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会以“量子飞跃,未来可期”为主题,会期2天。大会上,发布了量子领域重大科技成果、量子通信创新联合体重大产业成果等,院士专家作主旨报告,展厅内一批量子领域的创新技术和产品带领观众领略量子科技的魅力。
作为全国量子领域技术交流、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头部盛会,量子科技与产业大会已连续四年落户合肥。2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上,薛其坤等院士作主旨报告,从量子科技的底层逻辑、研发路径、前景展望等角度,解读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量子精密测量等专业的当下和未来。
大会同时发布了量子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及量子创新通信联合体重大产业成果。其中,量子领域重大科技成果包括基于纠缠的城域量子网络、“天元”量子模拟器、基于数百离子二维阵列的可单点分辨的量子模拟器等;量子创新通信联合体重大产业成果中包含商用光传输网络的共纤传输技术、通密一体技术、量子通信四融产品体系(融通话、融云、融网、融平台)等。
开幕式上,中国电信正式发布《中国电信量子科技和产业发展2030行动方案》。方案涵盖一个目标即系统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突破一批量子关键核心技术,建设全球领先的量子基础设施,打造引领性量子场景应用,到“十五五”末,中国电信将成为量子科技赋能国家安全的重要力量。
重大项目签约环节,中国科大与中国电信集团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就五大领域展开全面战略合作,涵盖协同技术攻关、共建创新平台、共建智慧科大、联合人才培养、成果转移转化等五大方面。
安徽省财政厅联合安徽国盾量子云等单位,打造了首个运用量子技术进行数据资产加密的创新项目,采用量子加密技术,保障财政惠民惠农“一卡通”系统安全,助力形成高安全、自主可控、可交易的数据资产,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会上,各方正式签约安徽财政量子技术数据资产开发利用合作备忘录。
此外,合肥市人民政府、合肥高新区分别与多家企业签订产业落地协议,推动量子科技在合肥的产业化发展。量子科技(合肥)产业研究院与中电信量子集团等相关行业优势企业合作,共建概念验证和产品中试能力平台,以“成果+实体”的创新联合体模式,提升成果转化效率并与平台实现双赢。
现场,国务院国资委科技创新局与24家成员单位,共同启动量子通信创新联合体“扩围”行动。近年来,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中国电信聚集13家央企、1所高校、3家头部企业,成立量子通信创新联合体。17家联合体成员单位联合开展量子通信核心技术攻关,积极进行关键核心技术原型研发。本次进一步吸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7家单位。
大会还设有量子计算论坛、量子通信科技及应用论坛、量子精密测量科技及应用论坛、量子产业创新论坛等多个专项活动。
本次大会特别设置5000平方米的量子产业创新成果展区,国内50余家量子科技上下游头部企业参会,展示量子科技成果及产业发展历程。
由云玺量子与中电信量子集团共同研发的量子印章,已在阳光电源、蔚来汽车等企业开展应用。中电信量子集团工作人员肖宇翔介绍,量子印章是在普通印章的基础上应用了量子加密技术,可以在移动办公应用场景中使用,可通过人脸、指纹识别等技术追溯具体印章使用人、签章时间、定位地点、使用次数等具体信息,还可同步把签章文件上传云端,大大提升办公的保密性和便捷性。
科大国盾量子的量子加密耳机,吸引了不少观众体验。该公司现场工作人员刘露露介绍,该耳机平时可当普通蓝牙耳机使用,使用加密功能时,可连接手机,在微信、QQ、钉钉等聊天端口发送加密过后的文字、语音等,接收方接收到的是加密过的信息,以保证通信私密性和安全的需求。
现场,还有基于量子技术的云端电脑、量子通信保密试验车、量子卫星模型等向观众展示我国量子科技的前沿成果和示范应用。
记者注意到,展区现场还对量子科技过去十年间的重大成果、重要时刻进行了梳理展示,其中我国量子科技领域的成果受到全球瞩目。
“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获重大突破”入选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自然》杂志年度十大科技亮点;
“实现测量器件无关的量子密钥分发”入选美国物理学会当年度物理学重大事件,“实现最高分辨率单分子拉曼成像”入选当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入选当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英国物理学会年度突破;
“成功发射国际首颗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墨子号’”入选当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自然》杂志年度重大科学事件;
“世界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的光量子计算原型机诞生”入选当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量子通信从理想王国走到现实应用,“实现反事实量子通信”入选英国物理学会当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
“量子计算优越性实验”入选美国物理学会2021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稀土离子实现多模式量子中继及1小时光存储”入选当年度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
“超冷三原子分子的量子相干合成”入选英国物理学会当年度物理学重大突破,“实现实数量子力学实验检验”入选当年美国物理学会年度物理学重大进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