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解放军绕台军事演习是国际瞩目的热点事件。不仅震慑了“”势力,还打击了一向喜欢在台海地区“招摇过市”的美军舰艇的嚣张气焰。在台海吃了亏后,美国又主动找上了印度,想要借着中印边境问题制造事端。美媒日前放出消息称,美国与印度将在喜马拉雅山地区,靠近中印边境的某处地点举行联合军演。美媒还特意强调,演习地点与中印边境的直线公里,足见其用心险恶,
需要注意的是,美印此次联合军事演习,具体日期与地点其实早在太平洋司令部陆军司令查尔斯·弗林访问印度时便已定下。但美媒专门在这个节骨眼“炒冷饭”,还特意点出演习地点的地理位置距离中印边境线很近,主要目的很可能是渲染美国“介入中印边境问题”的可能性,起到“让中国分心”的目的。
但从演习地点的地理位置来看,印度其实对于这次联合演习其实并不如何上心。美媒抓着演习地点不放大力炒作,反而暴露了美印这次联合军演“政治表演”的本质。
首先,美印这场军演全名为“准备战争”联合军演,始于20年前。演习地点轮流位于美印境内。去年选择在阿拉斯加。今年则是轮到印度。不难看出,这一演习并非是心血来潮的举动,而是美印之间的例行公事。
表面上来看,美媒在报道时,着重突出了演习地点距离中印边境“很近”,似乎在暗示美军准备靠这次演习为契机,就“介入”中印边境问题,提前练手预热。但是,美媒所谓的“近”只存在于平面地图上。演习地点位于喜马拉雅山山区,地形错综复杂,以印度的基建能力,也不可能修一条直直“捅穿”山脉的公路。诚然从地图上看,美印联合演习的地点距离中印边界实控线公里左右,可考虑到实际地形因素,可能比想象中要远得多,足以让美军“望山跑死马”。
而且,海拔因素也要考虑进去,这直接关系到军事演习的实战意义与应用价值。据悉,美印联合演习地点,海拔高度约在3000米左右,而距离最近的中印实控线米以上,个别地区甚至超过6000米。海拔不同,意味着气候、地形、植被生态等环境因素存在极大差异,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战术必然也存在根本性的不同,不具备参考价值。
很明显,美军如果怀着“介入中印边境问题”的心思来与印军搞联合军事演习,一定会大失所望,因为实战意义根本就不存在。3000米海拔的“演习经验”,怎么可能适用于4000米海拔以上的实战环境呢?
印度选择这个地点与美军演习,可能还是存了“敷衍了事”的心思,毕竟离中印边境的距离确实很近,放平面地图上乍一看确实很能忽悠人。也让美媒抓住机会,蹭了一波热度。不过,对于是否让美国介入中印边境问题,印度方面其实有自己的考量,因此没有把演习地点直接放在中印争议地区,而是北阿坎德邦。
为何印度要这样敷衍美国,主要还是印度更倾向于以独立自主的方式解决中印边境问题,国内舆论对此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如果让美国公开介入,等同于承认印度政府无力解决中印边境问题,不仅让局面进一步复杂化、对立化不说,莫迪政府还要付出巨大的政治代价,因此,哪怕美国千方百计地暗示对中印边境问题的“兴趣”,印度也不会冒险“引狼入室”。印度目前所采取的策略,可能是将中印边境问题,当成一个不会打出去的政治筹码,引诱美国“入局”。
美国需要印度牵制中国,而印度也需要依附美国所谓的“印太战略”。在亚太地区,但是印度并不想完全倒向美国的阵营,它对美国仍然抱有相当的戒心。如果让美国介入中印边境问题,一方面国内舆论难以交代,另一方面,也很难保证日后美国会不会以此为契机,全面干涉印度的内政与外交。
比起美印陆军流于表面功夫的合作,美印海上力量近段时间以来反而走得更近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动作,但是双方的合作正在逐步深化,尤其值得注意。
“查尔斯·德鲁”号得到了印度国防部高级官员的热烈欢迎。印国防部长、印海军副参谋长、泰米尔纳德邦和普杜切里海军地区司令官文卡特·拉曼海军少将亲自抵达造船厂。此外,驻钦奈总领事朱迪思·拉文和美国驻新德里大使馆国防武官迈克尔·贝克少将也在场。显然,这并非普通的国防合同,而是美印深化军事合作的重要事件。
对于美国海军舰艇首度停靠印度造船厂一事,美媒与印媒不约而同地描述为,“为蓬勃发展的美印战略伙伴关系增添了新的维度”。美军舰艇抵达印度造船厂维修,等同于承认印度的海事技术平台已跻身世界领先行列,足以满足美军的“高要求”,帮助印度提升了在全球船舶修理市场上的竞争力。
接下来,美国可能还会继续向印度抛出橄榄枝,吸引后者强化与美国的合作力度,乃至全面倒向“印太战略”。当然,印度也会待价而沽,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合作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