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订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权威报纸。这些报纸不仅有对时政热点的深入报道,还有很多观点鲜明、论证严谨的评论文章,其语言规范、逻辑清晰,能为作文提供很好的范例和素材。比如《人民日报》的 “人民时评” 专栏,针对热点事件发表的评论,观点深刻,文采斐然。
电视新闻:每天定时观看《新闻联播》,这是了解国内外重大时政新闻的重要窗口,能让学生及时掌握国家政策、社会热点等信息。此外,像央视的《焦点访谈》《新闻 1+1》等节目,会对一些热点问题进行深度剖析,有助于学生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影响和意义。
新闻网站与新媒体平台:关注新华网、人民网等官方新闻网站,以及 “学习强国” APP 等权威新媒体平台。“学习强国” 内容丰富,涵盖了时政要闻、理论文章、先进人物事迹等各类素材,而且更新及时,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和积累。
建立素材库:可以准备一个专门的笔记本,或者利用电子文档来整理素材。将收集到的时政素材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如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民生、生态环保等。这样在写作时,就能够根据作文的主题快速找到相关素材。
标注关键信息:在整理素材时,要对每个素材的关键信息进行标注,包括事件的背景、主要内容、涉及的人物或机构、产生的影响以及相关的评论观点等。这样在使用素材时,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其核心要点,灵活运用到作文中。
多角度分析:对于每一个时政热点,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比如,对于科技创新类的热点,既可以从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角度去思考,也可以从科技创新对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对国家竞争力提升的意义等方面进行分析。通过多角度分析,能够加深对素材的理解,在作文中运用时也能更加灵活多样。
联系教材知识:将时政素材与高中政治、历史、地理等学科的教材知识相结合。例如,时政中的经济政策可以与政治教材中的经济生活知识相联系,文化领域的热点可以与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相结合。这样不仅能更好地理解时政素材,还能提高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使作文的论证更加充分、有力。
写时事短评:每周可以选择一两个时政热点进行短评写作练习。在写作过程中,运用自己积累的素材和分析思考的成果,表达对热点事件的看法和观点。通过不断练习,提高对时政素材的运用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融入作文训练: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将时政素材融入到文章中。可以用时政热点作为文章的开篇引入,引发读者的兴趣;也可以将其作为论据,用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还可以在文章的结尾部分,结合时政热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和深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