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来,要说哪些赛道最“火热”,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无人驾驶绝对独占鳌头。
2022 年 8 月,萝卜快跑在武汉开启中国首批全无人自动驾驶商业化出行服务;
2022 年 12 月,萝卜快跑在武汉大规模拓展全无人自动驾驶商业化运营,正式实现跨区通行、全无人驾驶夜间运营。
因此百度萝卜快跑快速登上微博热搜,大量网友参与讨论,有人认为“五年后十年后,网约车、出租车基本都是无人驾驶的了,目前的网约车司机、出租车司机都得淘汰。”也有网友认为“6公里4元,24小时无休,对咱们消费者肯定是好事。”科技一直在发展,过程必然会带来革新,目前大家对于#无人驾驶出租车#的讨论度、热情度依旧很高。大家认为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前景依然广阔。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无人驾驶技术将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未来,无人驾驶技术将不仅应用于汽车领域,还可以应用于物流、公共交通、农业等领域。同时,无人驾驶技术的发展也将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作为未来产业的重要方向,人形机器人正以其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资。
IT桔子数据显示,截至11月5日,年内人形机器人领域共发生投融资案例46起,投资金额共计116.8亿元,远超2023年全年(2023年人形机器人投融资案件共32起,投资金额共计59.19亿元)。
火爆的数据背后,是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市场需求潜力大、产业生态逐渐完善等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去年1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今年1月份,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突破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超高速列车、下一代大飞机、绿色智能船舶、无人船艇等高端装备产品,以整机带动新技术产业化落地”。
各地也在积极部署。以重庆为例,10月28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等多部门联合印发的《重庆市“机器人+”应用行动计划(2024—2027年)》提出,“重点开发重载智能工业机器人、工业复合机器人、农业机器人、智能建造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教学/助学机器人、导引机器人、医疗机器人、养护机器人、特种应急机器人等中高端机器人整机产品”。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董晓宇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家和地方层面的政策举措,不仅形成了上下联动、共同推动产业进步的发展格局,也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确定了具体的中长期目标,有助于引导业内企业更好制定投资和研发计划,推动市场健康有序发展。11月8日人型机器人板块股市欣欣向荣: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发展交通运输平台经济、枢纽经济、通道经济、低空经济”。
这是“低空经济”概念首次写入国家规划,标志着低空经济成为“十四五”时期需要认真谋划的新兴经济形态。
2023年5月31日,国务院、公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更是推动低空经济进一步发展。
展会上,花都低空飞行企业、海亿集团带领旗下海亿航科无人机公司、东莞云之翼飞机制造公司以及飞享家通用航空参展,带市民“零距离”领略低空飞行魅力,每天接待超500人次参观考察,反响热烈。
一个行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教育界开始将目光投向低空是低空经济发展的强心剂,相信未来会有更多航空人才加入低空的队伍,进一步促进我国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届广州商务航空展除了接待了更多的商务考察团外,还接待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少年儿童研学团,这给予了他们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IDEA)发布的低空经济白皮书表示:低空经济是全球主要经济体角逐的新领域。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达3-5万亿元。
其中,以无人机为代表的新通航,市场增长迅猛,各项指标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前瞻预测到2029年,中国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将达到278万架,2023-2035年复合增长率为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