自身意义的过程,落到实处后就是现在在努力做的事。“虽然期间也会有曲折,但是当一群朋友和你一起在为此努力的时候,加班也是快乐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