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3. 2019年2月22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21个、新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1.中央一号文件连续16年聚焦“三农”,体现了教材的哪些观点?(体现类)
①中国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②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③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④党和政府努力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什么?我国“三农问题”长期存在说明了什么?(列举类)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①我国坚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则,促进共同发展,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②我国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区域协调发展;③我国积极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④我国仍处于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相对滞后。
①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②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③有利于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高人民的获得感;④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①我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距,乡村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②农村生产力水平落后,农村保障体系不完善。
①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②这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③是实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平的需要;④中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国家: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②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③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④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弘扬社会正气、惩治违法行为,使农村更加和谐安定有序;⑤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实现共同富裕。
青少年:①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成才,立志为农村发展贡献力量;②努力学习,掌握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准备投身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去;③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三农”政策,积极为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等。
①体现了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断的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②中国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③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发展改革成果真正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小康社会。
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需要;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⑥党和政府致力于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努力维护社会稳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